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促进语言转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方案的颁布实施,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也正在改变,新课程的理念正指导教学实践,让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或评优课、竞赛课、观摩课等名目众多的课堂教学,让人目不暇接:或多媒体课件,让人眼花缭乱;或大段大段进行深度挖掘文本的内涵(如人物形象、发人深省的启迪等);或拓展延伸,引用精心收集的丰富学习资源……多元解读、情感体验、人文关怀、小组合作……
  数以千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数以百次的课堂教学观摩,精彩课例的赏析,引起我冷静思考:为什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仍重人文性、轻工具性?为什么小语课堂教学耗费大量时间在文本的阅读理解上,以阅读理解为归宿?难道阅读理解了,学生的语言就发展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研读课标豁然开朗,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唯有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实现。“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素。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同时,应承担起学习语言任务,要积极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模仿运用文本规范的语言。”(刘仁增《为阅读教学“把脉”》)
  在深思的同时,我也一直进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语言转化实践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要优化阅读教学结构,读写结合,促进语言转化。
  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就是“教学目标要简约,教学方法要简单,教学过程要简洁,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简练高效”。
  所谓语言转化,通过读写结合,将学生“只能理解感悟的文本语言”转化为“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积极语言。”文本语言得到活化、转化、吸收和运用,以实现文本语言的“内化”,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从内容上看,语言转化包括文本语言中语句的转化、表达形式的转化,也包括文本语言向生活语言的转化;从途径上看,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真正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使生活成为语言转化的源头活水。
  在学生对文本语言有了深刻理解感悟基础上的语言转化有以下常见的方式:词语的转化、句式转化、构段谋篇方式的转化、文本题材的转化、文本拓展的语言转化等。
  1.词语的转化。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值得咀嚼、品味,以加深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同时,创设相似情境(语境),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词语,并转化为学生的语言。
  2.句式转化。文本中旬子的句式不仅应被理解、积累、欣赏,更重要的是为生所用。如特级教师方利民执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对“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一句中的“多亏……如果……”的句式,方老师要求用“多亏……如果……”说说驼峰和眼毛的特点和好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多亏我们背上长的驼峰,能贮存养料,如果我们的背也像小红马那样平坦,在沙漠里走不饿死才隆呢!”“多亏我们的眼毛长得长,如果我们的眼毛也像小红马那样只有一层,沙漠里风沙多,风沙刮进眼睛就糟了。”指导学生用“多亏……如果……”的句式,重组文本言语材料,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这是句式在文本中的转化。
  3.构段谋篇方式转化。如《第一场雪》教后,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作者的表达方法,有:(1)按顺序写:雪前——雪中——雪后;(2)抓重点写(雪后景):远景——近景;(3)写景——写人……让学生学习某一方法描写某场景。又如《莫高窟》一文中关于壁画描述的片断即采用的是总——分一总的段式,教师可适机引导学生揣摩尝试运用,及时进行构段谋篇方式的转化。
  4.文本体裁的转化。小学语文入选的文本体裁有神话、童话、诗歌、散文等。根据文本体裁的特点,可开展不同体裁间的语言转化。老师们经常采用的体裁转化形式有:(1)将理解后的古诗转化成记叙文,如《寻隐者不遇》改成记叙文;(2)将记叙文改成童话,给花草树木等物起名,赋予人的思想、动作及语言,完成童话的改编改写的过程,就是学生真正掌握童话体裁的特点的过程:(3)将故事转化成课本剧的形式等。学生兴趣浓厚,乐此不疲。
  5.文本拓展的语言转化。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语需要拓展,以丰富其内涵,便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续写或补白也是文本拓展语言转化的常用方式。续写或补白语言转化方式不仅是文本内容的补充,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准确把握。正是在这样的语言转化的练习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日益增强。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转化是语言理解感悟到积累运用的重要环节,是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语言的绿色通道,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与文本深度对话的产物,是实现叶老“教是为了不教”,“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基础,是“读写结合,促进语言与思维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至生活之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之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躬行”于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的基础。读写结合,促进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奠基,是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其他文献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地
新课改给课堂教学行为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但也有部分教师一味求“新”,课堂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或游戏课、自由讨论会。这些现象,其实是教师对新课标学得不深。悟得不透所致。在课改中,教法要创新。但也要吸收兼容优秀的传统教法。特别是要解决好如下这些问题。  1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说明。针对各地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中国教育学会小语研究会于2004年4月在上海召开了教学改革研讨会,对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果只是停留在有限的语文课本中几十篇文章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绝对是杯水车薪。”那么,如何在现有的状况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学生带入美妙的阅读境界中去呢?近几年来,笔者就立足文本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永恒经典与学生心连心
一、问题的提出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在教育体系中担负的重要文化价值曾经被人们长期漠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语文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让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重新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形势所需。因此,本文从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进行探讨,使得德育教育通过语文教学这个有效的载体焕发青春。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屋檐上的装饰构件,起着保护屋檐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纹饰多变,风格鲜明,占据着建筑装饰的主导地位,是珍贵的艺术品。高句丽莲花纹瓦当不仅向我们展
新课程理念下,艺术教师首要任务到底是什么?是探索教学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几年来,我走过了茫然、疑虑、探索和反思教学道路。经过几年的摸索,我认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只要懂得教“书”即可,不需要注重育“人”,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则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各方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观。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且深刻的问题。  “快乐学习”是指教师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去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快乐地享受每一天。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措施”,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使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之间形成人才价值供应链关系,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品质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Si O2衬底上制备了MgZnO合金薄膜,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分析了薄膜的结构、吸收特性和光致发光特性随Mg组分改变的影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主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完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从以下“三点”人手:    一、培养点——教师实质性评价    教师评价应具有鼓励性,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不侮辱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的尊严,即便指出错误也应如此。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