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he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和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实现意义的建构。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上学生模仿性的表演、实物的观察,以及学生课外的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技术优势,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运用和意义的建构。
  现在有个别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主要就是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传统的录音机、投影仪已被淘汰。笔者不敢苟同。不同的教育媒体在传递教育教学信息时,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如录音只具有时间状态的功能,而不具有表现空间状态的功能;幻灯投影仪只能表现静止的事物,而不能表现运动的事物;计算机不仅能表现时间状态,而且能表现空间状态,但费时费力,成本高。因此,在选择现代教育媒体时,不能仅从媒体的档次高低出发,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媒体的教育功能选择相应的媒体,以适应各种教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机录下学生某一小组讨论的过程,再组织学生聆听这个小组讨论的过程,从而引发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投影的功能,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做作业时的不同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学生有时被动画效果所吸引,容易忽略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无关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如果立刻否定学生的思路,这样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如果让学生无休止地问下去,教学可能时间又会不够,教学效益也会降低。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用提示性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路走到教学所需要的路径上去。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在预设了问题的地方做一个标记作为暗示,也是可行的。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借助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这一环节中要特别注意视听与思考结合原则和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的充分体现。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要注意课本例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心理期待,渴望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数学规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减法”时用多媒体创设了情境:同学们高高兴兴,坐上火车从呼和浩特市出发,一路上同学们特别开心,来到了昆明市。老师告诉我们要去三个地方——昆明、大理、丽江。每去一个地方,教师都用计算机展示该地方的美丽风景,同学们从昆明坐汽车到了大理时,一个同学说:“到大理喽!”教师问:“下一站我们要到的是丽江,从昆明到丽江是517千米,我们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这样的情境,实现了声音、色彩、形象、情节和过程的统一,做到了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富有生活气息,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效果也就很好了。
  2.借助多媒体激励学生学习。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情境之后,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并且不论正确与否,都要进行必要的讨论,给予适当的评价。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设置掌声,对回答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并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创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抓不住问题要点的学生,要主动、妥善地加以引导,在问题关键处给予点拨,帮助其理清思路;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不能轻视或讥讽,要采取尊重和鼓励的态度或用替代经验激励学生,以保护其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
  3.借助多媒体巩固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减法”时,可以出示教材中的“做一做”的图。展示图片:宋庄果园种的果树若干棵。教师让学生讨论,看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在宋庄果园种果树,苹果树有416棵,梨树有358棵,桃树有169棵。问:苹果树比梨树多几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几棵?”“梨树比桃树多几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算式,得出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把握好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的合理使用,切忌过多过滥。必须恰到好处、灵活使用多媒体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的画面应简洁、明快,高度突出主题,使学生能迅速抓住要点;适量的图、文、声、像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反之,过分夸张的声音、动画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恰当地选择媒体,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从而获得理想的辅助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新汶办事处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邓园生
其他文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發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發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无论如何华丽与拙陋,民间工艺都是时代生活最真实的记录。  由多民族劳动群体在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民
问题情境要引发认识冲突,导出学习兴趣,导出的问题不仅仅在一个知识点上,而且要在一系列“问题串”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不少课堂时间,因此我们在问题情景的创设中应注意情境的高效性。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东南亚海啸后捐款统计情况的情境,第一小组、第二小组人数相等,有的捐10元,有的捐1元,班主任想了解捐钱的情况怎么办?学生用总数来表示捐款的情况,然后班主任把自己的捐钱交给第一组的小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智能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稳定而深厚的感情,就不会视作文为重负,而会乐此不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而有效驱动学生倾吐感情,形成爱写、想写、能写的稳定而积极的心理。    一、诱发学生的情感外泄    情感的根需连接于生活的每一寸沃土。一草一木、一树一花、一人一事,均能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大千世界,纷
钛金属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如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固定义齿冠桥、正畸弓丝、牙种植体等。高温铸造后的纯钛表面有较厚的硬化层,需经
目的: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分散光谱仪(EDX)以及激光粒度分析仪(PSDA)对齿科三种材料的研磨粉尘颗粒进行表面形态、元素组成及粒径大小分布的检测,应用该研磨粉尘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对象直接、整体的感受,是人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它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说: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做起很重要。可见,低年级起即注重儿童语感的培养对日后儿童形成良好语感、开启智慧阅读之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唤醒儿童阅读的感情,激活儿童阅读的状态,从而培养儿童良好的语感,开启儿童智慧阅读之门呢?笔者认
小学阶段,许多学生怕作文,一到作文课常常“咬笔杆”,感到无从下手。一些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备课,在作文课上向学生片面地灌输写作手法。结果是教师费尽了口舌,许多学生依旧是提笔千斤重。究其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于每周安排的两节作文课来进行作文教学,缺乏“功夫在文外”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这一主渠道,注重抓好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课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由于教学语言总是伴随教学过程的一个个环节以穿插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把数学语言以及数学课本上规定之外的教学语言称为穿插语
新课程强调,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数学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一些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缺失。数学教材潜藏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实质,人文精神要体现数学自身的特点:充满想象和创造。因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生活视野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资源,扩展学生学习范围,提高人文素养。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