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z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做好教学设计,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文章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教学策略: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完善体育设施,保证学生运动条件;贯彻健康理念,开展“一小时”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思想;教学形式;体育设施;健康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0-0122-02
  体育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做好教学设计,传授给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学生体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实践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校、教师、学生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以及周围人群对体育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例如,部分学校在小学三年级之后以学习任务重为由按一定比例缩减体育课时,这就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明显减弱,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只学习不运动、体育课被其他课程占用,是部分学校的教学常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体育运动能力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要提高对体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制定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并有效落实体育课程教学,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从教师层面来看,体育教师要承担起体育指导工作,从重点关注体育特长生转变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教育,切实按照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三大球类运动能力、田径运动能力等,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综合水平,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由此可见,转变教学思想,提升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一起努力,以此让学生学习必备的体育运动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巧。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注重三大球类、田径等运动指导,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逐渐提升运动能力,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基本要领,并建立规范意识。从目前的体育教学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存在体育运动兴趣不高、体育运动动作不规范等问题,对此,教师可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以“原地运球”教学为例,原地运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基础。原地运球的操作难度并不大,需要学生掌握手指和手腕同时按拍球的方法,但较为枯燥。部分学生在运球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兴趣,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拍”球的运作要领,因此不愿意配合教师开展原地运球的学习。据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原地运球学习兴趣。在讲解原地运球的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每个学生原地运球20次,然后以传球的方式传给小组另外一个同学继续运球,在学生运球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负责数数。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參与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原地运球的教学中。有的学生甚至主动当起“裁判”,判定自己小组或其他小组中哪个同学的原地运球手势不对、动作不规范等,从而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篮球动作规范重要性的认识。创新体育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还可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积极优化体育教学形式,应用民间游戏、微课等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三、完善体育设施,保证学生运动条件
   体育教学需要借助一定的器材,而完善的体育设施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保障,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例如,篮球是体育教学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有一个篮球,那么,学生的篮球运动积极性会就明显提升。反之,如果一个班级只有几个篮球,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学习篮球运动技巧,那么,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就会明显下降。而不完善的体育设施还会打消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此外,体育设施不完善还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安全事故,尤其是进行跳高、跳远等运动时必须有一定的运动防护设备。总之,完善的体育设施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供运动条件的保障。
   四、贯彻健康理念,开展“一小时”活动
   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向学生渗透健康理念,提升学生健康意识和体育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教育指导工作,从而真正发挥体育锻炼一小时的价值。
   从教学实践看,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通常以大课间的方式进行,即上午半小时,下午半小时。教师的教育指导原则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并坚持全员参与。首先,对于一小时活动,任何教师和管理人员都不能占用,要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长。其次,一小时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后勤部门负责提供场地、运动设施设备,体育教师负责统一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各班级班主任负责带领学生到具体的活动区域,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自由开展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一小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自由原则。在一小时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运动的内容、项目不受限制,可自主选择。而为提高活动效率,教师可提前了解和统计学生的运动需求并上报学校,学校层面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第二,安全原则。一小时运动以大课间的方式进行,上午、下午各半小时。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运动安全,可由专业教师负责场地安全,校医进行全程监督。第三,实践原则。一小时体育活动不能采用“放养式”的管理,体育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性作用,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的体育技能、技巧应用到实际的体育运动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学习定点投篮以后,可以在一小时体育活动中进行实践。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理念,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五、結语
   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形式,完善体育设施,贯彻健康理念,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素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探索[J].成才之路,2020(06).
  [2]杨晓燕.展学生风采,显学生地位——“先学后教”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探讨[J].内蒙古教育,2020(06).
  [3]施利军.信息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J].天津教育,2020(06).
  [4]杨薇薇.浅谈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途经[J].青少年体育,2017(02).
  [5]孙全文.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32).
  [6]何雪南.浅析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风尚,2020(02).
  [7]杜小燕.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健康行为观念[J].体育世界,2018(12).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Zhang Hao
  (Yangji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Xishan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000, China)
   Abstract: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eachers can develop students’ sports core competence as the goal, do a good job in teaching desig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for lif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ore competence: change the teaching concept, enhance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ng teaching forms and improving students’ sports ability; perfect sports facilities to ensure students’ sports conditions; carry out the concept of health and carry out "one hour" activities.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e;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ought; teaching form; sports facilities; health concept
其他文献
摘 要: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前,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简化、师生缺乏有效沟通等情况。基于此,教师可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關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本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摸清学生当下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笔者进行了一次学前调研,以开展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解决问题;列举;调研;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
摘 要:情境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文章探究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阐述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分析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教师要灵活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多种故事素材、增强学生阅读欲望,设计开放性学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想象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阅读;策略;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
摘 要:深化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探究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推进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信息化建设,丰富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优化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考评方式,以此为高职院校推进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方法;考评方式;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善于分析和解答数学问题是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体现。但在实际解题中,有的学生不认真读题,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找不到题目中的关键解题信息。文章以数学解题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隐含条件的含义、价值以及如何在数学解题中有效挖掘隐含条件,以引导学生正确解答数学题目。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隐含条件;信息;含义;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 要:学校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文章阐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教师要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展现学科知识的趣味性与理论性,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目前,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流于形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素材选择不当、教学重点不明确、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误区。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丰富数学教学方式,以此不断提高数学生活化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支架式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文章简述支架式教学法的概念,指出支架式教学法的特点,从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几方面探讨支架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9-0104-02  支架式教学理论主要是
摘 要: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自主自愿地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自觉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整体安排教学内容,注重语言实践活动,并以小组合作学习、提出问题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觉性;学习效率;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