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训练应按从说到写、从段到篇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因此,小学作文训练具有从说话、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特殊性,能否顺利地进行过渡作文起步教学,显得特别重要。在小学过渡作文起步教学中,唱好“激”“观”“想”“集”“说”“写”这“六步曲”,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激,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持久地去关注周围的一切。大部分学生由于受观察分析、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的影响,对写作有一种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创设情境,进行趣味教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地说,对能够产生直接兴趣的东西,学生记得牢固,理解得也比较深刻。由此可见,把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趣味教学的形式非常活泼,可以进行游览、游戏、文艺表演等,可以使学生尽快地消除畏惧心理,进而产生对写作的兴趣。
第二步:观,即观察现实生活
认识事物的过程,应该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要想做到言之有物,必须进行一定的定向观察和机遇观察。所谓定向观察,就是预先确定观察的范围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这种观察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明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检查观察的效果,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得到的材料记忆下来,这样就能收到开拓思路的效果。机遇观察就是没有预定的范围和目标,是偶尔引起注意的一种观察。这种观察,要求学生运用已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选择观察对象,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新人新事、新品质、新风尚。
第三步:想,即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也是扩大知识领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开展丰富的想象活动,对于促进小学生理解书本知识、掌握知识技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能促使学生探求新的事物,增强求知欲望。在教学中,只有要求学生敢想、多想、会想,才能促进其智力与语言的发展。学生会想就会说,想得多,表达的内容就丰富。想的合乎逻辑,表达起来也就有条理。思想活跃了,语言也就丰富了。进而言之,语言丰富了,就会促使思想更加活跃。正确地引导,就可以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分析联想阶段,在培养学生分析联想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区别生活现象中的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表与里、主与次,同时注意找出相似的事物、相关的事物、相反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看图说话时,小学生的观察往往只能孤立、静止集中在图画的各个部分,而对画面上的丰富情趣和内涵往往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是學生没有张开想象的翅膀。因此,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提问、巧妙的点拨,启发他们合理地想象,将他们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在指导的过程中,一是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中的时间标志,以时间为线索展开联想;二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中的方位,以地点、方位的变换为线索展开联想;三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展现的情节,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展开联想。这样,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便可张开想象的翅膀。
第四步:集,即让学生注意搜集说、写所需要的词语、句子与材料
“作文必须靠实,不可架空。纤巧,又要七分实,只二、三分巧。”这就是说,好文章的形成,多半是七分材料、三分技巧。“物”的问题解决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物”的问题上。“物”是材料,就是文章的内容。要做到言之有物,必须在写真实、写具体上想点子,下功夫。要解决“物”的问题,一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开辟第二课堂。指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搜集和积累材料,事后把感受深的写成观察日记。二要就地取材。作文的大量材料来自学生的生活,要扩大取材的范围,好事可写,错事也可以写,只要观点对头、态度正确即可。
在教学中,还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遇到了感知素材后,却不能将其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向学生提供或要求学生摘录文章中的好词语、好句子。这样久而久之,会给学生说话、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步:说,即口述所训练的内容
在说的训练过程中,应注意重点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首先让学生通过对整理排列错误的句子的练习,明确一段话就是把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明白叙述一件事或介绍一种物要有顺序。其次,还要说得具体、清楚,使人听了明白。同时,还要借助看图和提问题,帮助同学打开思路、组织语言、训练有条理的叙述。通过看图和逐个回答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白观察的方法,同时还可以悟出:要把一件事说具体、清楚,就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在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如:看图说话比赛、故事演讲等。
第六步:写,即在观察与表达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在动笔之前,要指导学生概括主题,围绕主题拟出提纲。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将有关内容分清主次,主要内容要写具体、细致,次要内容可以略写,做到详略得当,力求准确、生动、具体地表达出习作的内容。
总之,指导学生写作,可以说是一项系列工程,不仅有着严格的训练顺序,而且有着许多训练技巧。写应建立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而观察和想象应当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巧妙指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一步:激,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持久地去关注周围的一切。大部分学生由于受观察分析、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的影响,对写作有一种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创设情境,进行趣味教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地说,对能够产生直接兴趣的东西,学生记得牢固,理解得也比较深刻。由此可见,把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趣味教学的形式非常活泼,可以进行游览、游戏、文艺表演等,可以使学生尽快地消除畏惧心理,进而产生对写作的兴趣。
第二步:观,即观察现实生活
认识事物的过程,应该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要想做到言之有物,必须进行一定的定向观察和机遇观察。所谓定向观察,就是预先确定观察的范围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这种观察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明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检查观察的效果,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得到的材料记忆下来,这样就能收到开拓思路的效果。机遇观察就是没有预定的范围和目标,是偶尔引起注意的一种观察。这种观察,要求学生运用已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选择观察对象,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新人新事、新品质、新风尚。
第三步:想,即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也是扩大知识领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开展丰富的想象活动,对于促进小学生理解书本知识、掌握知识技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能促使学生探求新的事物,增强求知欲望。在教学中,只有要求学生敢想、多想、会想,才能促进其智力与语言的发展。学生会想就会说,想得多,表达的内容就丰富。想的合乎逻辑,表达起来也就有条理。思想活跃了,语言也就丰富了。进而言之,语言丰富了,就会促使思想更加活跃。正确地引导,就可以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分析联想阶段,在培养学生分析联想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区别生活现象中的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表与里、主与次,同时注意找出相似的事物、相关的事物、相反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看图说话时,小学生的观察往往只能孤立、静止集中在图画的各个部分,而对画面上的丰富情趣和内涵往往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是學生没有张开想象的翅膀。因此,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提问、巧妙的点拨,启发他们合理地想象,将他们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在指导的过程中,一是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中的时间标志,以时间为线索展开联想;二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中的方位,以地点、方位的变换为线索展开联想;三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展现的情节,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展开联想。这样,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便可张开想象的翅膀。
第四步:集,即让学生注意搜集说、写所需要的词语、句子与材料
“作文必须靠实,不可架空。纤巧,又要七分实,只二、三分巧。”这就是说,好文章的形成,多半是七分材料、三分技巧。“物”的问题解决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物”的问题上。“物”是材料,就是文章的内容。要做到言之有物,必须在写真实、写具体上想点子,下功夫。要解决“物”的问题,一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开辟第二课堂。指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搜集和积累材料,事后把感受深的写成观察日记。二要就地取材。作文的大量材料来自学生的生活,要扩大取材的范围,好事可写,错事也可以写,只要观点对头、态度正确即可。
在教学中,还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遇到了感知素材后,却不能将其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向学生提供或要求学生摘录文章中的好词语、好句子。这样久而久之,会给学生说话、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步:说,即口述所训练的内容
在说的训练过程中,应注意重点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首先让学生通过对整理排列错误的句子的练习,明确一段话就是把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明白叙述一件事或介绍一种物要有顺序。其次,还要说得具体、清楚,使人听了明白。同时,还要借助看图和提问题,帮助同学打开思路、组织语言、训练有条理的叙述。通过看图和逐个回答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白观察的方法,同时还可以悟出:要把一件事说具体、清楚,就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在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如:看图说话比赛、故事演讲等。
第六步:写,即在观察与表达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在动笔之前,要指导学生概括主题,围绕主题拟出提纲。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将有关内容分清主次,主要内容要写具体、细致,次要内容可以略写,做到详略得当,力求准确、生动、具体地表达出习作的内容。
总之,指导学生写作,可以说是一项系列工程,不仅有着严格的训练顺序,而且有着许多训练技巧。写应建立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而观察和想象应当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巧妙指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