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521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是载体,发展思维是目标,分析思维方法能带动学生更好地掌握具体的知识。“圆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内容,其实早在一年级甚至入学前,学生就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圆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紧扣圆的本质——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即“一中同长”,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关键词]圆的本质;思维可视化;思维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0-0026-02
  信息时代发展到今天,学生的知识储备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的数学课不能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数学课变成学生的思维大餐。尤其是概念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并经历概念建构的过程,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呢?下面,我以六年级“圆的认识”为例,谈谈如何关注学生的课堂交流,让思维可视化,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一、课前思考
  关于“圆的认识”这节课的研究有很多,如何才能从众多的研究中找到新方向,让课堂更有深度和广度呢?我以概念的本质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为突破口,探寻了一条朴实却又不平常的路。
  圆的本质是什么?高中课本是这样定义的: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叫作圆。简短的一句话包含了两个关键元素——定点和定长,其实就是圆心和半径。因此在教学时要紧紧围绕这两个关键元素开展活动,让学生经历圆的建构过程,对圆的认识从直观表面走向深刻严谨。
  二、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北师大版教材中3种不同的玩套圈游戏队形。
  师:观察套圈游戏中的3种站法,想一想,哪种站法最公平?
  (学生各抒己見,经过分析后得出站成圆形时,每个人到旗子的距离相等,所以站成圆形套圈最公平)
  师:为什么站成圆形时,每个人到旗子的距离就相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圆。
  这个问题的提出直指圆的本质,但要学生回答还为时尚早,借此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圆的必要性,也揭示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这一特点。
  2.认识圆、探索圆
  (1)画圆、认识圆
  师: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
  大多数学生想到用表面是圆形的物体描一圈或用圆规画,如果此时有学生能提出一些独到的方法,就需要教师引导追问,甚至展示。我运用课件动态演示3种画圆的方法:固定拇指,食指转动一圈画圆;固定图钉用线绕一圈画圆;体育老师固定一只脚,手臂伸直,用石灰漏斗在操场上画圆。
  师:这3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看了直观动态演示的画圆方法,能很快发现有一个固定不动的点和一个不变的长度,也就是定点和定长,甚至有些学生能直接说出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在学生了解基本的画圆方法后,我示范了圆规画圆的方法,并介绍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定义,然后让学生自主用圆规画圆,说一说画圆要注意什么。
  (2)找圆心
  师:玩套圈游戏时,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了圆形队形,这时怎样确定旗子的位置呢?
  师:假如教具中的圆片就是同学们围成的圆,如何找到它的圆心?请同学们在圆片上找一找。
  这个问题比较难,有些学生会用圆规去试一试,也有学生能抓住“直径都经过圆心”的特征,用对折两次的方法找到圆心。学生把圆片对折两次后发现有两条折痕和一个交点,圆心、半径和直径就都出现了。
  (3)圆的特点
  师:圆的半径和直径还有哪些特点呢?先利用圆片继续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了前面找圆心活动的基础,大部分学生会继续多折几次,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同一个圆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等等。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套圈游戏围成圆形时,每个人到旗子的距离都相等了吗?
  基于以上探索活动,学生很快就能把每个人到旗子的距离跟半径联系起来,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回应了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3.生活中的圆
  (1)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圆。
  (2)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
  (3)猜一猜:车轮在滚动时,轴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再运用交互式课件演示不同车轮在滚动时轴心的轨迹)
  (4)为什么车轮滚动时,圆心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5)解释“一中同长”。
  最后两个问题直指圆的核心特征,能帮助学生梳理和综合运用本节课的知识。
  4.总结提升
  (1)欣赏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和运动现象。
  (2)从女孩跳芭蕾的矢量运动图中,你能找到几个圆?
  三、关注学生,让思维可视化
  本节课设计的问题和环节不算多,但好几处学生的回答和展示都给了我惊喜,课堂上生成了很多宝贵资源。
  1.当我问学生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一位学生说:“先固定一点,再用尺子在它周围量出很多个与它相距4厘米的点,最后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的画法吗?我赶紧请她展示,并追问:“为什么要画很多个点?为什么它们到固定点的距离都必须是4厘米?能不能有些是5厘米,有些是6厘米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生也因此体会到定长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还有学生提出“固定一个点,在它周围可以画很多个大小不同的圆”的想法,衍生出了同心圆。这些画圆方法对学生理解圆的本质有非常好的启发作用,学生从中初步感知了“圆是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一思想。
  2.当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时,我满以为学生会画得很好,没想到在巡视时,竞发现好些学生画得很吃力。我找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错例,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原因。经过分析,学生发现一个是定点移动了,另一个是定长变了,所以都没有画成功。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就能让学生对定点和定长的意义理解更深刻。
  3.在圆片上找圆心的环节,出现了用圆规一点一点尝试的方法,甚至有学生随意画两条线,认为交点就是圆心,当然也有不少学生能想到对折两次找圆心的方法。当这3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后,我让学生分析哪种方法更好,以及为什么。
  4.小组活动探索圆的其他特征时,我发现有一张学习单上写着:圆是正无限多边形。这是极限思想的体现,很多学生不理解,因此我请这位学生解释什么是正无限多边形。他这样描述:“先把圆片多次对折,然后把边上的点用线顺次连起来,就得到一个正多边形。当边的数量越多,得到的正多边形就越接近圆,所以圆是正无限多边形。”
  5.最后我播放课件中女孩跳芭蕾舞的动态矢量图,让学生找一找其中的圆。学生竟然能找出很多个圆:一只脚固定,另一只脚旋转形成一个圆;女孩的裙子本身就是一个圆;她的手保持一个姿势,转动时也形成了圆;脚尖着地旋转时,脚跟的轨迹也是一个圆;旋转时头发甩动也形成了一个圆……可见,学生对圆的本质理解到位了。
  当我倾听学生的回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尽量让他们展示时,虽然课堂节奏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学生在交流和展示中产生的思维碰撞,却能延伸整个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学习是动态的、真实的。
  四、课后反思
  虽然本节课的设计没有华丽之处,但我尽力做到将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套圈游戏的公平性和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习圆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每一个问题都能让学生有话说,当我发现有价值的回答时,会继续追问,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直到问题的本质浮出水面。在找圆心和折圆片的活动环节,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操作、讨论和交流时间,因此才有类似“圆是正无限多边形”这样精彩的发现。我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分析原因、辩一辩,印象更深刻。教学之路无止境,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思维方式时,才能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责编李琪琦)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节外生枝”,教师不能因为它打乱了原先的教学预设而置之不理,而是应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落实新课标的精神,科学、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变“节外生枝”为“精彩生成”;调动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大胆地去尝试,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团结协作的课堂氛围中去探究、去质疑、去分析、去争辩,促进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功能性体能训练起源于美国的运动损伤康复领域,其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都被竞技体育研究学者和权威教练所认可。本文以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女子篮球队为例,以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影响为研究视角,为初中女子篮球队的日常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功能性体能训练发展现状  功能性体能训练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引入中国竞技训练体系,对我国“三从一大”传统体能训练造成巨大冲击。它不仅能提高肌肉整体工作能力的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要想提升文秘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校企合作构建专业的技能培训基地,进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背景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原则,明确了培训的路径与策略,希望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校企合作背景下文秘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原则  系统性的基础原则  培养方案是一项完善、系
[摘 要]问题引领着数学课堂的推进。在“认识循环小数”这节课中,通过合理应对学情、放大探究过程和有效突破难点,借助“以问引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从已知走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以问引学;深度学习;循环小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59-02  “认识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单
[摘 要]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教学设计的实施,而忽视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由此开展的教学往往会因为没有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而导致部分学生知识结构断层,对新知一知半解。以“植树问题”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生规律,有效促进自主建构”进行探讨。  [关键词]植树问题;学习起点;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追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需要问得有技巧。在学生似有所悟、出现错误,或遇到教学的重难点时巧妙进行追问,可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維走向更深处,让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追问;技巧;精彩课堂;错误;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58-02  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要使追问有效
[摘要]探究是一种思维工具,能带动和激发学生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真正悟出自主探究的真谛,撤除流程上、外观上的做作,让探究效能落地,才能切实发揮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思维上的传动作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探究;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89-02  怎样让学生在课上发挥主动权,
[摘 要]小学生经常混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掌握概念的本质。结合学情调查和教材分析,让学生经历认识概念的过程,规范概念表述;经历理解概念的过程,建构概念模型;经历运用概念的过程,深化概念本质。通过教学实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空间思维,理解概念本质。  [关键词]周长;概念本质;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理”和“练”都非常重要,教师不能为了“理”而理,为了“练”而练。以“小数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为例,通过阐述“三勿”和“三有”,提炼一些复习课教学的策略,使教学能够更合理、有效地处理好“理”与“练”,提升复习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数;复习;复习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27-02  “理”和
[摘 要]“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引发的思考,它是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的重要课程目标之一。作为数学教师,应从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反思、应用六个方面贯彻实施“数学思考”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得到促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启发。  [关键词]数学思考;教学策略;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