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之相关论文
<正>唐宋词分期是词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却又众说纷纭的基础性课题,在这方面,胡适首创的"三段论"为20世纪最早也最有影响的观点之......
情感表现作为与"文以载道"相对立的观念范畴,是现代文学秩序确立的基础。启蒙主义的普适化情感表现作为爱(或憎)的哲学的表达,建构......
在20世纪的思想文化史上,鲁迅和胡适影响深远。他们都积极地从事过现代白话诗的创作且贡献卓著。文章可从语言风格、艺术技巧和表......
故人散去,屋院安静了,少了纷扰,也少了温馨。这是胡适感知过的世界,生命的记忆从这里开始。老屋是他全部人生的根。 我算不......
一九三七年,汤用彤写成《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胡适在一月十七日读到稿本第一册,翌日,即兴冲冲来到北大与汤畅谈。胡适一直倡导“......
近代意义上的都市产生后,社会群体的生存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形成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相互交错......
胡适是个始终关心国际政治的学者。早在民国初年,他还在美国留学时,就预见到处理对日关系将是中国的最大难题。他曾因此想到日本......
1935年1月,胡适应香港大学之邀,往游香港。年前,一些朋友曾经劝胡适不必前往。但胡适认为,此行不仅仅是前去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名誉法......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十年间,出现过不同规模的文化论争,涉及不少著名人士,其间持文化保守观点的人,在政治上并非是保守派;在文化上......
在关于五四运动的叙事中,我们似乎很少看到梁启超的名字。或者他当时尚在欧洲游历考察,不在国内,没有直接参与到运动之中;或者五四......
笔者在梳理胡适与钱玄同关系的过程中发现,1994年黄山书社出版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收入钱玄同致胡适书信、明信片58通,这当中......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
王汎森教授著《傅斯年》把傅斯年放在整个时代的思想、学术脉络之下,叙述其一生的思想历程,特别是对傅氏“史学只是史料学”和其与兰......
1910年7月,胡适在北京以第55名的成绩考取第二期庚款留美官费生。一个月后,他与赵元任、竺可桢等人齐集申江古渡,踏上开往美国的轮船,......
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观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的《草堂随......
假如说台港作家、学人的鲁迅论和大陆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有什么独具的特点,那末,不能不说,最大的特点便是他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规范,仁者......
上一期选了吕叔湘先生文章的第一部分。胡适之说过讲演须深入浅出,作文须卑之无甚高论,就文风而言:“是真佛只说大白话”。昌文实......
作为一介书生,地质学家翁文灏当年的声誉不在胡适之下。然而后来翁文灏却将他的才华和精力全部用在了从政上,他实际成为中国国民政府......
近年来,胡适热一波又一波,吃胡适饭的人也越来越多。仔细回头去看,学人和大众真正重新认识胡适的价值,是20年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围绕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论争,形成了两大阵营,那一场场“硝烟弥漫”的论争,充满了激情、狡黠、机巧与智慧,点亮了新文......
胡思杜是胡适的小儿子,生于1921年12月17日,上有哥哥祖望和姐姐素斐。抗战开始后,胡适出任驻美大使,长子祖望亦于1939年前往美国康乃尔......
胡适之先生在《晚年谈话录》里,曾经对身边的助手说: 书,是要它流通出去给人看的。在从前的读书人想借阅一部宋版的或善本的是很困......
【鲁迅: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
孩子的眸光点点,或璀璨明亮,或暗淡无光。 根据社会上此起彼伏、未曾间断的新闻热议,如“史上最苦涩小学生作文”中“爸爸妈妈工作......
鲁迅日记1924年1月29日至1936年9月27日间,记载的与其有过往来的国民党进步人士和有关要人,有宋庆龄、杨杏佛、蔡元培、柳亚子、......
一、童年与家园 在豫南大地,大别山北麓,淮河之滨,坐落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潢川。二千年前,群雄兼并,烽烟四起的战国末年,春申......
坐在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的研究室中,翻阅着十大本姜黄色封面、线装的《胡适手稿》,不由地想起远在北京九十高龄的顾起潜先......
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字孟真,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 胡适之先生在《〈......
力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走了,各种纪念充满了各种媒体。这种极度关注,一如先生生前数十甚至上百个社......
胡适(公元1891年——1962年),原名洪,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安徽绩溪人。他早年肄业于上海澄衷学堂,有一次听国文教师杨千里讲达尔......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书中说:“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
现年105岁的老人周有光,是中国的“汉语拼音之父”。拜访周老先生,虽早有想法,但一直无缘。最近得以拜见,还得益于我编辑的《胡适和他......
胡适去世后,世人给他镌刻的碑文是: “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
这是一部近代大师的故事集。龚自珍、胡适、徐志摩、竺可桢和司徒雷登等20多个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师先后出场,演绎着一幕幕精彩的故......
同时代人撰写的回忆文章,水分充足,可靠性必然多打折扣。那些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众议猬集、褒贬不一的人物,则尤其如此。至于因......
1933年3月31日,汪精卫致信胡适,信中写道:“适之先生:我有一件事,专诚求你。翁文灏先生已决计不就教育部长职了,我想之再三,专诚求你答应......
《博览群书》2012年11期刊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翟翔先生的《寻觅胡适之》。文中指出:“浮出水面的种种迹象表明,胡适未能通过哥大的考......
在20世纪30年代,我國有四位国学大师:太仓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吴江金松岑,无锡钱基博。今之世人,多知钱锺书而不知其父钱基博。其实,钱基博......
很多杭州人也许不知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的陈三立安息地就在九溪牌坊山。据郑逸梅《艺林散记》记载,1936年,英国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