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可能性的“教学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nie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概率(可能性)教学进入了小学教学,如何把握概率在小学教学中的“度”,一直是概率教学研讨的主题。近几年来,笔者有机会在各地观摩了十多节各具特色的关于可能性的课堂教学,其中有特级教师的课,也有普通教师的课。这些课中,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但也普遍存在着“概率教学”中的“随意”现象和“表层”思维,针对具体问题,笔者进行了理性分析,提出了改进的策略。
  
  一、概率不只是感受
  
  “在体验中感受随机”是小学概率教学的基本思路,要“体验”就离不开活动,“游戏活动”则是概率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有时我们不注意对“游戏活动”作“概率化”分析,学生就只把“游戏活动”当做一种好玩的游戏。
  [现象]随机只是一种感受?(三年级)
  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小组活动:每人往放有球的盒子里摸5次球,每次摸球时先猜球。
  完成后教师提问:问问自己,每次都对了吗?为什么?
  生1:运气差。
  生2:是猜的,所以不能全对。
  生3:我认为我运气很好,所以我5次全猜对了。
  ……
  [分析]概率教学中,我们组织游戏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让游戏活动为学习数学服务”,活动应该体现浓浓的“数学味”。为此,有必要对上述活动蕴含的概率知识进行分析:每人猜5次,会出现32种不同的情况,而全部猜中则只是其中的1种,可能性只有1/32,因此,5次猜测,在一个班中肯定只有很少几位学生能全部猜中,甚至可能没有人能全部猜中。当然,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不可能让其完全明白这一道理,但我们可以通过细化活动环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确定现象后的规律,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随机现象的复杂性。
  [改进]在活动中提炼概念
  发给每位学生画有五个小孩脸型(缺少嘴巴)的纸条:
  
  教师从放有白和黄两种颜色的盒子里摸球,每次摸球前学生先依次在小脸下写下自己猜的颜色,教师摸出球后,如猜中就把上面的小脸补成笑脸,反之则补成哭脸,每次完成后请猜中的同学举一次手,前几次全猜中的同学再举一次手。到第三次时,全猜中的学生已经不多了。
  设问: 我们猜了三次球,全部猜对的同学一次比一次少,这是为什么?
  出示部分同学的记录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三次猜球有多种不同的情况,而猜得全对只是许多种中的一种。
  再设问:想一想,再继续猜,全猜对的同学会怎么样?
  “概率的有效教学与问题解决的有效实施是十分相似的。”也就是说,设计概率活动时,要深入挖掘活动蕴含的概率概念,巧妙设计活动环节,展示随机事件的变化情况;精心设计问题与提问时机,把握随机事件的变化规律。不要把概率学习单纯地看做一种好玩的“游戏”,而应把“游戏”变成概率学习。
  
  二、操作更需要思辨
  
  “实践体验”是概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否任意一个概率概念的构建均需要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也许从概率概念是对“生活数学”的数学化这个角度思考,以学生的现实起点从事教学,可以去掉一些多余的活动。
  [现象]多余的实验 (三年级)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了“两种可能性大小的比较”之后,继续组织学习“三种可能性大小的比较”。
  摸球游戏: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在装有“3个红球、1个白球和7个蓝球”的袋子里各摸球5次,并作好记录。
  猜一猜:盒子里面哪种球放得最多?哪种球放得最少?你是怎样猜的?
  验证:请组长揭开盖子,数一数谁最多、谁最少。
  得出结论:三种物体中,个数最多的出现的可能性最大。
  [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三种物体中,个数最多的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已深有体会,得出此结论的基础是比较3、1、7这三个数的大小,个数多的可能性就大。据我们调查,一年级的学生也能得出这个结论,但对于可能性大小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即既然认为摸到蓝球的可能性大,那么从这只袋子里摸一颗球,一定是蓝球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也就是说可能性大,并不代表一定,可能性的大小表明的是“可信的程度”和“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前面我们推断的结论只是一个理论值,但不能用以确定实际的结果。只有体验到这两层意义,才能说学生真正理解了“可能性的大小”。
  [改进]可能性大小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两种物体中,个数多的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从装有3个红球、1个白球和7个蓝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总结:三种物体中,个数最多的出现的可能性最大。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一只装有“3个红球、1个白球和7个蓝球”的袋子。
  师:请你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猜一猜你摸出的球会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学生有多种解释:(1)是蓝球,因为蓝球的可能性最大。(2)是红球,因为摸一次并不能说一定是可能性大的那种球,所以我猜是第二多的红球。(3)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因为白球虽然少,但也是其中一员,也有可能摸到。
  师:那么刚才我们判断的结果是蓝球可能性大,又作怎样解释呢?
  学生不能作出适当的回答,这时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每位学生摸一次,按球的颜色分三次举手汇报,统计出各次人数并进行比较。体验可能性大小在多次重复试验后的稳定性。
  三、可能并不是一定
  “从生活中我们积累经验,在生活中也积累谬误”。因此,对学生概率学习中的错误直觉要尽早“干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总是用回避的办法来“防止”错误直觉的出现。
  [现象]正向学习
  可以这么说,每个正确的概率概念,在一定的情境下,均会衍生出错误的概率直觉。如在掷骰子时,知道每掷一次,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但当实际抛掷时,总认为喜欢的数或某些有特殊意义的数出现的可能性大。在概率教学时,我们往往回避这一事实,即从已有的正确经验出发得出概率概念,而后出示正向的练习进行巩固。
  [分析]树消结合
  回避矛盾对学生全面正确地建立概率概念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如果不在建立正确的概率概念的同时消除相对应的错误直觉,那么错误直觉就像电脑病毒,只要出现其衍生的情境,正确的概率概念就会土崩瓦解。
  在进行概率教学时,变单向的正向学习为双向的“树消结合”。在建立起正确的概率概念之后,主动出击,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错误经验赖以存在的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修正自己的想法,形成全面正确的概率概念。
  “教师要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对于某一客观事件与个人的愿望无关。”实验可能纠正错误的直觉推断。
  [改进]双向建构
  理解概率1/6的意义。
  (学习了掷一次,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均为1/6后……)
  师:我们一起来掷,掷到你喜欢的数就站起来。
  (共投了6次)
  师:哪些同学第一次就掷到?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今天运气很好。
  师:哪位同学掷了6次还没有掷到你喜欢的数?有什么感受?
  生:虽然掷了6次都没掷到,但只要继续下去,就一定能掷到。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我选的是1,1是老大,但我到倒数第二次才掷到,它不喜欢我。
  师:这实际是很公平的。因为掷一次掷到1的可能性也是1/6。看来虽然同样是每个人喜欢(或选中)的数,掷一次那个数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但我们在实际掷时,每个同学掷到的次数并不完全相同。
  由于小学引入“概率”的时间不长,对其研究和实践还只是起步阶段。又因为概率是一门相对抽象的数学分支,运用概率思想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操作之间具有不同的内涵,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概率的本质,以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率观念,提高小学概率教学的实效。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研室311201)
其他文献
一、设计理念  本案是在“童真语文”理念观照下展开的设计。“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更是真实的语文。本案设计着力体现了“童真语文”的“以童为本”“以真为先”“以语为要”的教学理念。“以童为本”追求让儿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设计从儿童真实的学习起点出发,充分尊重儿童真实的学习需求。“以真为先”倡导“真实的,才是最好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如何让儿童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经历真实的情感体验。“以语为要”
摘 要:新课标下体育选项课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还要教师通过改变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同时通过保护与帮助,来达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勇敢自信、机智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选项教学;防身术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6-0038-01  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体育选项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规定的
【编者按:】为顺应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迫切需要,探索落实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实践路径,积极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启动普通高中阶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教学是抵达结果的方法,这个结果即学生学习。有效教学的最终检验是学生的学习是否发生了真实变化,本专题为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深度
【教材解读】  本课是《写字》(《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第二课《左中右结构(一)》的内容。教材列举了长短、宽窄不同的“衍、澈、辩、倒、游、谢”6个左中右结构形式汉字,要求学生识读范字掌握其特点和写法。把“例、滩、彻、树、嘲”5字补写完整,书写“道谢、例外、关键、沙滩、旅游、健康”6个词语,挑选自己喜欢的字练习,本课共计练习51个汉字,多种练习,从模仿到自主练习,达到熟练程度。 
摘 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才能够主动参与到其中,从而达成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持久发展。本文将从体育器材的创新、游戏手段的多样和学练强度的递进三个方面探讨小学体育兴趣化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效果: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引向多彩生活的细处实处,有意识地让家长成为孩子活动的玩伴,把简短的习作训练拉长成为好玩有趣的实践活动,以驱散潜伏在学生心灵深处对作文的恐惧和不安,这样就能进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那么,怎样的教学才能使一次习作变成有趣好玩的体验过程,最后让学生兴奋地在纸上宣泄自己的快乐呢?本文以三年级上册的一次习作为例来谈几点做法。  一、 送一面放大镜反复把玩,
很多同行认为,教材中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时说,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能成为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要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意志保驾护航,推动学生的习作内驱力,这才是有效的作文教学。下面,笔者
“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区别是时下讨论的热点话题。它们各自作用的发挥以及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是否默契、和谐,在很大层面上维系着教学改革的命运和语文教学生态的生命力。  公开课是语文学科研究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形式,而部分教师对公开课不满,言辞激烈地抨击公开课,甚至建议取消公开课的呼声也不小。孰是孰非,只有通过深入认识和了解语文公开课的学科价值和基本特点以及与常态课之间的关系,才能作出科
如同王崧舟老师执教别的课一样,《与象共舞》的教学早已好评如潮,此课有牡丹之艳丽,交响之厚重,极具教师个人之特色。观课不能止于情感激动一阵子,或者感叹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得回归理性找到自我,思考自己得到怎样的启示,摸到怎样的教学“门道”。  笔者认为,优质课必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课中反映的教学规律是科学性的,是普遍适用的“我们”;只属于教师个人艺术特色的,是教师独特的“我”。此
在不少教师的潜意识里,真正的“习作”教学是孩子上了三年级以后的事,低年级的“写话”教学那只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这样的认识势必导致孩子到了“习作”起步时,手足无措,教师自然也是焦头烂额。也有教师看到了这一弊端,在低年级就开始强化写作指导,提早灌输“抓重点、写具体、用好词”等写作要求,把孩子搞得云里雾里。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写作教学,结果只会使小学生还没走进习作的大门,就已经对习作产生了莫名的紧张,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