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初中英语新课导入的艺术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材的新课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然愉悦地接受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德国著名心理家艾宾浩斯指出: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在初中牛津英语新课导入过程中,笔者顺应时代改革潮流,大胆践行新课有效导入模式,现畅谈肤浅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愿景。
  一、预习导入,过渡自然
  预习是五步学习法的首要环节,即教师提前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任务,明确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新课导入时面对教师的提问作出恰如其分的回答,使师生很快进入互动合作的氛围之中;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我在讲授牛津初中英语7AU4 “Food” 的Vocabulary部分时,首先布置学生按水果类、饮料类、小吃类、和主食类查找相关食物名称,课前以检查学生预习任务作为铺垫,然后在引导学生学习Vocabulary部分要求具体掌握的相应的词汇,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设疑导入,引人入胜
  “疑”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才有喜悦的收获。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设疑导入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是学生投入主动揭开“谜底” 必由之路,有利于引导学生饶有兴致的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习惯。譬如,我在执教8A Unit6 Reading 的导入时,先提出问题: “In an earthquake, what will you feel, see, hear and do ?”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兴致勃勃的参与热烈的讨论,此时,我在简要点拨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问题: “But today, in this reading text, we’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Timmy, a survivor of Taiwan earthquake,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he survived?” 学生很受鼓舞,兴致倍增,注意力更加集中,都渴望尽快找到答案,所以,设疑导入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上。
  三、音乐导入,形象生动
  我国现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指出:“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实践证明:悦耳动听的音乐、歌曲不仅能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又能催人奋进。因此,我们务必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让学生欣赏相关音乐或歌曲,从而使学生迅速进入自主学习的主人翁角色,尤其对于上午第四节课或下午第一节课更有效。诸如牛津初中英语8B U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的Reading部分是以采访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奥比斯医生的工作,我就灵活应用了杜丽莎和林子祥演唱的奥比斯的主题曲《Through your eyes》导入新课,并通过点拨其中高潮部分的歌词 “take away light, never ending dream...” 进入到对于奥比斯这个国际慈善组织的介绍中去,可谓水到渠成,美妙无穷。
  四、激趣导入,生机勃勃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该渗透于学生的兴趣当中,而兴趣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得到了普遍实施,许多教师通过音频、视频和flash动画等手段,使抽象的知识逐步向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转化,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逐步形成强劲的内驱力。譬如:牛津初中英语8A中的第六单元 “Natural disasters” 的Reading部分,讲述了一个小男孩Timmy在1999年台湾大地震期间被困瓦砾堆下的真实经历,我就播放了当时地震的剪辑片段把学生带入这一自然灾害发生的现场中,并通过提问: “What happened to the buildings and people?” 引出scream, shake, in fear等新单词。有时候,音乐也是很好的导入手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需要让学生欣赏相关曲,诸如牛津初中英语8B中的第五单元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的Reading部分,文本是以采访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医生奥比斯的工作情况,我就播放了杜丽莎和林子祥合唱的奥比斯的主题曲《Through your eyes》导入,并强调了歌词 “take away light, never ending dream...,” 从而顺利的进入到国际慈善组织的自主探究之中去。
  五、创新导入,拓展思维
  在新课导入时针对某一特定主题的文本,我们可以通过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形式来实施。譬如,我在执教《初中牛津英语》7B Unit1 “My Dream Home” 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问题导入新课: “Do you know hom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hat’s your dream home like? Where do you like to live?” 并要求学生紧紧围绕上述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各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作交流发言。这样的导入过程,有效的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之中。
  新课导入方法虽然丰富多彩,但没有一成不变的好途径,关键在于有效;同时,各有特长的导入方法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我们只有精心设计“导”,才能引人“入”胜,才能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其他文献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语文教学就是要教出“语文味”——凭借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本文想讲的“语文三味”指的是建立在“语文味”上的“
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不太一样,它非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发展。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实际的解决具体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作为支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将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究。  一、分析能力的发展探究  无论是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在知识点的应用过程中,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初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教学小组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工和协作,交流和讨论,互帮和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即合作式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小组间合作学习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学习与他人合
怎样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是育人者永恒的话题,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枯燥的教学方法,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主要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以下是个人的几点见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方面体现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形成数学教学设计思路的重要依据。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下最为关注的重中之重。重点
语文课程教学是师生之间就语言文化知识相互交流和探究,这种互动探究模式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认知体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和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产生充足的学习动力,形成深刻的认知感悟印象,促进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  一、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形成敏锐语感  教材文本是学生学习和接受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的重要思想来源。发挥文本的外化生成功效,鼓励学生与
一、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是长久以来教育工作者所探究的问题,而启发式教学就是实现以上转变的最好方式。那么,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陈规,创造轻
作文的好坏是衡量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标准,无怪乎在各类考试中,语文作文总占居高权重的分值。中学语文学习中的写作训练应成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实际“教”、“学”过程中
语文是一门融合在生活中的学科,是人们对于自身生活和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初中生正处于开始感受与思考生活的年龄层次,这要求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关注点为中心向其他方面进行扩散,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握好自主学习理论中的“教”与“学”,使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变得更具趣味,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自主学习理论中的“教”  培养
笔者在二十多年的高中教学中发现,现今有相当多的高中生,在写材料作文时,有一个通病,即也知道应该从材料中去提炼观点,但是在写作文时,整篇文章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看出观点、立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初中语文教学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进行鼓励,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问题意识充分激发,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和差异充分关注,积极为学生搭建合作、自主和探究的学习平台。可见,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中,问题意识已经被放到重要地位。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人才的造就关键。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生理特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