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游相关论文
文嘉是明代吴门画派著名的山水画家、鉴藏家,受其父文徵明影响尤著,在书画鉴藏、碑帖刊刻、山水画创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
本文以《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为中心,对王夫之南岳诗文进行研究。关于此书的编纂价值,在学术界研究基础上,笔者补充提出了三......
杜岕(1617-1693),一作芥,字苍略,号些山,湖北黄冈人,明亡不仕,后流寓金陵,是活跃于明末清初江南诗坛的遗民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
师生交游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态之一。王阳明师徒交游活动体现出对知识、真理与良知的敬畏,师生交游形成的成长共同体具有经历共......
黄牧甫是晚清篆刻"黟山派"开宗大师,他与刘庆崧订交二十多年,情谊深厚。对二人交游诸况的考察,有利于厘清他们的艺术因缘与关系,......
西晋中后期,寒门子弟很难得到公平迁转的机会。西晋朝廷采取措施,试图打破“门调户选”的现状。提拔有才能的寒素之士,符合许多有识之......
晚明重要的文人画领袖董其昌,一生交游广泛。从青年时期开始,他就与江南地区诸多文化名流、官员及书画鉴藏家往来密切。这些交游不......
金农学贯古今,精通书画、诗文、治印,尤喜收藏金石拓本,深厚的学识与才情使他成为“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虽终身布衣,但通检冬心诗......
本文通过对两宋时期文人题刻风行的探究,将杭州西湖周边摩崖题记进行梳理。以十数年来的田野寻访为基础,甄选出20则具有代表性的题刻......
周亮工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收藏家。周亮工一生关心艺事,收藏颇丰,与艺坛人物往来密切,尤其晚年经历仕途转折后更加热心投身于......
近代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民族存亡之秋,社会经历着剧烈的转型,在学术上的表现是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其中佛教在近代......
作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平湖传朴堂葛昌楹的印藏活动,于西泠印社史乃至整个印学史上的地位不同小视。葛昌楹一生以“集藏金石,辑为......
郑开禧为清朝的政治家、诗人和藏书家。本文作者将结合族谱、地方志、诗文集等文献资料,从四个方面对郑开禧及《知守斋诗集》进行......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该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情感,但单从诗中意象、地名、异文等角度出发分析,就......
期刊
董其昌入仕后积极结交周围显贵,从而获观了大量书画名迹。尤其是护送馆师灵柩还乡一事,不仅使其在朝野上下赢得一致赞誉,为日后仕......
金元时期,医者与士人的交游可谓极为热络,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金元士人的文集中有着大量为医者书籍写序作跋、立传撰铭的文字。本......
谢朓与萧齐皇室的交游展现了南朝时两大社会群体间的特殊关系,富有时代代表性。萧齐皇室对谢朓的文学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它不仅影......
晚年的胡适,在红学方面新建树并不多,但极为关注新成果的产生。胡适的角色,似已由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拓荒者的形象,转变成为一个守......
王弘撰为明末清初关中地区著名的遗民,被顾炎武誉为“关中声气之领袖”。在他的一生中,有两大事件对其影响颇深:一为明清鼎革的历......
兴定二年(1218),元好问由三乡移居嵩山,直到正大四年(1227)就任内乡令离开,元好问在嵩山生活了9年。这9年正值他壮年时期,他在嵩山......
韦应物是唐代师法陶渊明最得其风神的诗人。其人生态度平和而温厚,越老而越见其彻悟人生,诗境亦更高妙。苏州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在中国,宗教的发展总是与政治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宗教只有依附于统治阶级,并在其大力扶植与支持下,才能得到发展和传播。晋僧道安曾......
《集古录》在记录碑刻、考辨文史、赏鉴书法之外,欧阳修还随手著录了与友人的“交游录”,以金石为触媒,呈现集古交游场上关于趣味......
李之仪与米芾同为北宋著名文人,且都对书法有所偏好。考察吴芾《姑溪居士全集·序》和周紫芝《太仓米集》,笔者发现,所谓《姑溪居......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大批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他们传教办报、兴教启蒙,将近代西方先进科技和基督精神带进国人视......
叶名沣(1811-1859)是近代湖北少有的能够在全国范围产生较大影响的诗人之一。他少年时就“以诗文鸣一时”,所著《敦夙好斋诗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