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利用语文课本资源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是课程的前提,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了课程。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种类繁多,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了出来。
  一、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在语文课程开发过程中可资利用的有利于实现语文教育目的或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在语文课程开发过程中可资利用的有利于实现语文教育目的或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十分必要,可以将教材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有助于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保证,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人实践水平的提高。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有,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从生活中开发;善于把学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从教学琐事中开发。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就必须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因此,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十分必要。
  (一)可以将教材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和正式文本,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呈现学科知识,还应该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的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这就需要教材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材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学习资源的丰富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随着课程资源观念的转变,倡导“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架起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进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二)有助于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保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
  (三)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人实践水平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改变了教师课程的从属者身份,使之变成了课程主体,乃至课程本身。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素质,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和主导方向,进行语文课程开发,教师也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如此,理论与实践反复交错,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参与课程开发,能增进教师责任感,教师能更加积极地投入教育教学实践。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一)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是占首位的。就语文课程而言,除各學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教学音影音像资料、图片、文学社团、文学社刊、广播室、校园文化环境都应是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二)从生活中开发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学习母语。或者说语文学习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语文知识就是在生活中生成的,语文能力就是在生活中培养的,生活就是语文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命题,倡导“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不要膜拜在语文课本之下,将课本与生活隔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隔离,要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要架起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生活为源,语文为流,源远流长,这是语文老师强化资源意识要确立的第一理念。
  (三)善于把学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实施新课改后,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了,他们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结果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新的情况,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把学生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四)从教学琐事中开发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使“天赋和社会所给予的一切在人的身上将达到惊异的和谐一致。”(苏霍姆林斯基)因此,虽然文本上经过提升、润色的理论热情洋溢,至善至美,实践中那些繁琐的、磨人的事情却因难登“大雅之堂”而被忽略不计。然而,在实践中恰恰就是这些琐事构成了教师一天活动的不小比例,所耗时间与精力决不亚于正规课堂教学。
  因此,有学者认为,要提升育人的品质,激发教师的主体性与创造力,必须把教育教学中的“琐事”纳入新课改视野,使之成为一类课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捕捉一些“琐事”,就能逐渐提高捕捉教育契机的敏感性和艺术性,最终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我
本文首先提出在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前概念现象。对前概念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望文生义的曲解、由形象思维产生的错误、自然想像导致的错误、思维定势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学习阶段的影响是形成生物学前概念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关注学生原有认识,揭示学生的前概念,采取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适当增加背景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重视实验教学等多种措施,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并认为要消除前概念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000字,其中要会写2500个汉字。而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000个汉字。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级教学。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识字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那
说明文的运用范围相当广泛,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论交流思想、介绍情况,常常要用到说明文。中学生如何写好说明文?这里着重谈谈普通说明文的写法。  一、必须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主要标志。要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活板》介绍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就当时说:"活板"这种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是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  对教学媒体的选择问题,教育专家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教育随之发展和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路就是探究性学习。探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物理创新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运用這一规律,能够使学生在一种学习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和态度等,来影响和帮助其在另外情境中的行为或学习,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分析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为新的学习提供固定点。  知识掌握过程实质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在初中政治学科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为了实现教学转变,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的被动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效教学资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进行情境教学.  一、巧设例子,创设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往往作为讲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解决是数学和数学学习的核心,发展提高学生的解題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奋斗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更加广泛,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广泛的数学方法,传统的技能远远不够.因此教学中提出以下基本技能。因此教学中提出以下基本技能:1.解决问题的能力2.把问题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3.对结果合理性的觉察力4.近似估算能力5.合理计算能力6.几何结构能力7.度量能力8.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