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界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充分展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易于参与并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之一。为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试图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规律。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情境。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去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好奇、渴望的境界,在头脑中形成多种疑问,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讲授《两小儿辩日》时,可将“孔子和两小儿”的挂图挂在黑板上,并就画面中涉及的人物加以引导,使学生对画面内容充分感知,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探究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四人小组,就画面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展开联想,大胆猜测,画面的非完整性、确定性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十分重要,因为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对书所反映的生活或现实生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现并确定具有探究价值的东西。当然,有些探究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来提出,但是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情境的导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二、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受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影响,学生对于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还有一定的迷惑,那么,教师应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1.从文章的课题处进行探究。文章的题目能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其进行探究,那就会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教学《生命·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生命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属于自己的生命呢?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对生命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对文章的学习也水到渠成。
  2.从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去进行探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段往往是“题眼”,对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开启学生的智慧起着重要作用。如在《孔乙己》一文中,有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这里,可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作者用了“大约”,为什么又要用“的确”,它们不是互相矛盾吗?这样的引导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对旧中国的社会,对旧社会的人情冷暖,对造成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的根源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文章的句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收获。
  3.从文章的空白点进行探究。课文的空白点往往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感情、内化情感的最好途径。如《鲁本的秘密》提到“还差最后的四个麻袋”,但是,课文中并没有提到鲁本是如何凑到这四个麻袋的,那么,教师可抓住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鲁本是如何想办法凑到最后的四个麻袋的呢?你能否根据课文说说你的想法?这样,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学生对鲁本对妈妈的爱有了深刻的体验,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教育。
  4.从文章的标点符号处进行探究。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时,我提示学生:你发现这个句子跟别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后即提出了异议:这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我马上以疑点处为突破口展开教学,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然后贯通全文去解疑。
  5.从文章的章法、句法上进行探究。语文学习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语言文字规律的认识,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对章法、写法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注重探究中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集体的智慧,在探索交流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应该强调的是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但要注意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只会跟在别人思维后面走,没有独立见解,很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这现象就有待于教师及时地发现、引导和调节。另外,在一堂课中课小组合作的次数不应出现太多,时间太长,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小组合作要限时限地,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地乐于合作,才能收到成效。
  学语文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交流、学合作的过程。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经常训练,让学生学会“听”、“讲”——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要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不同的想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起了什么作用?”时进行小组讨论,先让每位成员发表见解,然后经过探讨,最后达成共识。如意见不统一时,各自说一说理由,由小组成员大家评判或各自保留意见,听听其他组同学和老师的见解。在这种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表达意见,而且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想法。
  四、体验探究趣味,获得成功的欢乐。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探究后,终于解决了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战的问题时,他们能从探究中体验到快乐,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强大的、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会产生推动不断探究的巨大力量。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因此,当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取得点点成绩时,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探究的甜头,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语文探究性学习,已经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窗,它将给语文课改和语文学习带来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机,也给每个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新的考验和机遇。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家栋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积极倡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也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
小学语文新课程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自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曾一度被冷落的语言文字训练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但语言训练方法不当,语言训练过程流于形式,大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课堂上语言训练收效甚微。怎样在语文课堂教
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我们基于过渡金属的银催化剂,一锅串联快速构建稠环异喹啉类化合物库;另一方面我们基于老药新用的研发策略发现了一类新的KCNQ2激动剂。稠环异喹啉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活性分子和生物碱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活性。现有的稠环异喹啉的合成方法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催化剂昂贵、反应路线繁琐、条件较为苛刻以及收率较低等。因此,在本论文第一章节中,我们开发了
摘 要: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训练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能力 培养方法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训练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活动要立
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唯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文本,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优质资源。文本中所选的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同时教材的主题式组合编排、口语交际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创作精神。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
日本教育家上笙一郎教授在他的《儿童文学引论》中说:“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儿童的文学,是专门写给儿童看、为儿童服务的文学。儿童文学曾被人们认为是“小儿科”,但现在当它绚烂地走进儿童生活并占据当今小学语文教材80%以上课文,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肯定了儿童文学的重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4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社区高血压疾病综合管理)与对照组(接受常规高血压三
“要把学生教得不懂。”这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提出的一个重要论点。钱伟长还进一步说:如果把学生都教懂,这是教育的失败;只有把学生都教得不懂,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这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此话初听,颇感费解,细细一想,发人深省,意味深长。  一  下面我们先看笔者教学课文《三打白骨精》(苏教版第十二册)时的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课文你们都读懂了吗?  生:都学懂了。(因为课文比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伙、伴、把、巴、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在田字格中美观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依据重点词句进行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困难时,大家只有各展所长,团结协作,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依据重点词句进行表演。  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