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132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与社会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生源的大幅减少,家庭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等众多原因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可能。小班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及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来实现。对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随着教育办学条件的不断优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学适龄学生数量大幅减少,实行小班化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学实施以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利用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谈一谈笔者对于目前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基础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
  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数量一般在三十人左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基础与学习能力有差异,这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有所侧重,基础目标和能力目标并举。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需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争取每天都要有进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基础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基础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都可以与每章每节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分层教学,区别对待。具体在备课中应考虑本节课的基础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不仅要求夯实基础,同时对能力欠缺的学生降低要求,让其感受到自己点滴的进步。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引导其在抓实基础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在数学学科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合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化单一的教师讲授为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小班化教学让教师不再执著于一直固守的讲台,而能够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特点,走近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更多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
  课堂教学合理变革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传统的课堂,学生人数众多,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点的罗列,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的例题讲解模式,将例题、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充分使学生自主、独立、交流学习,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享受彼此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探究活动,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上讲台,演示数学实验,归纳总结自己的重大发现。
  三、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选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
  常用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小组合作讨论、数学实验探究、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优化组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课标要求,即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师生实际等进行选择;其次要多了解和熟悉有关的教学方法,交叉或结合进行。比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确定好调查的主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调查、整理、分析的活动中,感受数据的形成过程,学会分析、比较数据,然后组织全班所有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得小班化教学效果更为有效。有时虽然小班教学讨论的时候没有大班那样“热火朝天”,但讨论结果证实讨论更为有效,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建议。
  四、作业设计与评价:通过有效作业设计与点评,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必要的课堂作业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有针对性地采取查漏补缺。在检验课堂学习效果时,教师首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重难点,设计好当堂练习,题型设计多样,难易度适中且有一定的梯度,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可以更多一些“深耕细作”,可以采用传统批改和面批相结合的批改方式,在面批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当然,我们在研究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决不能孤立地看以上几个基本环节,而应相互整合、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时不但要考虑每个环节的设计是否是最好的,而且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系统中各个环节如何组合成最佳,以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
  让小班化教学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创造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其他文献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课堂讨论”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和认同,而且现如今很多学校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始逐步使用该理论来替代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讨论”模式既符合当前课堂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同时又是不断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影响课堂讨论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全面分析课堂讨论的具体开展方式和内容。  一、精心设计
一、前言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发展形式已经朝着整体化、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合作意识和理念深入各个国家的发展理念中,有着共同利益和目的的国家通过合作的形式相互捆绑在一起,不
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作业能激起学生积极学习动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80﹪,如何给学生配置一份科学合理的、色香味俱全的、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家庭作业大餐,真正实现5+2>7?如何让这份“营养餐”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作业设计的理论与政策指导  (一)生本教育理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每一个学生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及时地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是极为必要的。教师通过对教学观念、过程、方法、效果等的不断反思,发现新的问题,改进教学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改强调:“要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而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教师以鉴赏的视角去品析精英文化的文本,但将畅销书、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大众文化视为洪水
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数学知识要抽象、复杂并且逻辑性更强,极易造成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信心,从而沦为所谓的数学“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学习成果的差异性,认真分析、对待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展环境条件等因素,高度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和全面发展,从而大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及建议。  
当《艺术界》杂志邀请我就独立策展人的职业角色和工作撰文时,我提议与上海双年展联合策展人晏思·霍夫曼进行一次对话。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中国复杂的地方语境常给国际策展人造
数学知识的精髓就是数学思想。什么是数学思想?从字面上看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想法,从深层来讲就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也是对数学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所以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探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的数学思想  1. 统筹全局,有效运用规划思想  在数学思想中最基本也最广泛的一种思想就是规划思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追求功利价值,困囿于教参的“权威”解读,忽视了其人文价值,缺少真情的共融、智慧的启迪,以至课堂教学僵化机械、死气沉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