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nengxian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它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极强的时代烙印,是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一、合理的建设校园网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信息网络建设我们常说要打破一般“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观念。目前对于教育网络建设项目人们往往只考虑硬件环境建设,而忽视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重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不关心如何使投入大量资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真正在教育中发挥作用,这样必然会导致投资的严重浪费。我们在建设中应以教学与管理应用为核心、软硬件并重、建设与应用并重的建设模式,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合理的规划校园网建设
  学校信息网络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突出应用,讲求实效”原则。
  (二)软件建设
  目前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最多的就在于软件建设方面。有了宽广的的信息化高速公路,没有车,没有货还是没有利用价值。因此,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建设一定要同步或超前进行。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1)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师资培训就成为教育信息化当务之急。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在校园网建设中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队伍,保证校园网建成后,就能投入使用。
  培训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教育观念转变及心理疏导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国家,对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意义,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畏惧心理。培训要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全员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作为现代合格教师的标准。
  (2)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制约校园网络应用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专业发展的问题。信息化最后落实到的是以人为本的信息化。教师教育的信息化是所有校园网络建设、信息化工作最根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方面,除了对老师进行基础性的技术培训外,还要对老师进行一些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要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让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开阔视野,通过网络获取新知,找到自己表达的空间和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得到角色的认可和学生的认同,跟学生交朋友,将以往封闭独立的环境转变为交流丰富的、师生共同成长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
  2、信息与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建设统一的教育资源综合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要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以及完善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意义并不单纯是解决“路上有车”和“车上有货”的问题,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讲,教学资源建设质量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将直接作用于和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质量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因此,搞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与服务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充分利用校园网,赢造信息化校园环境
  
  (一)教育信息化网络,促进学校办公效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且在建网初期就能够为办公服务,提高办公效率。
  (二)在校园网的不断完善中,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逐渐实现校园的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正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教学结构变革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这正是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所要求的。而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质则是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
  总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逐步改变着师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长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不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不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把大量的精力大量的时间花在繁琐的分析上,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喜欢甚至怕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课标》)为我们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学习《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在走进我们的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世界,认识到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素未谋面的朋友,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影响。网络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对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德育应对网络时代的新挑战,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
《美术鉴赏》这门课程,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以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为目的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备深远的意义。若想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加强素质教育,不是苦读数理化或者政史地,才能达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同学们只有在青少年时期全方面的发展,接触各方面的知识,融合各学科的知识,才能真正地提高素质、加强修养,这才符合我们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需求。  《美术鉴赏》的学习
2003年9月至今,我一直在自己的两个班中运用合作学习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合作探究意识显著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现将工作中一些心得总结出来,和同行们探讨:    一、小组的建立原则    1、均衡小组实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合作学习小组不能随意组织,一定要使小组成员们在各个方面都有层次感、互补性。比如学习成绩、学习技能、发言勇敢程度
中职教育的发展与普及,给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通过实践、实训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实际应变能力.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有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利因素,说明了整合势在必行,那么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有那些优势呢?如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互动方式的变革将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把孩子捆绑在凳子上,把他们的生活领域限制在屏幕和键盘之间,所有的教学意义被封闭,无法体现现代教学理论设计的思想
棉花看苗诊断是实行因苗管理主要依据之一。因为棉花从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棉株内部营养状况。所以在栽培上常把某一阶段的形态变化规律作为诊断指标。 Cotton seedling di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精髓是什么?就是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关键的是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实施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点做法。    一、营造民主、平等、
数学在中学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充满着趣味性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数学变得单调、枯燥、寡味、机械,使一些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出现畏惧的心理。那么,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让学生自由驾驭这门中学必备的基础科目呢?笔者以为,不妨使用“说、练、用、思”立体教学法。    一、说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会片面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