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荀学史与清朝荀学史之不约而同——以荻生徂徕的《读荀子》为中心

来源 :东岳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江户硕儒荻生徂徕(1666—1728)为日本儒学史之高峰。自唐代杨倞注释《荀子》后,系统注《荀》者一直未见,迨至日儒荻生徂徕《读荀子》(1706-1707草定)出,始续杨倞之志,并多纠杨倞之非。徂徕《读荀子》付梓,江户日本注《荀》者踵现,稍后,清朝考据学界亦竞相注《荀》,杰作叠现。本文分如下三方面:首先,聚焦于徂徕《读荀子》,探讨其在包含中国在内的荀学注释史上的地位,探讨荻生徂徕《读荀子》与明末清初考据学之间的关联;其次,爬梳、比照中日两国注《荀》史,并视徂徕为杨倞之后汉字圈儒学共同体重评荀学的先声;最后,从思想史角度考察中日注《荀》史,并试图凸显十八、十九世纪汉字圈儒学一些耐人寻味的共同倾向。
其他文献
理解善恶问题是宗教哲学的一项重要主题。作为欧洲思想史上两位重要人物,奥古斯丁与康德意识到恶之产生与人之本性败坏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主张思想的任务就是要为本性复归其本
对2010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不同的回归模型考察企业规模与R&D投入及产出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与2008年仅对问卷中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