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相关论文
陶渊明身为隐逸之宗,以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闻名于世,但人们在欣赏他的诗歌时,往往忽略了他达到真隐士境界前历经的思想冲突与身心煎熬......
对陶渊明《形影神》的解读,陈寅恪先生提出“新自然说”,袁行霈先生将“形影神”提升为哲学上的三个“命题”。本文由此出发,通过对“......
民国学人在四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的孤独。一是孤独的状态:甘蛰仙对陶渊明的孤独作沉潜式的情感解读,俞人元则认为陶渊明在社会、朋友......
“北窗”较早出现于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是陶渊明作品中的重要意象。陶渊明将“北窗”这一生活物象审美化,窗与室内视角的结合体......
陶渊明《述酒》一诗素称晦涩,历来在主题解读和字句笺注方面存有诸多分歧,本文试结合晋宋间史事,考辨各家注解,对全诗重新笺释。《述酒......
东晋末年社会动荡,导致陶渊明辞官后的隐居生活被战火破坏。陶渊明辞官后以躬耕为生,作为躬耕的“陇亩民”,面对动荡的社会自然产生向......
周作人“落水”后,其原本自比于陶渊明、“隐逸”之士的说法便遭到质疑。而周作人、“《古今》派”、大后方左翼知识分子及自由主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一般包括课前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中教师叫答......
陶菊历经千年盛传不衰,以多元形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周敦颐的《爱莲说》作为研究濂溪之学的经典文本,其中作者为“君子”和......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引申出“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引得世人无限向往。陶渊明在其中构建了一个平淡、不受世俗纷扰的理想世界,而这也......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把虚构与现实结合起来,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不存在阶级、不存在剥削,社会......
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怀才不遇文人的代表之一,在见证官场黑暗之后寄情于山水,其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中有大量的生态美学思想。本文通过......
在各自的时代中,屈原和陶渊明都经历了生存困境。文章以内在和外在的双重生存困境为切入点,考察诗人文学作品中的主旨,探寻屈、陶两人......
陶渊明对宋代文人的影响是深刻的,苏东坡、辛弃疾是当时对陶渊明思想接受度较高的文人之一,具体表现是他们都创作了一定量的农村词。......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桃花源记》与附在其后的《桃花源诗》互为表里,可谓珠联......
陶渊明在道家老庄自然哲学影响下完全归隐,躬耕田亩,其田园诗重于体验;王维则受佛家空寂清净思想影响亦官亦隐,啸咏山林,其田园诗重于观......
该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寒士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状况,进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寒士文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重点篇目,论文从陶渊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性的挣扎以及本性的回归三方面入手,分析......
朱英诞对陶渊明处处敬服,陶诗常引他多思,松、琴、酒作为陶渊明意象的典型代表,也渗透着朱英诞的儒释道思想。朱诗“借松悟禅”,描绘......
洞观陶渊明诗歌研究现状,其落脚点多为诗歌艺术特点、思想内容、美学风貌等,近年来生态美学的崛起使得陶渊明诗歌中蕴含的生态美学......
陶渊明政治失意后归隐田园,关注自然,创作了许多田园主题的诗歌,真切地反映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农耕生活的不易,以及诗人安贫乐道的高尚......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其思想回归于自我满足,建造属于自我的精神家园。其代表作融合着田园风情,开启了田园诗歌盛行......
陶渊明一生与酒相伴,与诗相依。陶渊明在诗与酒中,蕴藏着忘忧情怀,隐含着率性真我,表达着释然超脱。从酒中品陶渊明的诗歌,对于了......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派诗人。其一生多次入仕,又多次归隐田园,徘徊于世俗机巧与田园守拙之间。在第五次入仕后,诗人最终选择了归隐......
曹操的四言古诗《短歌行》与陶渊明的五言古诗《归园田居》(其一),前者以赤壁大战前夕为时代背景,以抒发渴慕贤才为题材,节奏韵律短小......
期刊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诗词风格对后世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诗词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以苏轼为代表,探析苏轼诗中不同时期所体现出......
陶渊明归隐后,栖居于“园田居”,用琴书、诗酒、菊柳以及躬耕生活等,精心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田园世界,进而开辟出一种全新的园林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