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立意 现实指向 稳中微调 过渡课改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q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0年全国卷II体现了“3 综合”高考终结版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能力立意、现实指向、稳中微调、过渡课改。老考纲指导下的高考即将寿终正寝,但那些符合国情、教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会延续不变、一脉相承。
  【关键词】试卷分析 能力立意 现实指向 稳中微调 过渡课改
  
  201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作为“3 综合”高考的最后一年,实现新旧自然衔接,于平稳过渡中渗透课改理念是今年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2010年全国卷II的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取向:能力立意、现实指向、稳中微调、过渡课改。
  一、稳中微调,渗透课改理念
  全国卷Ⅱ试题主要考点未变,题量、题型、分值等基本维持原状,整体格局的定势未改,内容方面形成了从知识到能力而以能力考查为主的较为全面的语文测试体系。但出乎大多数师生意料的是,近年较少涉及的词语运用之实词虚词运用由Ⅰ卷基础知识的选择题调整为Ⅱ卷语言运用的填空题,且由一题增加为两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由3分增至9分。第六大题是语文高考的试验田,这两道题也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它加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即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强化和突出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形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增加难度而又脚踏实地。第18题实词选择填空,12个词,可以转化成五组近义词辨析(“设立”与“免受”是独立的)。第19题意在通过考查填写关联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考生平时就要掌握常见的复句类型,熟记相应的关联词语,在阅读中准确理解,在写作中正确运用。
  散文阅读的选文样式、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向与往年如出一辙,但突出了理解和鉴赏并重的特色:两道内容理解题目,两道作用类鉴赏题目。平分秋色的格局显示着散文阅读内容与形式、理解与鉴赏考查并举的倾向。可见命题者对深层阅读和鉴赏能力的关注。
  第13题名句名篇默写填空,除了第(2)题最后两个空以外,其他默写都不在学生高中要求的必背篇目之列,两道题中均有3分的初中或课外内容的考查,但又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题目旨在通过考学生的平时积累,考查学生的阅读视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查的内容与历年高考题也有重复,意在引导教学要重视经典作品的背诵积累,提高经典熟读成诵的能力。
  以上几点变化都不同程度地透露出新课改的理念:重思维、重运用,重理解、重鉴赏,重平时、重积淀,显示出命题者新旧高考平稳过渡但为新课改奏响序曲的意图。
  二、贴近实际,引领精神方向
  作文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风向标,它能综合体现高考的命题意图和特点。与往年相同的是试题鲜明的时代感,而今年的试题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它关注到了当今时代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浅阅读”。通过考查学生对“浅阅读”的看法,考查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价值取向、审美心理等方面的选择,不仅关注了学生自身阅读的状态和感受,更表达了命题者对当今社会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社会普遍忽视深层阅读之现实的深入思考。试题不仅凸现着“考以载道”的命题思想,更期望以高考的指挥棒引导大众正确的阅读方向。语文用自己的方式干预生活,引领精神方向的使命感再次彰显。
  题目表面看是关于“阅读”的问题,其本质却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问题。“读书”之于个人和社会意义重大,它是人类获取信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创新发展等的重要途径,是人类与历史、与未来、与他人、与心灵沟通的最佳渠道,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今年4月23日是第十五个“世界阅读日”,而材料中两种阅读方式则揭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现代社会现象,更启发学生去关注和思考“阅读”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试题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的同时,更注重考生人文素养的考查,命题者期待着阅读问题能引发全民的思考和讨论,以便在这个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时代把握我们精神进发的方向。
  本题与2006年全国卷Ⅱ所涉及的网络阅读和文本阅读形式相比,二者分属读书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深浅程度与方式途径,其要义都是直击当前读书文化的症结。但与2006年的作文材料相比,今年的材料更为集中和多向。在阅读日之际,四人围绕“浅阅读”展开讨论。其中既有“甲”的由不知到担忧到深思,也有“乙”对浅阅读的崇尚,还有“丙”对其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肯定,更有“丁”对过去阅读生活的怀念。由于题目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张扬书写现实的健康文风,又降低了审题立意难度,使考生有话可说。
  以对话形式呈现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若干解读,再一次印证了高考作文注重考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更尊重考生的思想和选择,给考生提供自由发表意见的更充分的空间。内容选择宽泛,写作视野开阔,视角多向,立意多元,可以各据所能、各抒己志,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正面、反面或辩证各角度均可立论:可写对快餐式浅层阅读的反思,也可写对深层阅读的审美感受;可写对当下阅读现状的忧虑,也可写对传统阅读方式的神往,还可写对未来人类阅读方式的憧憬;可表达对浅层阅读现实意义的肯定,对过分担忧者的理性劝诫,也可表达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承认社会存在的合理性,采取正确态度,辩证看待人间万象;可以议论说理、可以散文抒情,可以叙述故事、可以讨论争辩等。
  当然,考题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是有深度的。选准立意最佳角度,意味着对四人谈话内容的全面而深刻的把握。一是思维的深刻性:无论选择哪一种立意或形式,学生都要能客观看待现实问题,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浅阅读”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而言,阅读更应关注那些有关国计民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材料中“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的反问,表达了命题者明显的倾向性,这也正是审题立意的重要角度。二是思维的辩证性:社会现象纷繁复杂,每一种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对话者相对平和的态度暗示着命题者给予考生的辩证思维空间,它间接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说话不绝对,立论不偏激,这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理性而民主的公民精神和公共意志,这种意识无论对实现社会转型还是对构建和谐社会都很重要,这也体现出对当今孩子应该具有包容气度的深层要求。
  试题潜藏着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立足现实,深入思考,独抒己见,写出真情。它应该是高考备考永远的指南。
  纵观“3 综合”高考终结版的全国高考语文卷II,试题难度适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创新性,而能力立意、思维考查、现实指向是其一贯坚持的重点。老考纲指导下的高考即将寿终正寝,但那些符合国情、教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应该会延续不变、一脉相承。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不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预设走,学生总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所以课堂上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生成。教师如果能敏锐地把握这些生成,往往会带来课堂教学的精彩。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  神,才能点燃学生的灵感火花,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预设生成阅读体验质疑兴趣探究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
【摘 要】李商隐有多首以“曲江”为题的诗,孤立看各有奇妙,但联系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系列,记录了他与妻子王氏之间的爱情与婚姻,不仅可以帮助考辩义山的诸多情诗,表达了他对亡妻的一往情深,也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曲江 王氏 复辞重言 时空跳跃     李商隐曾有诗曰:“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的确,义山一生情事颇多,情诗也乱,以至后人不断的在考辩和论证。但李商隐有多
【摘 要】议论性散文近年来愈来愈受到考生的青睐。考察近年各地公布的高考作文中的议论性散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叙议结合、繁简得宜、准确对接等是议论性散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关键词】议论性散文 论据选择 论据使用 叙议结合 繁简得宜 准确对接    作为散文的一种体裁,议论性散文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学生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各地的高考作文,有近五成是用议论性散文的形式写作的
【摘要】李白和杜甫,一个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一个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但在李白浪漫主义的豪迈中透着一种辛酸,而在杜甫现实主义的辛酸中透着一种浪漫,两人都是浪漫与现实之间的徘徊者。  【关键词】浪漫;现实    李白与杜甫的诗是中国诗坛的两座高峰,是群星灿烂的宇宙中的“双子星座”。两人都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在诗歌上都取得巨大成就,在唐朝就获得了“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赞语。两人并列诗坛,一为“诗
【摘 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除了落实字句的翻译以外,还应该注重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品读鉴赏。本文以《祭十二郎文》的教学为例,论述了朗读对于文言文阅读的重要作用,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精读文本,整体把握作者情感;品读文本,走进作者情感世界。  【关键词】朗读 精读 品读 情感    长期以来,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常常是采取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学生对有着丰富情感和思想的文章缺少品鉴,只是简单地“知道”和“
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官网2018年12月13日报道,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BC)政府将拨款23万美元,用于支持BC省交互与数字媒体产业协会(The Interactive
【摘 要】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名士生活在相对承平的东晋中期,他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清旷灵秀、虚静淡远的会稽山水。置身于这样一个鲜活生动的崭新世界中,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通体酣畅。千百年来,纠缠于士人心底那种挥之不去的生命悲感,在这佳山秀水中逐渐得以化解,直接进入一个精神自由、风流飘逸的生命境界。  【关键词】王羲之 东晋士人 生命情结    在中国的诗文里,生与死的感叹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可以
【摘 要】本文从朗读的分类、作用切入,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大力倡导品读文化,才能使学生亲近文本、体味作者。培养和形成爱语文的特点,荡出涟漪之美。  【关键词】朗读 语文教学    日前听了一堂关于巴金《短文两篇》的公开课。执教者利用多媒体教学,从巴金和他的夫人萧珊女士的生平简介、成就以及他们在上海、重庆等地的生活,到文章的题目;从文中的几个重点词语,到字、词的注音和讲解,最
【摘 要】《故都的秋》是一篇辞约意丰、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意味隽永、饱含着浓郁的故都秋思的写景抒情散文,美读此文,细品慢嚼,才能悟出其中的“清”、“静”、“悲凉”的细腻深沉的情致。  【关键词】《故都的秋》 细腻 深沉 绵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给郁达夫带来美誉的是小说创作。1921年,他的短篇小说结集出版,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也成为与鲁迅一样享有盛名的一代文学巨匠。郁达夫的
【摘 要】优秀的影视文献是一种极好的教育资源,它能创设出优美的教育情境,开拓出广阔的教学空间,为学生营造更灵动的积极学习和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面对鲜活的人,面对鲜活的影视元素,只要我们能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广袤空间,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找寻灵感和构思技巧,从而“神思飞扬”、“下笔有神”,那么,作文课堂上的异彩纷呈必将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影视文化 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