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生徂徕相关论文
江户儒者在诠释“王霸之辨”时特别关注王与霸在性质上到底是指“位”而言还是指“道”而言这一问题。伊藤仁斋解读王霸时没有明确......
自东瀛遣使通信中国以来,往来于两国间的学术交流,便以书籍及两国学者为载体,大为兴盛,作为华夏文明主体的儒家学说,亦成为二者所......
摘 要:荻生徂徕所作《峡中纪行》叙述了作者寻访奇景的过程,共有上、中、下三篇。中篇对饿鬼嗌的探索描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
该文从阐释荀子"君子之道"的概念着手,解析"君子"一词内涵由内化至外化的发展历程,从而揭示出荀子于"君子之道"的个性理解与独特诠......
由《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组成的“四书体系”,是中国儒学经典结构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过程与理学的发展脉络相表里......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渊源之一,既以官方统治思想的地位主导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也对作为汉文化圈之一的太平洋岛国——日......
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儒学家。他清晰地认识到时空的不同导致了语言与事物对应关系的偏离,因此大力提倡古文辞......
日本江户时代荻生徂徕创立古文辞派,强调以古言征古义,即通过研读经典原文去探究经典的内涵.其主张在日本学术界和教育界都产生了......
情论“,它迅速取代了朱子学根源之一的”人性论",从而为明治维新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全面支持.......
日本古学派的代表人物荻生徂徕所提出的“礼乐论”,一方面欲通过外在的“礼乐之教”来培养“君子之才”,另一方面作为政治思想又能......
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徂徕虽也从反朱子学出发,但与伊藤仁斋的古义学不同,他以古文辞学为方法,开创了一条......
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古文辞家,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汉语教育家.他分析了汉语和日语语言系统的差别,提......
[收稿日期] 2015-11-17 [作者简介] 高悦(198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参见林俊宏:《朱舜......
对儒家传统来说,鬼神和祭祀始终与教化关联在一起,但对不同儒者来说,教化的方式和类型有着很大差异。通过呈现荻生徂徕、伊藤仁斋......
近世日本,朱子学的分解与衰落对日本封建社会的解体与近代思想的启蒙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朱子学的自我分解即内在性改造过程,是经......
[收稿日期] 2015-08-27 [作者简介] 蔡振丰(1962-),男,台湾台北人,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①丸山眞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
本文分析德川时代日本儒者之伦理学的本质、主要论点及其潜在问题。本文第一节首先指出日本儒者的伦理学之基本性质是一种“功效伦......
日本江户硕儒荻生徂徕(1666—1728)为日本儒学史之高峰。自唐代杨倞注释《荀子》后,系统注《荀》者一直未见,迨至日儒荻生徂徕《读......
有关日本徂徕学中荀子的评论及地位,是中日儒学史上一个有争议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论证指出,在徂徕学中孟子的地位仍然高于荀子,但......
《易道拨乱》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学家、哲学家太宰纯的著作,太宰纯(太宰春台)是信州(长野县)饭田人,生于1680年,卒于1747年,字德......
训读是日本人读解中国文献时采用的特殊的直译法,根深蒂固地植于日本人的头脑中,但江户时期的著名学者荻生徂徕对此提出质疑且否定训......
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日本哲学、经济、文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域外汉文化圈中,日......
日本近代哲学家井上哲次郎(1855~1944)关于德川时代儒者荻生徂徕(1666-1728)政治论说的注释有着重要学术价值.井上在其汉学著作《......
文章围绕荻生徂徕的人性思想进行分析,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徂徕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取向,从人的“性者,生之质也”本性的......
关于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近代先驱”的身份问题,学界已经不乏争论,除了从徂徕思想本身具有的维护而非肢解幕藩体制的一面作为......
众所周知,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将"德"类比于"材"或"器",并批判朱子及伊藤仁斋"以心语德",故而后世学者认为徂徕的"德"已非传统......
古学派是近世日本的儒学派别之一,古学派以山鹿素行、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代表,他们提倡古学,呼吁不依赖五经的注疏,直接从孔孟的......
近世日本古学派荻生徂徕思想中的“天”“天意”与“天命”拥有同质性,并且内在于“圣人”之“智”的射程之中。其中的“天”不是......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十八世纪日本文人在认可与推崇朝鲜"小中华"的文化心理下,主动与朝鲜文人就"李王"话题展开对话。通过考察可以看到,朝日文人在学"......
日本江户时代的文话创述始于对中国文话的翻刻、汇编,其后则有对中国文话的注解与回应。"和刻本"中国文话不但保存了一些在中国失......
日本江户时代诗坛上以荻生徂徕古文辞派为代表的日本文士与朝鲜通信使笔谈交流时所使用的通用语言是汉语,唱酬时使用的文体是文言......
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古文辞学家,由他所奠基、其弟子服部南郭为代表的蘐园诗派使文学从经学中脱离,开始确立汉文学作为文......
荻生徂徕所著《训译示蒙》,是关于古汉语虚词意义、用法的注释书。此书首先阐释汉语从字义到句子的构成,划分汉语词类;进而多从词语搭......
德川思想史上的徂徕学以复兴儒家圣人之道、颠覆宋儒形上学为己任,为此徂徕首先要对宋儒的天道观进行解构,强调"道"的后天性、人为......
日本儒学"古学派"代表人物荻生徂徕的思想很具批判性。他的工作主要分两部分:一是通过复原圣人之道的原貌来彻底颠覆宋儒的形上学,......
在十八世纪,德川幕藩制国家作为官僚制国家在体制上已经确立。思想家在强化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同时,随着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其......
先王之道是儒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它的解释一直以朱子学为主。但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则不满这种解释,如荻生徂徕提出以礼乐、六经为......
由《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组成的“四书体系”,是中国儒学经典结构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过程与理学的发展脉络相表......
古学与国学是两个不同的学派。古学属儒学范畴,国学则是试图超越古学的一个学派。试从比较的意义上,对荻生徂徕和本居宣长的有关思......
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颜元和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哲学家荻生徂徕生活的时代大致相近,其哲学思想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显示了17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