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ywps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数感是指个体在实际情境中对书和运算知识的意识,它也是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自觉性.
  它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将会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培养小学生教学数感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甚至是善于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一种享受的过程,而非负担.
  一、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一)数感的主要体现
  教学数感有很广阔的范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的关系;
  (2)理解数的意识,能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3)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
  (4)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选择适当的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
  (二)引导小学生数感的建立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因此,在平时教学活动和课后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应更加留意在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1. 让更多的生活数据走进课堂
  (1)“看得到摸得着”的数据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门高多少米,书厚多少厘米. 这些数据的单位事实上孩子们都知道. 可是,在考试时,偏偏会出现门高2分米,课桌长80米的错误例子. 并非孩子们对数量单位的认识模糊,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往往被大家所忽略,让孩子们没有确定的答案,以至于出错.
  因此在这方面,教师应多组织孩子们玩一些生活数据小游戏. 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变成小儿歌唱出来,或是做成拍手小游戏,趣味多多. 既是玩游戏,又是学数学.
  (2)寻找藏在记忆深处的数据
  除了孩子们摸得到看得到的数据以外,还有一些我们平时已经习惯了存在,但是却鲜少接触的例子. 对于这些“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就应加强孩子们对它们的熟悉度. 不定时抽出这些例子提问,让孩子们把这些常年不见、快要忘记的“朋友们”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找出来.
  (3)细心估量,仔细核对
  对于孩子们没有见过的、不知道的事物进行估量和猜测,这可以有效地使孩子们更为深切地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通过精细测量核对以后,评定估量最为准确的学生,老师给予夸奖.
  2. 加强学生逻辑观念的培养
  (1)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
  一般孩子们对于在外界获取的信息进行描述时,都是运用语文的语言,而鲜少出现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的.
  尝试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例如:从花园的这头走到那头大约需要花费几分钟,姹紫嫣红的花朵摆出了什么样的形状.
  (2)感受生活里的数据量
  让孩子们切身理解什么叫做身处数字里.
  尝试着让孩子们计算人一生大约会睡多少小时,每天做作业要几分钟,上下楼梯有多少台阶,等等. 随处而见的数据会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3. 强化训练
  建立交流小组,每天巩固学习,讨论交流,可以切实解决孩子们学过就忘的现象.
  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自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学习方式. 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解放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自主
  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体验,那么所得知识是学生内化后的知识、有意义的知识,记忆效果也会非常深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放教学内容,让学习内容自主
  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充分开放教学内容,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感.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习模式自主
  改变以往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听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自学独立探究、分层次探究等方法,让封闭式的学习状态变成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和不断实践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过程、主动发展为重点,为学生提供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环境,让学生在民主、轻松、自主的氛围中探求知识,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孔企平,朱杰人.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田慧生.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4]马云鹏. 课程与教学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5]刑永富.现代教育思想.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6]王景英.教育评价.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7]杨章洪.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问题引领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对所学的知识由易到难,形成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开拓思维,形成能力.  【关键词】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主构建学习过程,挖掘学习潜力并发展其良好思维,渗透自主探索、深度学习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高效学习,这是教学的一个新思路.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这种新思路,培养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不应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 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探索“为什么”“怎么办”上. 由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是以固化的文本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学生难以从中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所以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探索
【摘要】 小学阶段的教学是整个学生生涯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是呼应着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号召.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和开放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也广泛地被利用.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预设和生成的概念着手围绕着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效率展开自己的认识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预设;生成;开放性  引 言  在我们中国的古语中就有
如何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改变以往只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在突出考试诊断功能的同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喜欢考试的同时享受考试,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考试评价的内容更广泛,更全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命题的主体上有所改革,让学生也来参与出题,甚至让家长也参与出题,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丰富试卷内涵.  一、学生参与设计,积极面对考试  历来试卷内容的安排是教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是形成习惯的最佳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培根说过“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开始,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天性与人固然是客观存在,但是习惯和教育则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习惯在人的性格、情感、意识、思想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明确的
【摘要】 “回头看”是苏州市平江中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数学学科如何进行课内“回头看”和课外“回头看”的阐述,提出了该学科在推进这一项教学改革中的理论依据、具体做法与措施,以及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苏州市平江中学校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效益和给教育工作者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回头看”;自主学习    “回头看”是苏州市平江中学校在“自主、灵动”教育理念下,
【摘要】 传统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学会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不知为什么学、如何学、学得怎样. 在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下,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反思、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实践;反思;成长    期末复习阶段,老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题目讲评以后学生都会做了,但隔一段时间再去做,又有很多同学做错. 究其原因,是有的学生在订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向量部分的内容一直都是数学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在苏教版的数学教学中,“向量”部分的内容更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在“向量”内容教学中,教学主线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把握教学主线的基础上,改革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发展.  【关键词】向量;教学主线;探索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课程中,“向量”部分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不仅是因为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非常重要,还因
【摘要】 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解决问题,才能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自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教师作为教育前线的第一人,应担当起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在保证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
【摘要】 折线统计图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运用迁移规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练习中,我搜集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相关实例. 让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描述数量变化情况,作出合理地分析、判断和预测,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关键词】 统计;折线统计图;增减变化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