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天更高海更阔”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根据新课标、新课改的精神,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不仅要还给学生一片天地,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语文学科的特点。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最自由、最灵活、最具灵性,是至纯至美的科目,它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注重人文素养,它体现师生的创造精神,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师生互动的“问”
  有问题才能有问,这要求教师要善于提问。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于无疑处生出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能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
  课堂上,有一次,学生对教科书产生了疑问:“老师,落花生的花落了,在地上会枯萎、烂掉,不可能钻到地里去啊,书上是不是写错了?”当时,我并没有训斥学生,而是让他看书上的图,原来落花生的花落了,花柄会长出来,伸进地里,花柄前端的子房会结出花生。我表扬了这个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其他的学生都要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从此,班级里提问的学生多了,大家的求知欲也高昂了,创新意识也萌芽了。
  二、给学生创设讨论的空间
  学生的个人心智毕竟有限,他们的求知欲则无限,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点,告诉所有的学生:集体的智慧无限,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在课堂上,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好话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起思。平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大讨论,几人一小组,讨论后,各组选代表,谈自己的看法,如:你是怎样看待做家务的?学生们争着讨论回答,有人认为可以锻炼自己,有的认为要孝敬父母,有人则说成绩就是孝敬父母的最好方法。这种讨论培养了大家互相合作的能力,也给所有的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
  另外,课堂中讨论的形式应该不拘一格,应该多变。课堂上可以以讨论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修改作文、排演课本剧、做实验、玩游戏等。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多讨论,养成讨论的习惯,让他们慢慢地发现,很多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在讨论过后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给学生有讨论的空间,会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三、给学生思想的自由
  社会在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在进步,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思维,教师越来越感觉跟不上时代了,跟不上学生的思维了。为人师者,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在课堂上让孩子有思想的自由。
  如在教《落花生》这课时,文中父亲通过落花生和桃子、苹果、石榴的对比指出做人就要像花生,默默奉献。而有好多的学生则认为应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既有招人喜欢的外表,又好吃又有用,这不是更好吗?你看,孩子们的脑袋转得多快啊,他们多有见地啊!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平等、明主、自由、赏识、理解的新秩序,而不是拿教师的权利来压学生,让学生展现不了自己的思想,这样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引导学生互评
  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言,包括对他人进行评价,给学生评价的自由,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评价,不能光是说缺点,还要找出优点,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参与评价,这也是训练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大好时机。因为学生为了评价别人,必然要仔细地听,甚至还要在本子上记一下,只有在弄懂别人的话的基础上才能做出评价,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里就要求评价者要虚心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批评时语言要含蓄,懂得尊重他人,学习他人;被评的人要虚心接受,改正错误,完善自我。这样,全班就会形成良好的氛围,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互评习作、读书笔记、读书能力等。面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当充当一个激励者,甚至是一个无知者,只做适当的夸奖、点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坚持自己的想法,从而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但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还要让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天更高、海更阔”。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构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范式,使课堂有的放矢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秦始皇兵马俑》的三个片断,从中探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策略,感受由此而引发的课堂增值效应!    【精彩片断】    片断一:目睹秦俑风采  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案例描述】  二年级口语交际课《话说姓名》  上口语交际课一直是最令我头疼的事,就怕课堂上冷冷清清,学生在交际时无话可说,上课成了我和少数几个学生的表演,其他众多的孩子只是陪衬。所以,当我带着孩子们走进多媒体大教室时,听课的老师已经坐在了后面,孩子们也发现了今天的不同寻常,不再吵闹嬉戏了,而是乖乖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我扫视了大家一眼,发现了孩子们的局促不安和紧张。我也不由地担心起来:不知道今天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必备能力”。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重任。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课教学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引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师生间、学生间的说、问、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课堂的主体。    教学目标    1.在讨论中,训练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个性化阅读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的阅读活动。张鹏举教授认为,个性化阅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独立阅读并思考,独特体验并表述,独到见解并交流”。  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很多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优美插图,这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它,灵活地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就会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  一、以图导入,走近文本  与黑压压的方块字比起来,与之相搭配的绚丽插图对孩子们来说更具诱惑力。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打开课本,绝大多数孩子的目光直接投向那些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因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学生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好方法来识记。这一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学结构”的问题。因此,我作为一名低段的语文教师,深感这有着极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遵循儿
在我们的思维中,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因此,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辩论也能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大亮点。  一、立足生活,提供辩论的源头活水  从本质上说,辩论其实就是一种思辨能力,基于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与生活的高度融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起点。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与生活贴近的话题,让他们
习作指导课是培养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学中能够找准习作指导的着力点并加以积极引导,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5》教学为例,通过“激趣——启思——导写——评改”四个环节来谈谈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提高能力,从而实现习作教学的低耗高效。  一、激趣——“未成曲调先有情”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习作5
习作内容  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可以把生活中一些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变成精美的艺术品。你会做哪些小制作?将你的制作过程和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写下来。如果别人一看到你的习作,就清楚知道怎么做,你的习作就成功了。    设计理念  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自己身边不起眼的东西,变成精美的小玩意儿,是小学生津津乐道的事。当孩子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陶醉在别人对自己的赞美的时候,及时指导他们写下自己的心里话,学生
去年3月底,我校举行了小片区教学公开周观摩研讨活动。九年级语文科方面,由林老师和王老师各上一堂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两堂课都根据中考记叙文的考点和题型,比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其中林老师的课,无论是复习内容的选择还是复习程序的安排,都触发笔者比较认真地去思考一些问题。  一、林老师的教学流程  课题:叙事性记叙文阅读——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分发学案一)  (一)美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