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y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们尝试着运用一种常见的、可行的游戏——编儿歌,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汉字,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一、关注趣味,遵从创编的原则
  1 短促,动感十足。识字儿歌不同于纯粹的故事编撰,要短小精炼、直奔主题。可以让学生先编故事,然后再引导其删繁就简将故事“提纯”,让识字故事儿歌变得简洁,具有跳跃性,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请欣赏一下“阴”字的儿歌演绎:
  天边飘来一片云,遮住了太阳。一个叫月月的小孩躲在阴凉的云下面,可舒服了。老师问,你想想什么像“耳朵”?他说,云弯弯的拖着长尾巴,就像字中的“双耳”旁。老师又问,大家怎么知道你讲的就是“阴”字呢?他说,太阳的“阳”右边是“日”字,云把“日”遮住了,月月在云下面,“日”换成了“月”就是“阴”字了。教师莞尔:“真是自得其乐的识字呀!”
  弄懂了学生的意图,教师建议学生,就根据耳朵旁的太阳月亮编儿歌,行吗?学生歪着头想了想,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天黑了,太阳落山了,月亮爬上来了。”教师说:“能不能再改改,每句字数一样?”于是,学生和教师一起改成:天黑黑,太阳落,月亮升。最后,学生和教师一起为“阴”字编了个很有童趣的儿歌:月亮月亮长耳朵,只长左边不长右。
  由此,学生编出了识记字形的短句:“撒”,手拉手,去散步;“景”:北京(南京)升起红太阳;“厅”:大厂房,真宽敞,小丁丁,画画忙……
  2 易学,绘声绘色。学生小,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在编儿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最熟悉的事物,编出极富形象化的儿歌。如“灯”:小丁丁,钻山洞,举火把,来照明。又如“炮、跑”:小朋友,要当心,玩火皮肤会起包,乱蹦乱跳脚长包,炮、跑两字要分清。
  3 上口,韵味无穷。儿歌编撰还要注意押韵易读,念着它响亮又快乐。儿歌“押韵”的特点,正是儿歌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原因。如
  “竹”:一个又一个,朋友手拉手。风来弯弯腰,雨来点点头。
  “早”:十点钟,才起床,日头已经上了房。
  “蚁”:虫虫小,有情义。小触角,碰碰你。好吃的,一起去。
  二、重视关联,内容取源头活水
  1 先知后觉。形近字,尽管意思毫无牵连,但学生写错亦属常见,依据一些新旧字的联系,编撰一些识记儿歌,既可以回忆旧相识,又可以结识新朋友——“岛”:像鸟不是鸟,脚边一座山。
  有些字,虽无整体字形上的相近,但字体的部件却易混淆——“隙”:阳光从小小的裂缝中挤了出来。
  2 常识常新。在创编识字儿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的快乐放于其中。儿歌不仅能帮助记忆新学的生字,更是对生活常识的快乐温习,单纯的识字变成了生活的再现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让学生洋溢起生活的幸福快乐。如“晒”:日出东山晒太阳,日落西山晒月亮,东晒西晒急忙忙,太阳月亮喜洋洋。
  改编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识字儿歌,更多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经验世界——曾经有教师教——“磨”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大洋,两个小木匠,坐在石凳上;今天我们教——“磨”字:广场广场真漂亮,树木成林绿成行,石凳上面坐一坐,大家休闲度时光。
  3 络绎于途。当学生学习的字越来越多,许多形近字可以聚类记了。这时儿歌不妨升级,将先前一字儿歌,走上发展之路,单字识记演变成多字识字歌,锻炼学生们的归类识记能力,他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更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如“波、坡、破、披、疲:水上荡波纹,土旁爬山坡。伸手披风衣,石边磕破头。病了太疲劳,皮皮说糟糕”。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猜谜语辨识这几个形近字:有水能荡船,有土难行走,有手会做事,有石总受伤,有病总叫累。
其他文献
怎样合理安排和落实课堂小练笔训练?笔者在一次课堂小练笔案例的设计、实施和修改过程中获得了诸多启示。  一、写话案例设计  《黄河的主人》一课想象写话(可以选做其中的一题)  ①不好!前面有一个大浪正向羊皮筏子扑来,艄公__________。②注意!水势异常,艄公心想__________,果然,前方有两个巨大的漩涡,艄公双眼__________,将竹篙__________,终于__________。
几天前,高万同先生把他的新作《相似与互构》寄给了我,并嘱我读后提提意见.我手捧这本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不由得感慨万千,忆起了大家共同打造苏教版教材的日日夜夜.1998年,
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把“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作为课程总目标的第三点提出,足见其重要的程度。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素养,不仅是摄取知识的有效保证,也是与他人交流的前提,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因此,应格外重视对这一习惯的培养。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应着力进行训练。课前3分钟是训练的好时机,指导学生跟着老师“小耳朵竖
苏教版小语教材编排了内容丰富的情境图和语境歌,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如何巧妙地通过情境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缔造充满魅力的汉语拼音课堂呢?  一、别具匠心,营造氛围,使学生产生需求感  情境图画面是静止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别具匠心的开发,把情境图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让教学充满趣味性,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调教学是拼音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
语文课,必须关注学生的起点,让原有的种子生根、发芽、生长。  一、寻求学法接点,提升学力  学生在多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只是这些方法可能是无意的,是一种自然的行为方式,只是师生没有有意总结、提炼,没有概念化,没有明晰而已,但是没有明晰不等于没有方法。所以,我们在传授新知识时,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习得知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优化和创新,以达到在轻松获得新知识的
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语言文字的同时,积累写作方法,在阅读与写作之间自然地架起桥梁,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完美地实现语文从教内容向教方法的转变呢?  一、巧用文本的留白,放手写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依据文本,还要超越文本,做到长文短教、短文长教。引领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透,也就意味着要引领学生去挖掘文本中的“留白”,并且要巧用“留白”。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练习拓展思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爱上阅读、走进悦读世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悦读与汉语拼音教学同步  进入一年级学习一个多月的学生,面对的竟是抽象、枯燥的拼音,他们处于欲读书而不能读的状态。其实只要采用汉语拼音与阅读双线并进的方式,就能让阅读提前走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走进悦读世界。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东小学致力于《基于蒙童的阅读需求》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编写的校本课程—
如何才能让阅读教学真正有效起来?我认为必须做到阅读教学的“三结合”。  一、自主性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相结合  在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进行多元化的、开放性的阅读教学。在传授阅读方法時,教师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時,我问学生
高等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指出文化元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文化元素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许多教师认为,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淡化了字词教学。我认为,高年级识字教学不能丢,教师要努力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明确目标,在预习中培养识字能力  经过低、中年级长期的识字训练,高年级学生已掌握许多有效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课文中的许多生字词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行解决。  首先,在每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