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相关论文
《本草纲目拾遗》引用《广东新语》时使用了《粤语》、《虫语》、《介语》、《新语》、《粤海香语》、《粤志木语》、《广东琐语》......
《广东文选》是屈大均编纂的一部地方性的通代总集,选录自汉代到明末清初广东籍的224位作家的1200多篇诗文作品。对于屈大均编纂《......
蛇是人类重要的动物资源,其药用价值甚高,又是制作美味佳肴的原料.蛇肉味道鲜美,很早就成为人们的食品了. 山海经·海外东经 说:“……......
十三行经济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影响全世界。十三行经济的发展经验丰富多样,十分渊深。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十三行设夷馆、插......
雄直是岭南诗派的独特诗风.粤人性情自古异于中原,既有豪纵真率一面,又有温婉幽曲一面;既独立自强,又重亲好友;既勇于进取、敢于抗......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广东顺德人。他是明末清初广东著名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
《广东新语》作为清初岭南笔记中的杰作已是毋容置疑,它的留存为岭南地区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而且它记录了明清之际多姿......
屈大均的詩名,早自清初便十分受到矚目。然而,針對他的詞作,予以評賞,從而張揚他的詞史地位,則遲至清代中葉之後,尤以晚清為最。此一......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期,也是文化思想极为活跃而人才辈出的时期,屈大均是这个时代孕育出来的一位颇具代表意义的诗......
《皇明四朝成仁录》是明遗民屈大均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历史着作。凡十二卷,列入《广东丛书》第二集。其主要内容,记载明末崇祯、弘光......
从《广东新语》中所记载的雷神条目为出发点,对雷州(广东)雷神经历过一系列形象上的演变进行了调查以及进行了民俗视角的研究,探寻雷......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广东番禺人。他是清初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著名诗人、学者,其诗与同时代的陈恭尹、梁佩兰齐名,被誉为清......
《广东新语》是屈大均于康熙年间完成的一部笔记体著作,书中涉及广东等地的天文历史、地理风俗、物产名胜、名人志士等,零散体现了......
《广东新语》 记述了广东政治、 经济、 文化、 风俗的基本状况,是清代著名的笔记史料之一,书中所描述的事物为研究岭南历史提供了......
香语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以一卷“香语”专述岭南香事。开卷即云:“峤南火地,太阳之精液所发,其草木多香,有力者皆降皆结而香。......
在岭南,谁没有见过蒲葵呢?它们在有泥土的地方静静地生长着.因天气炎热,蒲扇也是家常物件.屈大均云:“蒲葵风最美,胜于他扇.”......
南珠是中国海水珍珠的简称,是以马氏珠母贝产出的珍珠,其珠粒大、圆润、光彩迷人,被誉为国之瑰宝,驰名世界。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是南......
康熙十五年春(1676年),屈大均从桂林军旅回到故乡番禺沙亭乡.如倦鸟归巢,他的归隐之意已决.从这年夏天起,屈大均安坐草堂之上,开始......
作为《翁山文外》的校点者 ,本文作者就整理校点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 ,如《翁山文外》的版本、《翁山文钞》与《翁山文外》的关系......
1995—1997年,考古队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发现了公元前203年秦将赵佗割据岭南时建立的南越国王宫苑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
二、为君流照玉颜酡《澳门》组诗已经显示了屈大均忧国忧民的情怀,对于西洋人的觊觎,他始终抱有警惕之心,能在清王朝的鼎盛时期看到国......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1631-1700)、梁佩兰(1629-1705)并称"岭南三大家",......
屈大均散文的创作成就,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而言,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都是值得称道的。但目前研究者对其散文创作却缺少应有的关注。......
屈大均是易代之际颇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逃禅、归儒、从军、著述是与王朝鼎革、学术转型分不开的。贯穿他一生,指导他行动的则是他......
《广东新语》在食语、货语、器语、宫语、舟语、香语中涉及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包含有不少聚落方面的资料。对其分析,可知从明肇始......
英石是中国古典园林山石营造常用的来自岭南异域的石材,其审美与山石美学一脉相承。定调于宋朝普适性的范式印象审美,在明清时期地......
近代以来,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说法,“岭南三大家”合称始于王隼编选《岭南三大家诗选》之前。文章详细追溯了屈大均、陈恭尹和梁......
成书于清初的无名氏《端石考》鉴别精审、持论中肯,堪称端砚名论.该文其实是《广东新语》卷5《端石》与《端溪砚石》(后者实际上转......
近年来,“岭南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岭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明末清初是其迅速崛起的时期。而其崛起的标志即是这一时期大批诗人的出现......
屈大均的《皇明四朝成仁录》是记载晩明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就此书所记史实的起讫时间和体例而言,屈大均不仅应当在第一卷就为袁......
屈大均《翁山诗外》和《广东新语》凡存琴操诗二十题二十五首。这些诗既体现了古琴操诗的体调特征,又具有自命新题、写作时事、善......
明遗民屈大均,一生虽经历复杂,身份多样,但他身披禅衣不为禅,一心归儒绝非儒,终生求索堪比侠。他绝非一个信仰不坚定者,在其不坚定的表象......
三藩之乱作为一次大规模的叛乱活动,深刻地影响了清初的政治格局与诗坛走向,而在反清与平叛的对抗中,明遗民所持立场尤为复杂。与......
清代诗歌作品繁富,不少作品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微妙的关系。例如同时代王士稹与屈大均的一组诗歌,甚至清代袁枚与唐代柳宗元的一组......
屈大均与肇庆关系密切,有深厚的渊源。屈大均对端砚与端砚文化非常热爱并深有研究,撰有专门的砚著、大量的砚铭及与端砚有关的诗歌......
屈大均是明清之交著名的遗民诗人、学者,他虽不以散文取胜,但其散文与同时代作品相比,无论质量与数量上都毫不逊色。屈大均的散文关注......
屈大均是清初著名的明遗民之一,早年曾与岭南僧人石濂大汕交往密切。两人后来由于政治理念上的严重分歧及以往积怨的加剧遂反目成......
随着客家研究热潮的兴起,对于“客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接影响到客家社会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康熙二十六年广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