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纪实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324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假日你们喜欢上哪儿玩?”“游乐园。”一句简短的对话。很快把学生海阔天宽的思绪拉到课堂。课开始了,随着欢快的乐曲,教师用课件出示一幅单元情境图,把学生带进快乐的游乐园。“这幅图就在你们课本的第2和第3页(蝴蝶页),请同学们打开书,像学语文那样给它分成几个部分,并给各部分取个小标题。”一阵静思之后,大多数学生有了答案。“可分为四个部分:看木偶戏、买面包、玩跷跷板和丢沙包”。当前单元情境图教学存在或弃之不用或过分铺展等问题,可这节课教师巧借语文课的分段、添标题方法,把复杂的情境梳理得条块分明,省时、高效。
  
  (续一)
  
  “你们知道吗?这幅图里面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走,我们到木偶戏场去。”教师从单元情境图切换到例情境图。以往的教材,两步应用题是用文字叙述的,提供的是现成的条件和问题,学生思维从解答问题的列式开始;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且感兴趣的素材,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观察、解读原生态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可见与传统应用题相比,“解决问题”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起点明显前移。
  “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面对零乱的不成体系的信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数、读、看等方式,对图中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形成可以利用的信息链,并有序的表达出来。不一会儿,学生七嘴八舌地编出了许多一步或两步计算的题目……
  其中有这样列式的:22 (13-6)=29(人)。
  出现的这个带小括号列式,打乱了教案原有的预设,教师决定调整预案,把小括号的作用教学内容移到这节课来教学。
  
  (续二)
  
  “这是什么?(师指小括号)”“小括号。”“你是怎么知道小括号这个知识的?”“我是通过课外预习知道的。”“我是妈妈在家里给我讲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这儿为什么要用小括号吗?”
  生1:因为我要先算的13-6,所以在它们外面加上了一个小括号。
  生2:算式中只要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在算式中加上小括号有什么用?
  生(全班):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不加括号行吗?
  教师不满足于这个结论,又“无事生非”地发问,引发了辩论。
  正方:我通过计算,加括号与不加括号得数都一样,我方认为不加括号也可以。
  反方:加括号与不加括号计算顺序不一样,解题思路也不一样。我方认为不加括号不可以。
  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小括号的教学有些夹生,教师果断把例2前移改为练习,对夹生的小括号教学,进行“二度”重煮。这种习题例题化或例题习题化的处理,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灵活把握。
  
  (续三)
  
  随着欢快的乐曲,课件又回到单元情境图。“前面我们已经解决了看木偶戏问题,接着我们找个最难的问题来解决。”教师问得巧。学生纷纷落入“预料”之中——“买面包什么数据都没有,最难!”课件从单元情境图切换到例2情境图。“买面包事情怎样发展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经过一番对例2情境图信息的读取、加工,很快各个组有了问题解决方法:
  组1:54-8-22=24(个)。我是这样想的,从54个面包里,先去掉右边买走的8个,再去掉左边买走的22个,就求出了还剩24个。
  组2:54-22-8=24(个)。我也是这样想的,只不过是先从54个面包里面,先去掉左边买走的22个,再去掉右边买走的8个,就求出了还剩24个。
  组3:54-(22 8)=24(个)。我是这样想的,先把买走的8个面包和22个面包合起来,是30个,再用54个面包减去一共买走的30个面包,就求出还剩下24个面包。
  组4:其他成员作了补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减去两次买走的面包就是剩下的面包,由于要把两次买走了多少个面包先算出来,所以加上了小括号。
  “不加括号行吗?”教师又来了个“无事生非”,双方经过思考,反方顿悟,前面的辩论又有了下文:
  反方:请问正方,加括号与不加括号计算结果真得都一样吗?请你们算一算54-(22 8)=24(个)这道题吧。
  正方:请问反方22 (13-6)=29(人)这道题就是加括号与不加括号计算结果都一样,你们该如何解释?
  反方:这说明小括号要用在需要用的地方,不能用时乱用会出现错误,不必用时乱用等于浪费。
  双方认识趋于一致,“夹生”的小括号教学经过“二度”重煮,终于煮熟了。
  
  (续四)
  
  “丢沙包的小朋友等急了。我们快去看看吧!”随着欢快的乐曲,课件又回到单元情境图。不过教师对“丢沙包”情境作了这样动态处理:
  情境1:原有12人在丢沙包,第一次去了3人玩跷跷板,第二次又去了4人玩跷跷板。
  情境2:原有12人在丢沙包,7人去玩跷跷板,又来了6人丢沙包。
  这样2道练习题与例1、例2完全相似,学生不一会儿就完成了。
  “今天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课进行了小结。“原来学习的解决问题,用一步就能解答出来,今天学习的要用两步才能解答出来。”“解决问题时有的算式要加上小括号。”
  解决问题的内容前几册都是结合数的运算分散安排的,“解决问题”单列一个单元,是在教材的二年级下册,还是首次出现。“解决问题”该如何教,也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这是我上的一节公开课,今以纪实公布于众,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发“解决问题”教学探讨。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艺术教师首要任务到底是什么?是探索教学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几年来,我走过了茫然、疑虑、探索和反思教学道路。经过几年的摸索,我认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只要懂得教“书”即可,不需要注重育“人”,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则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各方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观。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且深刻的问题。  “快乐学习”是指教师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去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快乐地享受每一天。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措施”,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使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之间形成人才价值供应链关系,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品质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Si O2衬底上制备了MgZnO合金薄膜,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分析了薄膜的结构、吸收特性和光致发光特性随Mg组分改变的影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主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完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从以下“三点”人手:    一、培养点——教师实质性评价    教师评价应具有鼓励性,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不侮辱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的尊严,即便指出错误也应如此。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方案的颁布实施,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也正在改变,新课程的理念正指导教学实践,让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或评优课、竞赛课、观摩课等名目众多的课堂教学,让人目不暇接:或多媒体课件,让人眼花缭乱;或大段大段进行深度挖掘文本的内涵(如人物形象、发人深省的启迪等);或拓展延伸,引用精心收集的丰富学习资源……多元解读、情感体验、人文关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主要的地位,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体验,目的是唤起学生的音乐注意,熏染学生的音乐思维和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唱歌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时,通过老师朗诵古诗《古朗月行》、学生讲解月亮的故事、听
焦炉鼓风机调速系统是集气管压力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是炼焦正常生产的重要保证.它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强扰动等复杂特性,常规控制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设计的智能切
文章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两个重要极限的重要性.这六个方面是:对数表制作;初等函数连续性的推导;导数、积分公式的推导;连续复利的计算;未定式极限的计算;圆周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一本千奇百怪、色彩斑斓的书,里面蕴含着多少精彩的章节,多少深刻的寓意,教师唯有用心灵才能读懂她。只有我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才能赢得他们的心,获得教育的和谐。    一、构建和谐班级,锻造和谐教育的“金钥匙”    和谐教育应该成为一种诗意的教育,其任务就是拾起少年时代的梦,以诗人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