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诗学相关论文
摘 要:本文探讨了首先中西比较诗学在理论上的阐发研究和中西哲学文化差异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应用上跨语言研究存在的语言屏障和文化......
本文探讨中国传统的“品评”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的异同关系。文章认为,中国传统的“品评”批评与西方的印象主义批评都不屑于对......
在中西比较诗学草创之初,寻求中国古代文论的潜体系,并将其与当代西方诗学加以比较、综合,是刘若愚苦心孤诣的学术追求。《中国文......
中西比较诗学双向阐发摭谈杨立民中西比较诗学(ComParaticePoeticsofChinaandweste),就是中国诗学(文论)与西方诗学(文论)之间跨国别、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在学术传统上,比较诗......
中西比较诗学的发展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状况几方面表明它正存有着难以突破的瓶颈现象。通过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意......
比较诗学的研究就是要在研究中贯穿历史的探寻和美学的沉思,将研究结论提高到跨文化的、具有普遍概括性的理论高度。如果说比较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即是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的发展.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发展脉络,从整体上看大致可以归纳为开创与奠基阶段、基本理......
一百年来的中西比较诗学由三大板块构成.第一,以王国维、鲁迅、吴宓、朱光潜、宗白华、钱钟书、王元化、刘小枫、曹顺庆等一大批学......
<正>在《西方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百年历程》(载《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一文中,笔者以乔治·圣茨伯利的《欧洲批评和文学趣味史......
<正> 在金圣叹(1608—1661)和黑格尔(1770—1831)两人之间,时空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前者生活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后者则生活在十......
本文探讨了20世纪的文化转型给中西诗学比较研究带来了审美观念、方法和思维变化,同时探讨了20世纪中国比较诗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
梁宗岱是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他以融通中西的平等眼光撰写了大量成熟的比较诗学论文,对中西诗学进行了微观而深入的比较......
寻求对话是当代中西比较诗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和主张。究其根源,一方面是中国传统诗学在西方诗学冲击下凸现出的"现代转型"使然,另一......
文章首先从不同诗学之同异关系及其表现形态入手对中西比较诗学的逻辑依据做出了阐析,接着对中西比较诗学在"求同"与"辨异"上的价......
作为中西艺术鉴赏论的代表性旨趣,“虚静说”和“距离说”有着极为相似的理论内涵,两者都属于审美态度论范畴,都讲求审美主体在审美活......
虽然中西诗学在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上有所不同,但是在不同的文化层面催生出来的文化内质却有着共通之处,在中西诗学对话的碰撞与冲......
<正> 与中国诗学情感节制说相辅相成的,不仅仅有"温柔敦厚"、含蓄隐约的阴柔美,还有一个甚为重要的特色:——即中华文艺与诗学的质......
一《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概述当前的中国比较文学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论乃至整个汉语思想界在中国传统与西......
<正>叶嘉莹,1924年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早年在中国台湾地区各大学执教,1966年起至美国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
朱光潜在比较文学方面开拓了中西诗学互相阐释的先河,《诗论》是其中西诗学观点的集中体现,以谨严的分析和逻辑的归纳弥补了王国维......
余虹教授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一书意在借助现象学还原的基础上区分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这两个概念,并指出二者的不可通约性。......
中西的山水田园诗都都描绘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景,但二者的诗歌气质、内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质......
中西比较诗学是新世纪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对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现状的论析,提出了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进行中西诗学对话......
《悖立与整合:中西比较诗学》(以下简称《悖立与整合》)是一部理论体系构建严谨且宏大的学术专著。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这部厚重的中......
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讲疏》是在其《文心雕龙创作论》基础上形成的修订本。《文心雕龙讲疏》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中西文论附录......
学者叶雏廉对中西比较诗学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质疑西方新旧文学理论直接应用到中国文学研究上的可行性,创造性地提出“文化模子”学说......
中国现当代西方文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近百年来我们对西方文论乃至西方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西方化到民族化两个极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