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遵循生物学科的特点,自主地、有效地在教学中落实德育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其中,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与中渗透德育,就是一个新型的教学思路,将主要围绕初中生物教学和德育的融合运用展开探究,希望可充分发挥德育对生物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保障生物教学与德育的整体教学效果。本文在研究大量德育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生命观教育、信念教育、环保理念等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目标范畴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渗透性原则
  生物学科的德育,是与生物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它是一项长期积累、潜移默化的系统工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等教育。
  (二)针对性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掌握好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提供生动的、典型的、有意义的素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三、具体的渗透方法分析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产生深切的归属感,从而自觉地产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信念,增强文化自信。例如,在讲授“传染病”一课时,可联系时政问题:新冠疫情是世界的灾难,在抗疫方面中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相比现在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仍不忘甩锅的西方发达国家,摆事实让学生讨论。最后老师归纳: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把党的强大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密切联系群众能力切实转化成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医保买单、财政兜底,物资充足、保障有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优势。3.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敢于牺牲、礼赞英雄、志愿奉献、友爱互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优势。抗疫胜利让中国人民有满满的自豪感,在学生中产生共鸣,继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理想前途教育
  如讲授“科学家的故事”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时,介绍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半个多世纪,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90多岁高龄仍然专注于田畴,先后突破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目标。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还多养活了世界几亿人。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了世界。袁隆平热爱祖国、淡泊名利、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国家授予其“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荣誉称号。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观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开展德育的重要任务。不少初中生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存在生命安全观念薄弱、生命意识脆弱、生命价值观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容易表现出不爱惜生命的特点。而这部分的德育内容与生物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初中生物教师可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根据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基于生命观的德育内容渗透进来,帮助学生增强生命意识,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例如,在“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讲述从受精卵形成到分娩前的十月怀胎,作为母亲体重会增加十多公斤,胎儿的营养和氧的获得及废物排出都是通过母亲来完成。自然分娩时产妇产道挤压造成的具大剧痛、母亲的生育不容易,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更不容易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感受一个人的生命在降临之初就充满了竞争与挫折,使其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婴儿出生之后,意味着他取得了首次胜利。而一个人在发育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婴儿到幼儿,再由幼儿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在这一期间,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经历疾病、战争、意外伤害或者自然灾害。在这些伤害面前,人的生命始终是脆弱的,但是每个人都有战胜灾难和伤害的希望與力量。这可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实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信念教育
  信念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它可让学生在经历成长之痛、成长之难时获得足够的精神动力,让学生不断磨炼自己、砥砺前行。比如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播放“破茧成蝶”的视频,将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并渗透“破茧成蝶”这一成语故事,让学生站在德育的角度,对变态发育的昆虫生殖与发育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毛毛虫为了成为美丽的蝴蝶,它们不断积蓄力量,勇敢地面对一切的困难,积极地汲取身边的营养,直到自己有力量真正张开梦想的翅膀,长成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这一节课的德育渗透过程中学生可充分感受到信念教育的力量,使学生接受熏陶,逐渐在内心积蓄自己的力量,树立起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五)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
  环保理念是德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可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并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比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在多媒体设备上放映各种在生物圈内发生过的环境问题:如北方沙尘暴、南方干早、草原退化、水资源锐减、水污染等。告诉学生面对世界气候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国在环保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如植树造林、风能发电场、太阳能发电场、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垃圾分类、可回收资源再生利用等)。结合家乡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围绕着环保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课堂讨论,分析环境问题与生物圈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每个人身上应承担的环保责任。
  四、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学科有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要重视德育资源的发掘和利用,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将学科德育有机地融入教学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德育素养,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仲桂兰.生命科学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的几点建议[S].上海: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2010.
  [3]刘韶辉.中学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2):765-766.
  [4]王明珠.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新一代:理论版,2019(10):59.
  [5]覃国玉.初中生物课堂德育素材的挖掘与实施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8):226.
  [6]张慧.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魅力中国,2018(9):94.
  [7]夏兆府.探寻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新途徑[J].考试周刊,2018(11):168.
其他文献
一、案例主题及其内涵  1.案例主题  如果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知识更易于理解与记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案例主要体现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的培养。  2.分数乘分数内涵阐述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运用“数”来刻画、研究形,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考虑,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绪结合起来,
【摘要】针对当前高中英语习作教学中尚存在对习作教学重视不够的现象,尤其是缺乏对学生英语习作的模块训练,以至学生英语作文难以得高分。如何改变英语习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认知理论,任何新知的学习和建构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图像基础上,通过问题、对话和思维碰撞,对新知的同化和顺应中产生的理念,以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应注意“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提问,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提问给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提供平台,是实现师生彼此之间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方法,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从数学理论知识考虑,还要从思维能力发展角度进行思考,从而进行相关问题设计,以做到有效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从各方面入手,设计有效、积极的课堂问题。正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不乏有许多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理论要来源于实践,并且指导实践。由此,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许多教育教学的启示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在日常的电影欣赏中,也有一些教育教学的启示,笔者就此谈一谈。  一、说“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是一个
【摘要】追问就像一把钥匙,帮助学生开启从未知通向已知的大门;更像攀岩的扶梯,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登上知识的高峰。但是“追问”必须得把握时机,讲究方法,掌握火候,才能让课堂满堂飘香。教师应该让追问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助力器,碰撞学生思维的助推器,梳理学生思维的助动器,激活学生思维的助跑器,从而推动学生情感的升华,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心灵对话,进而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追问;小学语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一项十分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获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内容,进而为其传递热爱祖国、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正能量。同时还能够激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帮助幼儿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伟大志向,在智力开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和人格培养等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将红色文
【摘要】历史是由无数的劳动人民群众创造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既有叱咤风云、显赫一时的伟人,又有千千万万不起眼的小人物。正是这些无数的过往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珠海拾贝一般,将零碎的历史片段缀集在一起,汇聚成为一部人类历史壮丽的诗篇。一个人物,无论身分贵贱、功勋大小,都是一个历史时代的缩影与折射。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历史人物开展线索式教学,使得“课魂”更为突出,实现真正“以人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在同样的课堂里学习,一样的智商水平,但学习成绩却会天差地别的原因。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中的两种重要成分。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有高度的自觉性,主动学习,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能以顽强的精神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那些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是消极被
【摘要】学生识字能力的有效增强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关键,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核心。多元的识字游戏、识字方法、识字途径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多元化的认知中,识字能力得到增强,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也有效提升。  【关键词】语文;游戏;方法;渠道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以此延伸拓展,综合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过程中,贯穿着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一系列相互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也在向国际化、市场化发展。幼儿教育集团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有效的资源运作和配置模式,把幼儿教育与企业运行模式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了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在当下对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步伐。  2016年,二胎政策落地,深圳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学位紧张问题引起深圳市政府、市民和社会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