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课的教学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新数学课程在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功能的同时,更强调数学的育智功能和完善自我功能,也就是在注重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贴近实际生活,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学生对“10个1就是1个10”较难理解,教学时,我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有散装的糖块20颗,整卷的糖块3卷。首先出示一卷糖,让学生猜一猜是几块,然后,请学生在小组中打开一卷,数一数,使他们发现这样的一卷糖就是10块,10块糖就是一卷。接着我又向学生买10块糖,让学生在小组商议后展示,提问:“你们怎么想到拿一卷的?”使学生初步感知一卷(1个10)就是10块(10个1)。接着再请学生迅速拿出12块糖,在此基础上我又提问:“如果要请你们拿出12根小棒放在桌子上,怎样摆放才能使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呢?”有了刚才买糖块的经验,学生很快就发现,只要把10根捆起来放在一边,剩下的2根放在另一边就可以了。接着请学生用橡皮筋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请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说这一捆有几根,10根小棒是几捆,从而真正理解“1个10就是10个1”的含义。
  二、强化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现行教材内容,将数学看成学生的“再创造”或“类创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还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创设动手的条件,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学具盒、铅笔盒、课桌等的四条边,再让他们量出四条边的总长,让学生自制长方形活动框架,通过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得出图形的周长;接着提供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一刀剪开,剪出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再进行拼图等。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三、强化双向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数学
  有效的师生互动,必须有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师生思维的冲突,也可能是师生思维过程的相互补充。如“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在引出“面积单位”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后,已经对以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有了统一意见:如果用方格纸量的话,长方形的面积是24个小方格,正方形的面积是25个小方格。长方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教师神秘地说:“因为正方形中的小方格比长方形多一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你能猜到下面遮住的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媒体呈现三个有圆形纸片遮住的图形,下面分别标有16格、4格、6格。大多数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大,因为它有16格。突然有学生说不一定,渐渐地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多了起来。教师顺势引导:“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学生自信地说:“三个图形中的方格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教师展示三个图形,证明学生们的理解相当有道理,确实在没有知道方格大小是否一样时,只知道方格数也是没有办法判断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自然地引出: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有统一的单位。
  师生互动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应该结合所教学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来组织师生互动,有效地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
  四、强化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创新
  创新是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就具有厚实的创新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如下两点:一是注重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操作力等,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基础。二是充分挖掘创新活动的内容,把握机遇,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都是进行创新培养的过程。可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甚至是出错,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展开思维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更新观念是关键,学生是中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培养,发展思维,培育创新;既重视学会,更重视会学,这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写作最能集中体现教学效果,也是听说读写最终的落脚点。不少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对写作文很头疼,真正有兴趣的同学不是很多。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兴趣培养和写法指导,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资料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培养写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使学生如何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活动的一般方法”,掌握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呢?通过
期刊
多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所谓用“活”教材,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去亲历经验,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交流,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和受考试评价体系的限制,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哑巴英语”的现象很普遍。因此,英语教学要想真正得到发展和改革,提高口语教学刻不容缓。本文就如何提高和改善口语教学来做作一个探讨。  关键词:口语教学交流交际说英语    九年义务教育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是这个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因为语文学科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主要有教师高尚人格的感染,作品人文因素的影响,作家人格魅力的升华和教师课内外的引导启发。  关键词:语文教学健全人格人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
期刊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针对贵州公司山区公路运输油料损耗超常,运输环节盗油行为屡禁不止的突出问题,中国石化贵州公司自2007年起,持续在全省范围开展公路运输环节油料损耗管理效能监察,并以治理公路运输偷盗油为切入点,精心组织
期刊
最近,我校提出并开始实践了“三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模式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也是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  一、什么是“三分课堂”教学模式  既然称之为“模式”,那就是教学的一种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模式。究竟课堂如何“三分”,确实值得深思。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初中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程度,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仅凭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导致学困生“困于学”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一、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
期刊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另外概率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理解和解决概率问题要树立模型意识,对于同一个随机试验,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不同的概率模型。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题:口袋里装有形状大小相同的2个白球,2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那么,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培养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数年的英语教学生涯中,我深感让学生不断尝试成功的体验是使学生保持浓厚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一次成功的体验可以推动下一次成功的欲望,多次成功会使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逐步体会到学习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