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使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发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对人的限制,许多数学教师在遇到一些抽象思维很强问题时,感到教起来很困难,许多的知识难以形象地讲解。这时,如果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其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只凭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学生就没有兴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凭教师口头的说教和黑板上呆板的板书很难体现出情境创设中的悬疑性、惊诧性和疑虑效果,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轰动效果和视觉反差,不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如果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情景,就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利用计算机设计出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把一些数学概念穿插于其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选取电教媒体,准确地把握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八个小扇形,再将每个小扇形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割、拼的动画图像,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近于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能转换成一个等积的长方形的。这样既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的思想方法。
  三、利用多媒体有利于优化思维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数学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部分所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在“圆的认识”课件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你注意过这样的自然现象吗?(水滴形成的波纹、圆形的花瓣等)你见过这样的工艺品和建筑物吗?(土楼、天坛、剪纸、幸福结等)你观察过这样的运动现象吗?(电风扇转动、滑冰旋转一周的轨迹,课件动态演示一条封闭曲线的轨迹)
  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电脑动态展示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直径并且相等、无数条半径并且相等,同一个圆内直径等于半径两倍,使抽像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课件播出动物们开着圆形车轮、椭圆形车轮、三角形车轮、正方形车轮的车参加比赛,学生看了哈哈大笑,对不是圆形车轮的车评头论足,兴趣很浓,对于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与车轴位置有了深刻理解。
  四、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点按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概念。例如: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空间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复杂的图形,为了使学生能很快地抓住问题的实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形的设计,让图形的某些部分出现闪烁,强化视觉效果,增加信号对学生头脑的刺激,这样做形象直观,既能讲清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运动的观点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以肯定,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诸多优点,极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增添数学教学的魅力。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实际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真正让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增添数学教学的魅力。那么,想要准确地利用多媒体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我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1.要优化教学思想。多媒体技术再先进,还得靠人来用,如果教育观念不更新,多媒体技术可能会变成更高强度的灌输,成为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工具。
  2.要突出设备的辅助作用,而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设备,更不能出现整堂课都只使用课件,而忽略和学生交流的现象。
  3.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从制作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入手。制作课件时应注意:要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制作课件和教学时,要注重重点、难点的突破,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达到其它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要注重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防止使用多媒体时过于强调形象性、直观性而忽视思维训练的倾向;重视可控性设计,适当增大信息量,但要留给学生思想的空间和时间,防止“过犹不及”;重视交互性设计,使课件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的特点,以加强个别化教学,实现《标准》中关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既突出共性,又兼顾个性。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一、学生作文现状及选题意义  当前一些学生在作文时,存在着一个不良的倾向,那就是离开生活硬造。这不仅造成内容枯燥,而且使得形式呆板。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的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应注重应用,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把学生从“自我诋毁”的定格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开拓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德育教育 体会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饥饿状态下吃东西特别香。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烈时,他们就会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这时对知识的吸纳就容易得多,领会理解得会更深刻,学习新知识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应创设一种最佳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数学的教学更是如此。一节课的第一句话说什么,第一件应该解决的事是什么,如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在他看来,一个人获得高深的造诣,要靠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就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
在教学中我发现,后进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后进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
经过了半年多新课改课程,我感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和以往有点差别。我根据实际教学实践,对新课标数学教学过程是这样理解的: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想学好数学,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成绩就会出现差距,而随着时间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