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文精神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rkangg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数学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一些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缺失。数学教材潜藏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实质,人文精神要体现数学自身的特点:充满想象和创造。因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生活视野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资源,扩展学生学习范围,提高人文素养。其主要途径是通过感染、熏陶和领悟,让学生走向社会寻觅丰富的精神粮食,捕捉生活中的色彩来展示数学美的形象,让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田。
  我国是一个有着辉煌数学成就的国家,在数学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光辉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许多数学家的高风亮节是感人肺腑的。例如:在五世纪时我国的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求得的3.1415926< π <3.1415927,比西方的奥托取得相同的成就早1000多年,祖冲之的发现为整个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无限广阔的光明大道。至今,莫斯科大学还有他的全身塑像,月球背面的一个山谷被命名为“祖冲之”谷,可见国际上人们对他的敬仰有多深。对这些数学瑰宝,教师在教学时津津乐道地宣讲,可以增添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大胆追求真理的勇气,激励每个期待祖国昌盛的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通过数学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物质决定意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活实际需要的结果,而不是像唯心论者所认为的“数学是人类任意思维创造的产物”。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可以利用直观图形说明 3/4/、6/8/、 9/12 三个等值分数的变形,让学生观察分数单位变了,但分数大小不变。促使学生感受“变”与“不变”矛盾双方同处在一个整体之中,两者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从而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例如,大数(万以上的数)是在报刊中出现最多的数学内容。会读、会写几万或几百万甚至更大的数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背景认识大数的意义。如结合多位数记数教学,介绍北京图书馆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占世界第一;藏书1400万册,居世界第五位。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这样不仅使课堂充满着理想色彩,而且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人文精神教育。纵观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大数的意义。在美国的一些数学教材中,大数以环境保护作为背景材料。如一个人如果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要浪费10杯水,请你计算你们班级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全校的同学一天一共浪费多少水?全国一天会浪费多少水?这个数一定是一个很大的数。由此学生就对这个大数有了实际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又如,从报纸上摘录与大数有关的一段话:某市将原市委书记擅自动用公款修建的1套价值400万元的别墅拍卖。看到这样的大数,我们会有什么感想?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如何来理解这个信息?我们不妨做这样分析:如果按人均25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2400元来考虑,不到20万元能解决一个三口之家的居住问题,那么400万元能解决20多个家庭的住房问题。“1个”与“20个”多么悬殊的距离,多么令人憎恶的贪官!由一个大数所引发的思考与联想,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
  国内知名的教育学者肖川在《教育的视界》一书中说:“学生道德人格的生成与确立的现实基础只能是其生活世界,舍此,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化的装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生活所需的数学,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获取信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
其他文献
要在教学中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我想应突出在“全面性”上,立足“主动性”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趣味”二字,讲究“情感性”,注意“能力性”,培养“全面性”。  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行为与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目标、内容、项目的确定和制订上,必须符合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發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發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无论如何华丽与拙陋,民间工艺都是时代生活最真实的记录。  由多民族劳动群体在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民
问题情境要引发认识冲突,导出学习兴趣,导出的问题不仅仅在一个知识点上,而且要在一系列“问题串”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不少课堂时间,因此我们在问题情景的创设中应注意情境的高效性。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东南亚海啸后捐款统计情况的情境,第一小组、第二小组人数相等,有的捐10元,有的捐1元,班主任想了解捐钱的情况怎么办?学生用总数来表示捐款的情况,然后班主任把自己的捐钱交给第一组的小
群舞《八班教室》简介n  与戏剧梅花奖、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同级的中国舞蹈“荷花奖”标志着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最高荣誉。舞蹈《八班教室
期刊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智能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稳定而深厚的感情,就不会视作文为重负,而会乐此不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而有效驱动学生倾吐感情,形成爱写、想写、能写的稳定而积极的心理。    一、诱发学生的情感外泄    情感的根需连接于生活的每一寸沃土。一草一木、一树一花、一人一事,均能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大千世界,纷
钛金属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如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固定义齿冠桥、正畸弓丝、牙种植体等。高温铸造后的纯钛表面有较厚的硬化层,需经
目的: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分散光谱仪(EDX)以及激光粒度分析仪(PSDA)对齿科三种材料的研磨粉尘颗粒进行表面形态、元素组成及粒径大小分布的检测,应用该研磨粉尘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对象直接、整体的感受,是人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它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说: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做起很重要。可见,低年级起即注重儿童语感的培养对日后儿童形成良好语感、开启智慧阅读之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唤醒儿童阅读的感情,激活儿童阅读的状态,从而培养儿童良好的语感,开启儿童智慧阅读之门呢?笔者认
小学阶段,许多学生怕作文,一到作文课常常“咬笔杆”,感到无从下手。一些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备课,在作文课上向学生片面地灌输写作手法。结果是教师费尽了口舌,许多学生依旧是提笔千斤重。究其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于每周安排的两节作文课来进行作文教学,缺乏“功夫在文外”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这一主渠道,注重抓好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课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由于教学语言总是伴随教学过程的一个个环节以穿插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把数学语言以及数学课本上规定之外的教学语言称为穿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