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ui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校校本课的开发与教学实践中,我承担了历史组 “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这一部分的课程开发与教学任务,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其中既有诸多收获,也有不少困惑。
  关键词:开发校本课 ;收获; 困惑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鼓励地方、学校自主开发课程。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历史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拓展、延伸和有益的补充,它的运行可以进一步增强历史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扩大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目前在各地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最多的就是开发乡土课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 “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 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而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是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我校历史组开发的校本课程“话说贵州——贵州乡土历史文化”就是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为今后建设家乡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我承担了其中“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这一部分的课程开发与教学任务,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感觉收获颇丰。
  收获之一:营造开心课堂,让学生“松”而不“懈”。
  我校的校本课都是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然而经过了一周的紧张学习,很多同学往往会把这个时间当成放松的好机会,此时都会显得异常倦怠懒散。如何能让学生在轻松而不懈怠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我们的校本课学习呢?我的办法是——营造开心课堂,让学生“松”而不“懈”。
  上课铃响了,来自不同班级的同学们才陆陆续续懒懒散散地进入教室,有的无精打采,有的则嬉戏打闹。为了迅速集中大家的注意力,我特别准备了“开心听”—— 一首我们共同熟悉的《贵州恋歌》,这也算是本课的“主题歌”。逐渐地,大部分同学开始跟随音乐轻声哼唱起来,目光也被屏幕上一幅幅展现贵州各地风情的或熟悉或陌生的画面所吸引。直至歌曲放完,大家仿佛还意犹未尽地沉浸其中,只不过教室里的气氛已不再浮躁嘈杂,大家都安静下来等待上课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安排了一系列的“开心抢答”,内容涉及贵州少数民族的分布、自治地方、服饰、艺术、节日、习俗等等。例如:以下分别是哪些民族的服饰?
  喝苗家“拦路酒”有什么讲究或规矩?在西江苗寨最隆重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布依族最富盛名的艺术表演形式是什么?梭嘎长角苗女孩的头饰有多重?侗族大歌有哪些典型的特征?岜沙人最崇拜自然界的什么?岜沙男子的火枪射程有多远……等等。学生分组抢答竞猜,以赢取“开心大礼包”。整个课堂氛围开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过程显得“松”而不“懈”。
  收获之二:师生共同享受校本课带来的快乐。
  当组上确定了校本课开发的主题及各位老师负责的专题后,我首先思考的问题是: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虽然丰富,但也十分庞杂,该选取哪些具体内容进入课程呢?我想,校本课要想吸引学生,就应该首先选取那些连老师自己都能被深深吸引的内容;其次,还要考虑到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换句话说,我希望能做到课程的内容既要有吸引力,教学的过程又要精彩,使师生共同享受校本课带来的快乐。
  在明确这一目标后,我开始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构思教学过程,经过多次的方案设计与调整后,最终决定以“贵州民族风情之旅”的方式来呈现。我想,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同学是有过旅游经历的(并且有的还去过我课堂中提到的地方),至少,大家都很乐意在课堂上模拟这种愉快的体验。
  我设计的“旅程”包含五站:雷山西江苗寨、镇宁布依族石头寨、六枝梭嘎苗寨、黎平肇兴侗寨和从江岜沙苗寨。我扮演着导游的角色,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带着同学们身临其境地领略我们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当然其间也不忘出点儿小小的难题考考大家,就如同真实生活中导游常常卖卖关子、吊吊游客的胃口一样。例如:大家知道侗寨鼓楼的由来有哪些奇妙的传说吗?贵州蜡染甲天下,哪里的蜡染甲贵州呢?岜沙“帮哟生”是什么意思?……每走一站,还要重点推介当地少数民族最具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并让大家欣赏相关视频,如苗族锦鸡舞、布依八音坐唱、侗族大歌《蝉之歌》及展现岜沙风情的群舞《岜沙帮哟生》等等。学生在这样的多重感官刺激下动口动脑,热烈讨论甚至争论,享受着校本课带来的收获与快乐;而此时的我,已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者,更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分享快乐的体验者。
  当然,除了收获以外,在校本课的实践探索中,也有不少困惑。
  困惑之一:“镜中花”——我们的校本课开发更多的还停留在理论探究层面,由于多方面原因,课程实施方案中必要的研讨、调查、考察活动没能如期完成或根本上难以完成,一些理论上成熟的思路到了实践往往成为“镜中花”。
  困惑之二:“一头热”——校本课的实施多半是教师热学生冷,教师认真对待、精心准备,而学生未必领情、敷衍了事,难以形成总体的良好氛围。
  困惑之三:“值不值”、“走过场”——广大师生对校本课开发中的时间安排、精力投入与最终的成效产生质疑,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到底校本课“值不值”、是不是“走过场”的疑问对课程开发组成员的工作信心和热情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惑甚至困难,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探索的步伐。我想,我们可以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看成是互动的、双向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索新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完全由教师当主角,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他们寻觅和感悟历史,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比如先动员一部分历史学习兴趣较浓厚的同学,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为师生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将成果以专题报告、图片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最终实现教师“教中研,研中教”、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同时也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创造与表现的空间,这需要我们广大师生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
  参考文献:
  [1]《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 杨龙立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2]《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 周仁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年
  [3]《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 张学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1期
  [4]《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滕星 民族出版社 2013年
  [5]《研究性学习选题与校本课程结合初探》吕准能 《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综合》2008年第4期
  (作者单位:贵州师大附中 550000 )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评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以学生的最后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质量唯一标准的评价制度越来越受到诘难。学校效能评价是对学校影响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的价值判断过程,它以其“增值”的理念与寻找“净影响”的思路,形成了有别于传统评价的模式与方法。由此,增值评价是学校效能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学校教育教学的起点和过程,综合考察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一种“绿色升学率理念”下的发展性学校
在比利时阿登省附近的夏蒂伦村郊外的森林深处,有一座巨大的废弃汽车场,数量最多的时候约有五百多辆被废弃的车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车的车身已被黄土埋陷过半,苔藓、藤蔓爬满车身,树枝、落叶混杂其中。虽然这些车子还能分辨出颜色,但是车面油漆剥落,锈迹斑斑。有的车子轮胎已经腐烂,方向盘被扔到车顶,前照灯像张着两只空洞大眼的骷髅怪物。这里就是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墓地之一的夏蒂伦汽车墓地。  顾名思义,所谓“
摘要:教师和教科书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它们的职能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形势,突出强调合理分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别介绍了教师职能与教科书职能,并找出结合点,使教科书职能和教师职能更合理地分配和结合,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职能;分配;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82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
学校门口小卖部一元钱一包,把面饼捏碎伴着调料包可以直接吃,“小浣熊”牌干脆面是在我们口袋里装着两元钱就敢称宽裕的年纪里,最简单、最实惠的快乐。久而久之,“干脆面”反过来也成了小浣熊(也称浣熊)的代名词。  然而,有很多网友也会在有小熊猫的文章和视频里,评论“干脆面”。小熊猫和浣熊这两个看上去没那么容易混淆的动物,为何被混为一谈呢?小熊猫毛色呈红褐色,而浣熊则以灰褐色为主,虽然体型相似,且尾巴上都有
摘要:以肖培东老师执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针对课堂教学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的现象,提出了关注语文文字本身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在阅读课文时,既要读词语,还要读单元提示;默读课文时,教师要耐心等待;指导感情朗读,可以从读重音、读快慢、读标点着手。二是品味语言可以采用删除法、调换法、补白法。三是体会文章主题美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多元解读之美和拨云见日之美,从而展现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  关键
摘要: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归一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44  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旨在转变学生
牛顿说:“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这句话的大意是,科学的问题好解决,人性的深邃却难以把握。但对于自行车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即使众多科学家求索了几百年,也始终无法说清其原理。  自行车是18世纪末法国人发明的,与其他现代交通工具一样,自行车也经过了几代的改良。最初的自行车没有脚踏板,也没有转向功能,前行要靠脚蹬地,转向需抱住车体。直到德国的德莱斯发明出了可以控制方向的车把
在人类社会中,以貌取人是常有的事儿,有意思的是,在人类玉米育种史上,以貌育种也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育种学家们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0世纪初,玉米开始在美国大量种植,玉米品种的好坏成了农场主们最关心的问题。为此,美国种植业协会每年会召开一次玉米展览会,评选出最好的玉米品种,并予以奖励。展览会评选玉米品种的标准是:果穗美观、匀称、硕大,单株产量高。一句话,看起来要“帅”。  这个评判标准成了育
摘要: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关于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解读,人们往往将其笼统地概括为一位巾帼英雄。而这首诗歌中作为女英雄的木兰,她的独特魅力绝非“英勇善战”可以涵盖。本文试从质疑一般教学中强调木兰“英勇善战”的说法出发,细读《木兰诗》文本,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花木兰形象,充分展示其作为巾帼英雄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花木兰;巾帼英雄;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腾出了一间十平方米的小仓库,灰尘厚厚一层。我打来一桶水,拖三下,搅洗一下。每寸地拖三遍,桶里的水都成墨汁啦,哈哈,应该拖干净了。  再进来,地已经干了,然而,尘土依旧!  好,继续打水,继续拖!一桶接一桶,直到第九桶,才拖干净。  我想,一桶水,拖一平方米地,是拖地的讲究,也是人生的学问吧。于是,便有了以下这些杂碎的回忆和思考:  第一壶茶  会喝茶的人都知道,第一壶茶,味苦涩,香亦不醇,一般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