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 风光无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真的,我一直渴望给自己挖一口井,在这口井中,可以静静地抬起求知若渴的头颅,用智慧去探求智慧。
  十多年过去了,我终于给自己挖成了一口井。这口井就是辟在离地面十公尺高、近八平方米的阳台,除了两面井壁是透明的玻璃以外,两面都是高至屋顶的书橱。在我的井里,充斥着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智慧的摘要,发散着人类所能积累起来的一切睿智的启迪。在井里,我悠悠地呷一口香茗,摇一摇蒲扇,仰望着天花板,呼吸着书香,任思想透过那有形无形的天顶,驰骋在无垠的智慧之光中。
  每当我身心疲惫地带着满身的粉笔灰跳进我那井里之后,立刻就会感受到人生最难得的温馨。在这口井里,我可以不拘小节地和名家大师们聊天,可以满身轻松地体味划时代的经典大作;在这井里,我向老子诉说烦恼,跟孔子倾谈抱负,和但丁谈论人生,与尼采质辩思想;在这井里,我跟开普勒去探寻宇宙的边缘,跟哥伦布去丈量地球的腰围;在这井里,我翻阅着中国革命斑驳而又明艳的历史,吟诵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用累累硕果诠释的前进誓言。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我的井比我所感知所看到的世界还要大许多。在这宏阔无边的天井里,我的心胸也不由得展阔万里,白天的疲惫与烦恼则显得那么渺小可笑。此时此刻,在人世上还有什么比理解和支持更让人感到亲切,更温馨的呢?尤其是当我焕发着井中浸染的睿智,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启发着那几十颗、上百颗稚嫩的智慧之心时,那几十双、上百双闪烁着惊奇、渴望、崇敬之光的明眸,顿时让我倍感自身的人生价值,更让我陶醉在这人生价值的体味中。
  是啊,有了这口井,我还企求什么呢?一杯热茶,一把蒲扇,一颗求知若渴的头颅,一份用智慧探求智慧的勤奋。坐井观天,感觉真好!
  又有一天,当我同样焕发着井中浸染来的睿智,同样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启发着那几十颗、上百颗稚嫩的聪慧之心时,我忽然发觉那几十双、上百双明眸却早已没有了那种惊奇、渴望、崇敬的光芒,而我分明感到的却是疲惫、厌烦甚至是嘲弄。于是我用疑惧的目光去探寻那变化的缘由,得到的却是略带羞涩的苦笑和一句意味深长的回答:“老师,您老了。”
  听到这个回答,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才三十六岁啊,正值壮年,这怎么可能?!带着茫然与失意走出课堂时,听到学生们在喧哗:“早就不是他说的那样了,网上我浏览过。”“喂,你昨天百度过吗?”“我用的是3G,用它来偷菜挺方便的呢!”有没有搞错?现在学生竟然不读书去做小偷,还敢如此放肆地张扬?难道是我真的太古董了,还是这世界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错了,一向好强的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曾几何时,一个自以为象征着智慧与才干的精英,不经意间变成了一件散发着浓厚的泥土气息的出土文物!坐井观天,唉,俨然成了井底之蛙!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次应该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教育了我。
  记得有人说过,人老了的标志就是特别怀旧。说起我整天浸泡在这难得更新的井水中,陶醉于千百年的故事和史籍里,与老人的怀旧情结又有何异,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可不就是老了吗?!不过,三十六岁的生理年龄实在让我老得不甘心。看来要冲淡身上的泥土气息,只有舍弃老井去沐浴井外的新鲜。然而,井虽然是一口老井,可那醇厚的文化深蕴又使我难以割舍。因为我觉得自来水虽然鲜活,但它是开放式的,极易受到环境的污染;井水虽然封闭,但它水源深厚,却能永葆纯洁。其实,我也不必抛弃那得之不易的老井,只要活水换气,就能使那老井得到质的改观。
  井还是那一口老井,两面透明的玻璃幕墙,两面高至屋顶的书橱,只是井里多了一个winxp浏览窗口,地球有多大,这个窗口就有多宽;把它和井里的网线连在一起,从此我的老井就拥有了一个可以看到新世界的视窗。
  当我再次身心疲惫地带着满身的粉笔灰跳进我那老井之后,我感受的除了纸里散发出醇厚的书香外,更有窗口流进来的清新美丽的风光。这时的我才真正体验到世界是那么宽阔,那么伟大。拥抱世界的感觉真的很好。在老井里我不仅可以体味到上下五千年人类所累积的深厚的文明,还可以领略到纵横九万里人类所刚刚才更新的聪颖的睿智,此时此刻那满身的疲惫与失意早已被充实与兴奋冲刷得无影无踪了。当我再次焕发着井水中浸染来的睿智,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启发着那几十颗、上百颗稚嫩的聪慧之心时,那几十双、上百双明眸则又重新闪烁起惊奇、渴望、崇敬之光,而我则再一次从真诚的光芒中感悟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就这样,伴随着这份充实,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日子,想到这,我发自内心地笑了,因为我真的给自己挖了一口井,一杯热茶,一把蒲扇,坐井观天,风光无限!
  
  张磊,教师,现居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是“以戏/弄臣”,还是“以戏弄/臣”?  “以戏弄臣”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这句话历来有两种断法:“以戏/弄臣”和“以戏弄/臣”。甚至有人认为这两种断法都可以,说是此语双关。那么,“以戏弄臣”到底该怎样句读呢?  首先,说“以戏弄臣”两种断法都可以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句话是蔺相如斥责秦王的,表达的意思只有一种,所以他在说的时候肯定只有一种停顿。再说汉语双
学会听课,养成好的听课习惯,是每一位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素养和基本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只有学生学会听课,养成好的听讲习惯,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大环境中来,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老师的课不感兴趣,老师讲得再多,课上得再怎
学生读书一定会有考试,初三、高三面临的中考、高考,更是关乎人生前途的大事。然而,在教学备考过程中,总有许多老师为学生学科能力差而苦不堪言。刚刚复习过的知识,刚刚讲过的题型,学生似乎已经弄得清清楚楚了,然而,一到考试中,学生又总是思路不畅,老毛病常犯。老师是教而烦,烦而累;学生是学而昧,昧而厌。  前几天听一位高中特级教师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了一个词——“过心过脑”,笔者颇受启发。知识、方法、经验,还
语文课堂往往令我们感到尴尬的是,教师讲得激情四溢,学生却是有气无力地应和,甚至昏昏欲睡以至鸦雀无声。于是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没有教头,连语文都不愿学。于是学生抱怨:语文课真没有听头,老师讲的还没我自己看来的精彩。可见语文教学不能是枯燥的说教,或支离破碎的解析,而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教师精心地备课,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关键就在于课堂问题的设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事乐于去干,才会用心干,自觉干。作文也一样,关键在于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一个人,在读书中就会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书读多了人的审美情趣、艺术欣赏力、表达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既说明读书对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更印证了读书对人的表情达意的欲望有促
杜甫,以饥寒之身咏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他的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但杜诗很难评,优秀的杜诗评论也不多,因为很少有人能达到杜甫的境界、感受杜诗的意境。有位评论家说,人未到四十岁不易喜欢杜诗,杜甫的诗多为颠沛流离之作,没有艰难困苦的生活经历,很难欣赏杜诗,也无法感受诗人的痛苦与艰难;没有杜甫高尚的人格,无法理解杜甫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要通过教师正确的“教”与“导”。只有符合学生主观愿望的东西,学生才乐于接受。“情趣教学”从“情理”上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要求,它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通过教师的“情趣”刺激等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没有各种心理压力的氛围中自觉地主动地学习。    一、关爱学生,以情
随着《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正式启动实施,身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最关心的是新课改下我们该如何教学?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听了新高一两位老师的语文课,有了一点感受和思考,想说出来请同行老师们共同探讨和指教。  在我听的两节语文课中,一篇是梁实秋先生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授课的是一位刚刚硕士毕业走上讲坛的年轻女教师。上课伊始,老师先对作者及梁任公(即梁启超)作了简单的介绍
田园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史的一大贡献。陶渊明41岁时,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离职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63岁时贫困而死。可以说,陶渊明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诗歌,开创了文人诗歌创造的新领域——田园诗。  在陶渊明之前,山水题材虽已进入诗歌当中,如曹操的《观沧海》,西晋的金谷宴集、兰亭修禊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工作可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始终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他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德育。当今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更是提倡全员德育的新理念。加强道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