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追问时机,实现高效课堂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e65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追问就像一把钥匙,帮助学生开启从未知通向已知的大门;更像攀岩的扶梯,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登上知识的高峰。但是“追问”必须得把握时机,讲究方法,掌握火候,才能让课堂满堂飘香。教师应该让追问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助力器,碰撞学生思维的助推器,梳理学生思维的助动器,激活学生思维的助跑器,从而推动学生情感的升华,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心灵对话,进而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追问;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追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追根究底地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朗读或回答,及时捕捉契机,有针对性地究根问底,那这样的追问就像一把钥匙,帮助学生开启从未知通向已知的大门;更像攀岩的扶梯,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登上知识的高峰。有效的追问,既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更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最终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进而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
  及时而有效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但是要使追问及时而有效,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火候的掌握。教师应该让追问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助力器、推动学生情感升华的助燃剂,从而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心灵对话,进而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
  一、理解困难时追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助力器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可见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思考问题难免会遇到困难,课堂上偶尔会出现一问三摇头,三问九不知的情况。尤其当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时,学生的思维暂时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时有发生,这时候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梯式推进,一步步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使情感体验走向深刻,及时为学生搭建一个思考的“扶梯”相机诱导,再配以恰当的追问,或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以下是《自相矛盾》教学片断。
  四人小组合作表演,指名一个小组上台表演。
  师:非常精彩!此处应该有掌声。请问:其人为什么不能应也?
  生:就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师:哦,老师看出了你表演时的尴尬,请问为什么?
  生:言过其实,被别人戳穿了,不好意思,担心再也没人相信我了。
  师:假如真的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出现几种结果?
  生:两种。一种盾被戳出了一个洞。
  师:盾破了,说明什么?
  生:说明我的盾不是最坚固的,夸大了盾。
  师:还有一种结果呢?
  生:第二种如果盾没戳破,说明我的矛不是最锋利的,夸大了矛。
  师:无论出现哪种结果,都说明什么?
  生:都说明我说的是大话。
  师:像你这样说话或者做事前后抵触,用一个成语概括,就叫作——
  生:自相矛盾。对,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当然就不能自圆其说,也就“不能应也”了。
  (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掌)
  教师把握了时机,一连串的追问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学生一会儿就打开了话匣子,学习思路瞬间打开了,可见教师适当的提示和追问成了打开学生思维的助力器。
  二、理解浅表时追问,是碰撞学生思维的助推器
  所谓理解浅表就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对问题的思考认识不够深刻。此时教师适时的、恰当的追问,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只停留在浅表层,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以此提升思维层次和对语言文字理解的深度。以下是《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
  生:第三自然段。
  师:再读读这个自然段,看看一共用了几个“有”?老师要求你们找到一个圈一个,提醒大家不要漏掉一个,漏掉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生:7个。
  师:真的仅仅只有7个吗?
  生:有无数个。
  师: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更多的“有”?
  生:透过文中的省略号,我看到了圆明园里像这样的建筑、景观还有很多很多,多的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
  师:会读书的孩子,真了不起!读出了隐藏在省略号背后的著名景点和园林。
  生:圆明园里到处都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可见这里的著名建筑、著名园林数不胜数,课文只列举了一小部分。我想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名楼肯定也在此。
  生:课文讲圆明园里有很多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珍奇异宝,没有一一列举。
  生:我从“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句,看出圆明园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教师抓住教育契机,这一连串的追问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思维的火花也瞬间绽放。教师适当的提示和追问使学生的思维与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粗浅向纵深处发展的过程,从而达到了对语言文字、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可见追问成了碰撞学生思维的助推器。
  三、理解偏差时追问,是梳理学生思维的助动器
  心理學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有限,在思考回答问题时,时常会思考得不周密或者由于本身认知上的错误,偏离文本的基本价值或情感。这个时候,教师可抓准时机适当追问,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主旨。学生的回答偏离目标时,进行矫正追问;回答不完整时,追问提醒学生完善回答;答非所问时,追问定向;回答凌乱时,追问帮助学生梳理思维。以下是《自然之道》第三—五自然段的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读课文第三—五自然段,看看我们究竟做了哪些愚不可及的事呢?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品读。(五分钟后交流)
  师: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些游客中的一员,想想自己所做的一切,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的?
  生:我找到了一处: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我认为最愚不可及的是向导,向导看到了嘲鸫啄乌龟的头一点也不吃惊,还说这是自然之道,没有什么,真是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师:真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向导的错,是我们愚不可及,向导是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呢?
  生:别责怪向导,他说这番话,其实自己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心知肚明了,才这样的冷淡、这样若无其事的。我们却不明白,真是愚不可及啊!
  生:不是向导的错,你们看他的神态是那样平静,说话的语气也是若无其事。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我们竟然不相信,向导是没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地把小乌龟抱回大海的。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生:我们太蠢了,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致海龟受到巨大伤害。
  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文本的情感时,教师捕捉到了这一时机适当追问,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主旨,进行矫正追问。这一巧妙的追问,让学生重新梳理思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精准,可见追问成了梳理学生思维的助动器。
  四、理解意外時追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助跑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语文课堂是师生、生生间思维碰撞,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这些“意外”往往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也可能是学生思维的亮点,或创造性学习的体现。但有些老师碰到学生回答问题发生“意外”时,处理起来就显得粗糙了,有的教师不作任何回复,全当没听见;有的直接就说学生答非所问,草草了事……这样草率地处理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泯灭了学生创造的灵感。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会倾听,做学生忠实的听众,敏锐地发现、捕捉生成信息,将“意外”变成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意外”回答,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趣,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创造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下面是《桂花雨》的教学片断。
  师:琦君奶奶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请问她喜欢桂花的什么?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生:我从“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知道她喜欢桂花树的朴实无华。
  生:我从“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知道她喜欢桂花树旺盛的生命力。
  生:我从“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知道她喜欢桂花树的谦虚。
  生:我从“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知道她更喜欢桂花的香气。
  师:自由读三至六自然段,找出写桂花香气的句子。
  学生读有关句子后,课件出示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要改一下:桂花开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因为桂花不可能全年都开。
  师:你这样一改还真直白,同学们,你们同意他这样改吗?
  生:不同意,因为桂花晒干了,一年四季都可以拿来泡茶喝。真的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因为用桂花做成了糕饼,一年四季什么时候想吃就可以吃。所以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桂花还可以做很多食品,什么桂花莲子羹、桂花藕、桂花年糕……的确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桂花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学生突然说要把“全年”改为“桂花开的时候”,面对这一“意外”,教师没有随意处理,而是抓住契机巧妙追问,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演绎了课堂的精彩。可见,教师适当的提示和追问成了激活学生思维的助跑器。
  教师如果善于把握时机,善用教学机智,巧妙利用追问,就能演绎精彩的课堂。总之“追问”要把握时机,还得讲究方法。教师应该让追问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助力器,碰撞学生思维的助推器,梳理学生思维的助动器,激活学生思维的助跑器,从而推动学生情感的升华,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心灵对话,进而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尹海滨.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追问的艺术[J].课外语文考研版,2012(10).
  初中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新时代初中政治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更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深化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建设高素质的初中政治教师队伍,提升初中政治教学效果。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对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有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时代的初中政治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重塑角色,促进自身融合,实现教学方法因势而新。教育教学需要完全与现代科技共同依存,才能实现结构性的变革,从而带来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激发学生课上课下学习政治的学科兴趣。
  1.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提高教师数字化胜任力   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数据素养已经成为21世纪的核心素养。聚焦政治教师数字化胜任力的提升,首先要树立信息意识,提高政治信息素养,通过对与教材知识相应的政治文献进行检索,明晰政治知识的内涵、外延,进一步结合政治时事对课堂教学材料进行加工,丰富知识内容、深化政治内涵。除此之外,初中学校需要对政治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统一培训,让教师更快适应信息技术课程配套教学平台,在技术的辅助下采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让政治变得鲜活起来。
  2.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表明新时代的初中政治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更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师。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经验相似的学习情境来还原教材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扮演不同的政治角色,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政治角色的权利、义务以及所发挥的政治作用等等,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生动的方式地去学习和理解新的政治概念,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除创设角色扮演情境之外,政治教师还可以创设竞争、协助等不同作用的情境,让学生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政治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效率。
  3.有效运营线上学习交流社群,提升学生线上教学参与感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逐渐替代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疫情是一堂生动思政课”,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之下,线上教学成为初中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线上与线下教学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老师与学生空间位置上的分割,缺乏面对面的互动和沟通。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围绕课前、课中、課后三个环节搭建线上学习交流社群,课前做好线上教学准备,利用线上教学的便利在社群投放视频、实事和布置课后作业,课中讲好每一节政治课,课后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反馈信息,进行答疑解惑。通过在社群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帮助学生摆脱线上教学的剥离感,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实现初中政治线上课堂的高效学习。
  二、牢记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下,初中政治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的初心与使命,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下切实担负起教学政治责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政治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素养,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初中政治教师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初中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观,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终实现。
  2.开展“四史”教育,把稳学生思想之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重要论述。“四史”教育不单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开展,更要在政治教学中展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从初中开始开展“四史”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在讲清楚历史故事同时还要讲生动的政治故事,把稳思想之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思维和政治意识。
  三、建设高素质队伍,提升政治教师理想信念
  初中政治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站到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在这个发展新阶段上,师资质量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注重师德师风和教学方法“两手抓”,同时要鼓励教师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等方式以获得课程改革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构建教师知识共享体系,促进教师的团队意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技术水平,从而塑造专业化教师主体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的道德素质和理论信念,增强教学软实力。
  1.德高为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初中政治教师作为先进政治思想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学校要加强对政治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理想信念是根本,要求初中政治教师树立理想信念是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首要任务。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教师自身也要明确行为规范,坚守行为底线,加强自我修养,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2.学高为师,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教书育人素质能力是教师的根本基础,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对人民教师提出的“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殷切希望中,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的重要性。初中政治教师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积极参加相关政治专题培训与研修,不断提高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在不断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政治教师。
  3.道高为先,构建教师知识共享体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的初中政治教师作为思想的“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初中政治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通过自主研修、专家引领、教师同伴互助等方式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在自学和他人经验分享中进行总结反思,促进政治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政治思想认识。作为新时代的初中政治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在政治学习过程中提高道德情操,坚定自身理想信念,踊跃投身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陆彬.走进新时代 上好初中政治课[J].新课程(中学),2018(4):22-23.
  [2]唐媛.云课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9(S2):7.
  [3]梁春华.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策略[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5):59-60.
其他文献
【摘要】成长型思维是一种强调只要足够努力和方法恰当,每个人都能胜任任何事情的思维模式。文章中,笔者对成长型思维理论进行解读并对如何培养初中生成长型思维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可以尝试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中使用以理论为导向的各种方法以培养初中生成长型思维。  【关键词】成长型思维;家长;教师;学生;原则  一、成长型思维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是成长型思维的开创者。其著作《终身成长:重新定义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  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具有多样化教学内容,生动性和活泼性较强。从理论上来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调查发现,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学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基于新课标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学应更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构建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形成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更深入认识,并发展科学思维。  
【摘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课的终极目的,初中毕业班体育课教学亦然。为此,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充分引入游戏活动,合理利用评价手段,倡导正面评价等有效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体育课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成效。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教学;学习动机;动机培养  一、学习动机及其在体育课中的表现  众所周知,学习投入的大小决定着成绩的好坏,而如何让
本报综合消息 为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对作业优化设计的指导,9月7日、9日,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杏玲带领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中学学科教研员到梅州市学艺中学和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初中)开展初中高质课堂与作业优化设计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活动包括集中交流和学科视导研讨两个环节。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意见”中强调: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2020年8月31日,经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专项委托课题《中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SSKT2020012)总课题组评审,我校申报的子课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资源应用能力提升的应用研究--以剑
一、案例主题及其内涵  1.案例主题  如果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知识更易于理解与记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案例主要体现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的培养。  2.分数乘分数内涵阐述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运用“数”来刻画、研究形,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考虑,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绪结合起来,
【摘要】针对当前高中英语习作教学中尚存在对习作教学重视不够的现象,尤其是缺乏对学生英语习作的模块训练,以至学生英语作文难以得高分。如何改变英语习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认知理论,任何新知的学习和建构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图像基础上,通过问题、对话和思维碰撞,对新知的同化和顺应中产生的理念,以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应注意“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提问,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提问给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提供平台,是实现师生彼此之间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方法,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从数学理论知识考虑,还要从思维能力发展角度进行思考,从而进行相关问题设计,以做到有效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从各方面入手,设计有效、积极的课堂问题。正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不乏有许多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理论要来源于实践,并且指导实践。由此,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许多教育教学的启示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在日常的电影欣赏中,也有一些教育教学的启示,笔者就此谈一谈。  一、说“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