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前病变相关论文
目的:口腔癌是人体常见的肿瘤之一,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预后差。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口腔癌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
目的了解口腔癌前病变患者的细胞再活化反应(HCR)和博莱霉素敏感性反应(BIS)的变化,以及与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例口腔癌前病变......
目的 :研究 p16,p5 3 ,Ki-67蛋白表达与口腔癌前病变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43例上皮异常增生 ( 2 0例轻度上皮......
白斑(LK)属癌前病变,恶变率约0.13 %~17.5%.与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相关的高危因素很多.本综述主要介绍口腔白斑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10......
目的:研究p16,p53,Ki-67蛋白表达与口腔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43例上皮异常增生(20例轻度上皮异常增生,23......
微小RNA 是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常在转录后水平通过降解抑制目标信使RNA 参与基因调控,目前研究发现微小RNA 与口腔癌关系密切,......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是一种能形成瘢痕、组织纤维化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咀嚼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危险因素。......
目的通过局部应用抗炎中药混合制剂Zyflamend,观察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benz[α]anthracene,DMBA)诱发金黄地鼠口腔癌前病变的化学......
目的探讨EZH2、PCNA在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前病变藓化饮治疗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和实......
Survivin是最新发现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属于IAP家族,其组织分布具有明显的细胞选择性一肿瘤特异性。c-myc是正常细胞的结构基因......
【摘要】 目的:研究p53家族的成员p63在口腔鳞癌及其癌前病变(包括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探究其表达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探讨阻抑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有效措施已成为口腔医学、针灸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的研究天然胡萝卜素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发的金黄地鼠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方法选用DMBA诱发金黄地鼠口腔粘膜癌前病......
口腔癌前病变(OPL)有不同程度的癌变危险性.最近研究表明,丧失特异的染色体区域即杂合性缺失(LOH),是OPL随后进展的早期预兆.对OPL......
目的观察端粒酶催化蛋白基因(hTRT)在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口腔鳞癌(OSCC)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
郭伟,男,1958年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口腔颌面肿瘤的......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口腔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高居所有肿瘤的第六位。而目前其治疗手段仍然是传统的即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序......
目的检测p73基因在口腔癌前病变和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为明确p73在口腔癌前病变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提供理论......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
白斑(LK)属癌前病变,恶变率约0.13%~17.5%。与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相关的高危因素很多。本综述主要介绍口腔白斑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
口腔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10种癌症之一,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80%,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尽管近年来在诊断技术、外科手术以及化疗、放疗方面......
目的探讨夏枯草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发的金黄地鼠口腔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200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研究所将30只......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包括舌癌、口底癌、软硬腭癌、上颌窦癌等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是头颈部较为常见......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目的 研究天然胡萝卜素对二甲基苯并蒽 (DMBA)诱发的金黄地鼠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用DMBA诱发金黄地鼠口腔粘膜......
目的探讨多基因表达及相互作用与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6例上皮异常增生和84例正常口腔黏膜p53、......
目的 :观察致癌剂作用后大鼠口腔粘膜改变过程 .方法 :5 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即正常对照组 (12只 )、诱癌组 (2 7只 )和丙......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缺少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不具有或很少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转录本,......
微核糖核酸(miRNA)是一种大小含21~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以及个体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第六届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于 2004年 10月 21—24日在上海成功召开。这次大会检阅了 2000年以来我国口腔黏......
目的: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些年来,为了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近30年来国际上才开始研究的一种慢性侵袭性口腔粘膜疾病,可累及口腔及口咽部,有时也侵犯食道粘膜。主要特征是上......
约90%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在临床上都出现过癌前病变即口腔上皮异常增生(OED)。OED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在不同肿瘤的癌前病变中,越......
茶的利用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中国,当时以药用为主。到了唐代,茶作为饮品,主要在上层社会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茶......
口腔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可由口腔白斑等口腔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因为缺少早期筛查及检测的肿瘤生物标记物,50%以上的口腔......
<正>资料和方法本组口腔白斑病人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26~75岁。发病部位:颊部61例,舌部12例,唇部8例,部分病人2个以上部位。治......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癌前病变中PTEN、PIP3、MAPK、Cyclin D1、CDK4蛋白的表达情......
微小RNA是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常在转录后水平通过降解抑制目标信使RNA参与基因调控,目前研究发现微小RNA与口腔癌关系密切,在......
<正> 流式细胞计(FC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AgNOR)已被用于评价人类不同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性;然而,极少有人研究同组标本中......
目的探讨Nrf2与NF-κB调控的氧化应激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理,为口腔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病。本文对OSF的病名来由、病因、......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评估粘膜病损的重要手段,被用于多种癌症的辅助诊断。近年来,随着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和计算机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尼古丁对口腔癌前变细胞株DOK细胞中抗氧化蛋白Prx1表达及MAPK三种激酶JNK、ERK、p38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尼古丁......
目的研究p53、Ki-67蛋白表达与老年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60例口腔粘膜上皮异常增生(28例轻度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