浅谈体育课堂语言艺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堂语言运用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 声势变化技巧
  这种技巧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他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在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抑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觉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既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又表达了严肃批评的意见。
  2 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课堂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会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会直接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3 态势语变化技巧
  也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这一语言在体育课中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到教师的语言自然和谐,入情入理,出神入化。优美高雅,动听而富有启发性,仅依靠丰富的词汇和发声技巧还不够,教师要想生动、准确、明了、自然、恰当地表达情意还需讲究态势技巧。
  在体育教学中,态势可分为情感态势和教学态势。课堂的情感态势是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所隐含的思想感情,是极其丰富微妙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神色变化都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对人的心理产生某种感示。比声音先一步在听者心里形成心理视觉形象,从而对有声语言起到铺垫强调或替代作用。教学态势,也就是我们在体育课堂中的示范教学,是体育课区别其他科目的标志之一。别的科目的教学,可以借助黑板、电化媒体等把内容形象化传授,体育课不行。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儿童基本上处在一种表象思维上,我们教育者只有把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难学的内容形象化,才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体育课中的教学态势在教学任务上占很重要的地位。你的一招一式,一招手一投足。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态势必须要求很严格。如在途中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口若悬河的语言表达外,还要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觉得通俗易懂。模仿学生在走和跑中一些常见的不标准动作,示范出标准动作,加以比较,让学生记忆深刻。
  4 辞格技巧
  语言辞格是一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选择最贴切、最完美的形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为学生愿意听、乐意听,除了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外,还须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辞格技巧。如在篮球教学中,某老师正在要求学生进行运球练习,一学生突然对天上的一群鸟作射击动作,教师见状,心里有点气愤。假若停下来批评学生,则影响教学秩序,于是,教师改变方法,说:“这节课我们学习篮球,有个别同学却想打天上的鸟。”教师顺便指着天上的鸟,接着目视这个同学,这个同学面一红。教师接着问:“天上的鸟是动的,我们容易打得着吗?”学生回答:“不能”,“假如你们能把这静止的球运得像天上的鸟一样灵活,有谁还能抢到你的球呢”?教师灵活运用,就地取材,通过巧妙地运用“引用”这一修辞手法,批评了学生的同时寓意要求学生只有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学得真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 幽默技巧
  幽默是经愉悦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快感的一种行为特性。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博人一笑。要善于运用幽默,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品位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运用幽默技巧,利用课境(课堂环境)恰如其分的。能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出神入化的点明主题。引起学生愉快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十分推崇幽默,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我通过自己的课堂经验认为,确实,恰如其分的应用幽默,可以把教学内容、任务和教育的意图直接导向学生,实现师生心理沟通,感情沟通。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某同学不认真,且轻言已经会了。教师说:“其实,也没什么学得了,不过,既然你已经会了,那么,你来当老师,教我和同学学习。”教师本想讲一翻严肃的话,但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当作耳边风。用这种愉快的反语说出来,造成一种“可以随意”的假象,但学生听后可以理解老师的真意。
  在课堂中,只要你了解教师课堂语言的特性、作用以及学生心理特征,很好地运用课堂语言技巧,那么语言运用是成功的,你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而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忽略了课堂语言艺术,出现了我在前面所讲的“八话”,一节课往往事倍功半。因此,体育课堂语言的灵活运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从很多方面影响你的教学任务、教学组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重视它。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个性化的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的契机,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训练点    众所周知,一本好书犹如醇香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如果能让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在经历了残酷的口诛笔伐之后,带着挥洒不掉的遗憾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该走向哪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但是“标准”的颁发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还是常常万般无奈地看到:课堂花哨的东西多了。而语文本真的东西却不知何处寻觅。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严重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注重学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只有亲历实验过程,学生才能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新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激趣引导,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片断一:  师:(出示烧杯和水杯,演示在烧杯里倒入50
今年新课程全员培训又到了,怎样创新培训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均衡地、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笔者总结反思这几年来新课程的培训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换角培训。即参训教师角色换成小学生,培训者角色换成小学教师,培训过程相当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换角培训,参训教师体验并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个细节及其作用,品尝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使他们在培训后得到较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一切学习活动都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前,不少数学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活跃,但真正留给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却少之又少。我想,这与我们教师对数学教育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盲目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有关,从而导致数学课堂中,学生缺乏对数学内涵必要而深刻的理解,不能达到数学学习的预期目的。  “内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数学是一个多元复合体。其内涵包含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这都充分地强调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读的方法很多,而就学生的悟感体验和提高感情朗读能力而言,我认为品读是
活动目标  1. 观察并感受“飞檐”“灰瓦白墙”等老门东建筑特点。  2. 学会自选分组,尝试用芝麻、油画棒等综合材料进行造型。  3. 享受综合材料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建构区中,已用积木、纸砖建构完成老门东的造型。  物质准备:牛皮纸、油画棒、记号笔、芝麻、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老门东亲子游照片,简单讲述所见所闻所感  师:这里是什么地方?  师:你们去玩的时候
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要匠心独运,“为有好设计,捻断数茎须”。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找准切入点    (1)以课文中提纲挈领的句子为切入点  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我抓住教材最能体现重点难点的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切人课文。听写“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也便于发现学生中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深入体验文章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幸福地成长。    一、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