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深入体验文章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幸福地成长。
  
  一、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根据课文的主题,借助音乐,运用录像、课件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以境育情”。比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播放一段关于桂林山水的图像,让学生伴着轻快的古筝独奏欣赏画面,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屏幕上那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漓江水、奇特的桂林山,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图,即使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美景,体验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人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都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以情传情,唤起情感共鸣,使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得以默契地交融,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如王崧舟老师在导入《长城》一课时,出示万里长城的图像,激昂地说:“同学们,这就是万里长城。许多国家元首来到中国,游览了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有各自的感慨。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不了解长城,你就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性格。美国总统克林顿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法国总统说,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埃及;没到过长城,就等于没到过中国……同学们,听完这些国家元首的题词,你的心情如何?”
  “我感到很自豪。”“我感到很兴奋。”……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兴奋的感情读全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万里长城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王老师用深情的语言,慷慨激昂地描述各国元首对万里长城的题词,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中升腾,学生了解长城的欲望也更为迫切,获得课始情已生的效果,为学习全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朗读品味,体验情感
  
  文童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课文中无法用文字体现出来的内在情感读出来,用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描绘的画面。如《槐乡五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虽然这段文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饱含激情的对话,但如果在读的时候将“只要”“准会”重读,“他呀”用语音拖长,读“傻乎乎”时略带娇嗔,读“美美地”时略带喜悦和满足,这样学生就能从读中体会到槐乡的花香浓郁,和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真情鼓励,评价有情
  
  在课堂上,有许多学生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的探究中、合作交流中学到更多知识。学生需要展示,需要表达时,教师都要认真地倾听,用真情来鼓励,用肢体语言来传递自己的真实情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心与心交流的过程中,只要教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曾观看过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给三年级的学生上《锡林郭勒草原》一课。课堂上,当王老师叫学生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时,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王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那女生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那女生望着老师不吱声。王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那女生说:“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那女生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那女生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乘着情感之舟,驶向知识的彼岸。
其他文献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做事,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而感恩教育则是四大教育支柱的综合体现。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幼儿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依托侨乡特色,创设感恩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个性化的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的契机,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训练点    众所周知,一本好书犹如醇香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如果能让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在经历了残酷的口诛笔伐之后,带着挥洒不掉的遗憾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该走向哪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但是“标准”的颁发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还是常常万般无奈地看到:课堂花哨的东西多了。而语文本真的东西却不知何处寻觅。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严重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注重学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只有亲历实验过程,学生才能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新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激趣引导,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片断一:  师:(出示烧杯和水杯,演示在烧杯里倒入50
今年新课程全员培训又到了,怎样创新培训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均衡地、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笔者总结反思这几年来新课程的培训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换角培训。即参训教师角色换成小学生,培训者角色换成小学教师,培训过程相当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换角培训,参训教师体验并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个细节及其作用,品尝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使他们在培训后得到较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一切学习活动都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前,不少数学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活跃,但真正留给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却少之又少。我想,这与我们教师对数学教育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盲目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有关,从而导致数学课堂中,学生缺乏对数学内涵必要而深刻的理解,不能达到数学学习的预期目的。  “内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数学是一个多元复合体。其内涵包含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这都充分地强调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读的方法很多,而就学生的悟感体验和提高感情朗读能力而言,我认为品读是
活动目标  1. 观察并感受“飞檐”“灰瓦白墙”等老门东建筑特点。  2. 学会自选分组,尝试用芝麻、油画棒等综合材料进行造型。  3. 享受综合材料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建构区中,已用积木、纸砖建构完成老门东的造型。  物质准备:牛皮纸、油画棒、记号笔、芝麻、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老门东亲子游照片,简单讲述所见所闻所感  师:这里是什么地方?  师:你们去玩的时候
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要匠心独运,“为有好设计,捻断数茎须”。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找准切入点    (1)以课文中提纲挈领的句子为切入点  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我抓住教材最能体现重点难点的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切人课文。听写“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也便于发现学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