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教学着力点 落实习作指导课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指导课是培养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学中能够找准习作指导的着力点并加以积极引导,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5》教学为例,通过“激趣——启思——导写——评改”四个环节来谈谈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提高能力,从而实现习作教学的低耗高效。
  一、激趣——“未成曲调先有情”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习作5》的四幅神情各异的表情图易于调动学生兴趣,激发情感,有利于引导学生说真话、说出心里话,是学生回忆生活并进行自由表达的桥梁和纽带,我充分发挥教材的显性作用,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学片段:
  师(画圆):这是什么?像什么?(加几笔形成第一幅笑嘻嘻的表情简笔画图)这是什么表情?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笑眯眯、笑嘻嘻、笑容可掬、乐不可支……
  师:我们送它一个字——乐。它让你想起哪些事情呢?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时,就这么开心地大笑呢?
  生:过生日、看马戏、过儿童节、堆雪人……
  师(画其余三幅表情图,分别是喜、怒、哀):看到这几幅表情图,你又想到哪些词语呢?
  (生将想到的词语依次写在相应的表情图下方)
  师:这几幅图很有意思,让我们想起了很多相关的词语。同桌之间学一学、做一做吧!
  (生情绪高涨,立即模仿表情图做起来)
  教学中,我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这是什么,像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勾连、启动并激活生活储备,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接着,加几笔形成教材的表情图——“喜”、“怒”、“哀”、“乐”,让学生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并学着表情图做一做。这样,让学生对储备的词语进行再现、归类、表演、整合,把词意、表情、体验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尽情释放生命活力,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作铺垫,也为下一步习作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启思——“遍布云彩漫下雨”
  习作教学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启迪思维,打开习作思路,激活生活储备,让学生有情可抒、有话可说、有内容要写,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当学生沉浸在表演表情图的兴奋快乐情境中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些表情,你会想起哪些事?在什么时候,你或你的家人出现过这样的表情?让学生静静地回忆,然后交流。学生思想的闸门瞬间被打开了,纷纷描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如中奖了、丢钱了、被人欺负、被妈妈打、被冤枉、放烟花、打针、亲人去世等等。交流时,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想起的事情,教师相机激发诱导,营造氛围,让学生明确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向同学、家人、朋友进行倾诉和交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三、导写——“胸藏万汇凭吞吐”
  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内容是将有关习作知识、习作方法按一定体系编排的,每篇习作教材都承载着一定的知识、能力、方法等训练目标。教师要仔细研读,根据习作教材的特点提炼并教给学生简单易行、普遍实用的习作方式和技能技巧等,在学生思如泉涌、急于表达、处于“愤”“悱”之际,打开表达的闸门,让奔腾的情思尽情涌泻。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看表情图回忆生活中喜、怒、哀、乐的事情,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写下来,并把事情写具体。针对教材特点和当前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写得不具体、不细致、不完整等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想丰富”和“写具体”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想丰富时,我让学生回忆生活,表演体验,再现事件过程,尽量将事件还原,让材料变得细致、丰富、完整。在教学生写具体时,我出示两篇同是写尿床的习作例文,一篇是简单叙说,另一篇则生动具体地描写了自己尿床的过程,并标上具体写法。
  修改前:今天夜里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尿床了,着急地哭了起来。这时候妈妈走过来,让我和爸爸一起睡。爸爸把我搂在怀里笑着说:“儿子,你又做‘法海’啦!”我羞愧地躲进了被窝里。
  修改后:夜里一觉醒来,忽然感觉到屁股底下热乎乎的,继而又凉丝丝的,紧接着,整个被窝里都冷冰冰的。(感觉)不好,我尿床了!我立刻坐了起来,掀开被子一看,呀,铺被湿了一大片,盖被也湿了,再看自己的衬裤也湿透了。(看见)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做法)这时候就听见客厅里“啪啪”的走路声,接着就是“咚咚咚”的敲门声。(听见)我打开了门,(做法)只见妈妈跑了进来,焦急地问:“儿子,怎么啦?”(说话)我指了指床,又哭了起来。(做法)妈妈仔细一看,哈哈大笑起来,说:“儿子,‘水漫金山寺’了吧?”(说话)
  我假装伤心地抽泣着,心想:妈妈一定会揍我吧?(想法)于是,一边哭一边偷眼看妈妈。(做法)妈妈走过来摸着我的头说:“没事啦!把衬裤换掉,上你爸爸被窝里睡吧!”(说话)这时,爸爸把我搂在怀里笑着说:“儿子,你又做‘法海’啦!”(说话)我羞愧地躲进了被子里,心想:昨晚不该不听妈妈的话,喝了那么多饮料呀!(想法)
  然后,结合本次的习作要求和学生一起分析评议,让学生自读自悟例文,初步了解要通过人物看、听、说、想、做、感等方面描写把事情写具体。这样,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把冷冰冰的习作要求具体化,含而不露地进行写法迁移,润物细无声,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四、评改——“我的舞台我做主”
  当大部分学生习作完成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评改、展示的舞台,引导他们围绕习作重点目标修改习作,让学生个性与灵性的花蕾自由绽放。
  评改时,我选择一个学生写的有关放烟花的内容,针对放烟花的过程描写不具体这一问题,引导全班学生通过“研读查找问题——回忆当时情景——表演再现情景——全员共同修改——展示妙段佳篇”等环节,力争让学生学写一篇习作,学会一种方法,明了一个系列,使学生在评改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和修改习作的能力,实现习作教学的低耗高效。
  评改习作《放烟花》片段:
  生(读习作):爸爸让我放,我不敢放,爸爸还是要我放,我吓得跑掉了。
  师:请停一下。同学们,围绕这一处描写,我们来讨论一下。爸爸让他放,他不敢放。如果这儿再写得具体一些,就更能衬托出放烟花的惊险、刺激、好玩。(师面向该生)你会改吗?
  生:不会。
  师: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生:记得。)同学们,要把事情写具体,先要看看事情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就怎么写。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的情景。(师与该生合作演出当时的情景,然后全班修改这一习作片段)
  师:当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呀?
  生:我看到爸爸从包里抽出一根“满天花”笑眯眯地向我走来,还不住地说:嘿,放烟花真好玩!来来来,你也来放一个吧!
  师:那么,你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呀?
  生:我吓得赶忙一边摆手一边往后退,惊惶失措地说:不不不,我不敢放!
  师:呵呵,不敢放。当时怎么想的?
  生:我想,这个“满天花”喷出的焰火这么大这么多,要是我点着了来不及跑,被炸到了怎么办呀!
  师:对呀。就这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法、做法、想法、感觉等方面写出来,事情就写具体了,就能让人清楚明白当时的情况,也就能让人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伤。
  (引导学生一起把该片段修改具体)
  ……
  “教”随“学”而改变,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是学生心灵的舞蹈。只有把握“激趣——启思——导写——评改”四个着力点进行习作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学生才能享受到心灵舞蹈的快乐!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学生的习作能力往往又是衡量其认识水平和语文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可通常我们要面对这样的情景:“又要写作文了啊!不知道今天写什么呢?”教室里的叹气声此起彼伏。作文课前,气氛绝对沉闷。“眉头紧缩”、“咬着笔头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边写边数格子”,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一篇习作的诞生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写并痛苦着。用他们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苦不堪言”。其实,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过程指导,《西游记》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教材中单篇阅读而言的。早在1941 年,叶圣陶先生在《論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其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都一以贯之地对各学段课外阅读进行了量化要求,并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读整本书”的实施建
优美的事物具有淡雅清香、 圆润和谐、轻盈柔和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知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就蕴含着这些优美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淡雅之美、轻柔之美、天人合一之美。  《荷花
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构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范式,使课堂有的放矢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秦始皇兵马俑》的三个片断,从中探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策略,感受由此而引发的课堂增值效应!    【精彩片断】    片断一:目睹秦俑风采  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案例描述】  二年级口语交际课《话说姓名》  上口语交际课一直是最令我头疼的事,就怕课堂上冷冷清清,学生在交际时无话可说,上课成了我和少数几个学生的表演,其他众多的孩子只是陪衬。所以,当我带着孩子们走进多媒体大教室时,听课的老师已经坐在了后面,孩子们也发现了今天的不同寻常,不再吵闹嬉戏了,而是乖乖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我扫视了大家一眼,发现了孩子们的局促不安和紧张。我也不由地担心起来:不知道今天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必备能力”。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重任。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课教学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引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师生间、学生间的说、问、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课堂的主体。    教学目标    1.在讨论中,训练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个性化阅读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的阅读活动。张鹏举教授认为,个性化阅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独立阅读并思考,独特体验并表述,独到见解并交流”。  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很多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优美插图,这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它,灵活地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就会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  一、以图导入,走近文本  与黑压压的方块字比起来,与之相搭配的绚丽插图对孩子们来说更具诱惑力。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打开课本,绝大多数孩子的目光直接投向那些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因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学生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好方法来识记。这一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学结构”的问题。因此,我作为一名低段的语文教师,深感这有着极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遵循儿
在我们的思维中,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因此,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辩论也能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大亮点。  一、立足生活,提供辩论的源头活水  从本质上说,辩论其实就是一种思辨能力,基于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与生活的高度融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起点。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与生活贴近的话题,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