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是一堂好课的前提——由一堂数学常规课所引发的思考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讲有理数的加法时我是先讲了同号相加后再讲异号相加的情况.在讲异号相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教学过程,这段过程大约用了12分钟:rn先给出了4组正负数:rn(1)+3,-9; (2)-4,+5;rn(3)-4,+6; (4)+8,-3;rn师:这4组正负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课程标准”中将初中阶段课程内容分成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考中这四个领域都有所体现.根据各种版本教材课时的分配,“统计与概率”的占分约为15%.随着2010年中考的临近,如何考,考什么,哪些知识易出错?笔者通过“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现行各版本教材的认真研读,近几年中考试题的认真分析,对“统计与概率”中必考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希望
为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最近我们组织了物理学科名师、教学带头人教学开放日系列活动.该活动展示了名师、教学带头人的课堂教学风采及其教学研究方面
数学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充分说明了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表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这里的语言是数学课堂语言,是将数学科学语言转化为易被学生接受的数学教学语言.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
在当今“现成品”泛滥的文化“快餐”时代,教师选题可谓“衣食无忧”,信手拾来都是教自己的学生让别人去考吧!不少考题严重脱离了随教而考,从学而问,在认知“火候”未到之时却“智慧大餐”而至,极易造成学生畏考厌学情绪.面对此情,无不感叹:“它山金玉”不抵“陋石”自硺.教师自主命题意识的淡薄和能力的缺乏,越发暴露出:它是推行有效教学一大软肋.     1 自主命题的动机探源    自主命题是教师教学思考的继
在数学思维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解决仅仅是思维活动的开始,要想进一步获得对该类问题的本质性认识,则必须依靠联想.解决竞赛试题尤为如此,联想是生成新问题的“催化剂”,是获得对竞赛性试题本质性认识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2007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初赛第16题,谈谈如何进行多重联想,生成新问题.  上述由联想所生成的问题主要解决策略为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在分分合合中试图沟通规则与不规则图形之间的联系,并且
复习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再次研究,它具有重复性、概括性、系统性、综合性、总结性、反思性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当下,已经引起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复习课尤其是中考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文本支持,至今是要么“新课再现,知识回炉”;要么“满堂撒问,越俎代庖”;要么“陷身题海,重复练习”,讲就来它个“一泻千里”,练就练它个“昏天黑地”,天天沉于灰色情调之
1 引言    调查显示,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往往感到难以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从而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两极分化的情况.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同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在现实中却囿于学校编制和不同学段孤立的教学实际,从而导致不同学段的学校和教师“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无暇顾及数学学科内部的联系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这种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而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一题多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1 结论不变,将图形简化从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湖北卷)的第20题如下:rn题目: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过△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