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w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对于初中英语这门学科而言,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交流,因此,英语教学对师生关系和沟通工具的要求都要高于其他学科。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积极探索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和扫除师生关系障碍的具体措施。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影响师生关系的障碍因素
  1.情感因素引起师生关系障碍
  与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和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教学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容易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无法体验到从学习中获得的愉悦。
  2.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关系障碍
  传统的教学讲究“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心态总是让教师高高在上地面对学生,学生唯有服从、信而不疑。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不平,产生对立情绪,影响师生关系的正常发展。
  3.矛盾冲突引发师生关系障碍
  师生冲突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且又无法避免的,常常会在双方情绪不稳定、某些意见不合或交流方式不和谐的情况下出现,比如当教师用指令性的语言维护自己的尊严或者竭力用权力去维护自己所传递内容的合法性时,容易出现失衡,甚至使冲突上升到对抗状态。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师生关系又怎么能和谐呢?
  4.交往时间少引发师生关系障碍
  师生交往的时间多少、交往的频率和场合等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影响。教师忙着备课、批改作业,学生忙着做作业、背单词和词组,仅仅只在上课时师生之间有交往,不利于师生间的进一步了解,从而使师生关系僵化。
  二、消除师生关系障碍的策略
  1.民主平等,改进师生交往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成为教师个人的表演,学生被当作是知识的“容器”不断地被灌输,这样的教学缺乏广泛的、全面的、深入的情感交流。实质上,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主动去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亲密度,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2.教学相长,组织和谐双边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出现,使学生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也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师主导型和学生能动性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学习倒装句时,我选择了以歌曲《Only you》导入,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only倒装句的特点。再以难易程度适中的歌曲《Only In Dream Could It Be This Way》作为学生的翻译资料,不仅能让倒装句通过英语歌曲的形式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也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以生为本,形成师生互动反馈机制
  新课程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互动反馈教学法”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加入更多的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新课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 的核心理念。
  以《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4 “Food”的ReadingⅠ为例,在学生对阅读中涉及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部分词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通过采取同伴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日常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在这样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学生的语言质疑反馈能力,了解其对语言的感悟学习认知过程。同时,在每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一次总结与评价,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有效激活。
  4.注重形成性评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查漏补缺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因此,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做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真正关注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例如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句型和表达法,在学习完7A Unit 1“This is me”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自我介绍,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词组、句型和表达法,在给出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以肯定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组织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选出优秀文章进行展示,增强学生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自信。
  社会转型给教育带来了多种影响,师生关系也受到诸多挑战。我们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研究,积极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得以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课堂讨论”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和认同,而且现如今很多学校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始逐步使用该理论来替代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讨论”模式既符合当前课堂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同时又是不断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影响课堂讨论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全面分析课堂讨论的具体开展方式和内容。  一、精心设计
一、前言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发展形式已经朝着整体化、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合作意识和理念深入各个国家的发展理念中,有着共同利益和目的的国家通过合作的形式相互捆绑在一起,不
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作业能激起学生积极学习动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80﹪,如何给学生配置一份科学合理的、色香味俱全的、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家庭作业大餐,真正实现5+2>7?如何让这份“营养餐”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作业设计的理论与政策指导  (一)生本教育理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每一个学生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及时地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是极为必要的。教师通过对教学观念、过程、方法、效果等的不断反思,发现新的问题,改进教学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改强调:“要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而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教师以鉴赏的视角去品析精英文化的文本,但将畅销书、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大众文化视为洪水
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数学知识要抽象、复杂并且逻辑性更强,极易造成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信心,从而沦为所谓的数学“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学习成果的差异性,认真分析、对待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展环境条件等因素,高度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和全面发展,从而大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及建议。  
当《艺术界》杂志邀请我就独立策展人的职业角色和工作撰文时,我提议与上海双年展联合策展人晏思·霍夫曼进行一次对话。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中国复杂的地方语境常给国际策展人造
数学知识的精髓就是数学思想。什么是数学思想?从字面上看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想法,从深层来讲就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也是对数学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所以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探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的数学思想  1. 统筹全局,有效运用规划思想  在数学思想中最基本也最广泛的一种思想就是规划思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追求功利价值,困囿于教参的“权威”解读,忽视了其人文价值,缺少真情的共融、智慧的启迪,以至课堂教学僵化机械、死气沉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与社会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生源的大幅减少,家庭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等众多原因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可能。小班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及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来实现。对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让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