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小说集》相关论文
《域外小说集》并非既往认识的谈论"古怪偏僻"的"弱国模式",实则具有"评骘文明"的独特维度,它体现了周氏兄弟的"否定性"文......
《域外小说集》作为周氏兄弟最早翻译并出版的外国小说集,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显现出自己独有的新质素和文学价值。本论文重点探索......
在意译成风的晚清译界,鲁迅、周作人兄弟却提出了“直译”主张。《域外小说集》通过对原著字、词、句及异质文明的忠实译介体现了......
因为原本的交情,加之陈子沛、陈子寿兄弟又是典型的书生型商人,他们预见了《域外小说集》的价值,所以在1921年群益书社重印了周氏......
《域外小说集》的译者持"译经意识",执行"迻译亦期弗失文情"的翻译理念。这种意识与翻译策略是译者基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作出的一种......
(一)小说1.《西游记》;2.《三国演义》;3.《上下古今谈》(吴敬恒);4.《侠隐记》(法国大仲马原著,君朔(伍光建)译);5.《续侠隐记》(同上);6.《天方夜谭》(有......
从翻译社会学角度来看,译者行为是译者根据个体惯习,通过与翻译规范的互动考量而最终所做抉择的体现。周氏兄弟《域外小说集》初期......
鲁迅、周作人兄弟翻译的《域外小说集》是文学翻译史上的一次突破,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域外小说集》中,鲁迅翻译的现代性主要体现......
在晚清中国小说追求文学现代性的过程中,外国小说译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1909年周氏兄弟(鲁迅与周作人)合作翻译的外国短篇......
据史料记载,“毛边书”源于法国。就是把图书装订成册后,不作切边加工,读者阅读时,需自行折页裁开。以后传到日本,并逐渐流行。鲁迅留学......
在中国翻译史尤其是现代文学史上,《域外小说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它在清末民初刚出版时,并没有引起多少读者的关注,以至销路惨淡......
作为鲁迅翻译研究的重要文本——《域外小说集》历来被视为鲁迅直译的典范。很多学者认为鲁迅的直译总是与其文学救亡的政治诉求紧......
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系助教授孙隆基的这篇文章,原载美国1985年1月出版的第二期《知识分子》杂志上。原文七节,现摘登其中两节,以供......
鲁迅和其弟周作人译介的《域外小说集》在1909年出版时并没有引起读者广泛的关注,对于读者的缺失,周氏兄弟和业界各有说法。为此,......
周氏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因弱小民族国家文学作品选材和直译策略而广受学界关注。文章通过考察周氏兄弟1906-1909年的文学活......
孙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文版(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12月,以下简称《剑桥史》,本文只讨论下卷,引文只标页码)问世以来......
《肥皂》是怎样作成的?〔日〕谷行博著靳丛林译竹内好曾经断言《肥皂》是失败之作。①果真如此吗?抑或正相反,可谓鲁迅小说中最优秀的......
油印本《小说史大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鲁迅早期的小说观,与后世相比该时期的小说观虽尚未完全成熟但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油印......
《域外小说集》作为中国“迟暮译界”的报春燕,其中蕴含的鲁迅文学语言的现代性转型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本论文重在探讨鲁迅在《域......
<正> 许寿裳在论述鲁迅精神时,曾经指出:“鲁迅为反对不真、不善、不美而毕生努力奋斗,以期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虽遭过种种压迫和艰......
1.“复古”与“革命”鲁迅1910年11月15日给许寿裳写信:“仆荒落殆尽,手不触书,惟搜采植物,不殊囊日,又翻类书,荟集古逸书数种,此......
【正】 青年鲁迅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露了对于苦难深重的祖国的系念与眷爱,也剖示了自己以身许国的赤热心胸。这一成为......
先前的翻译批评实践主要侧重于对具体文本的语言层面上的对比研究,很少从客观描写的角度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
<正>"五四"前后中国对外国文学的翻译非常活跃,对"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是其中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认为,"五四"前后所说的"......
引言这里要探讨的是一位集许多矛盾于一身的人物。他著译丰厚,本当以鸿儒相称,但却一度为国内学界所不齿;他曾是“五四”时期激进的文......
周作人是一个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毋庸置疑的翻译巨匠,无论在翻译数量还是翻译质量上都值得世人称赞,为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文学......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与此相联系,他还是一个伟大的编辑出版家。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他一生的呐喊和搏击,都......
民元前鲁迅的翻译活动─—兼论晚清的意译风尚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系王宏志1众所周知,鲁迅的文学活动是在日本开始的,早在他看到日俄战......
<正>鲁迅的文学事业应该说是从翻译和介绍外国作品开始的。从1906年与周作人《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开始,直到鲁迅离世前对果戈理《......
<正> 鲁迅先生一九三二年一月十六日致日本增田涉先生信中说:“《域外小说集》发行于一九○七年或一九○八年,我与周作人还在日本......
<正>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辛勤的一生,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经他手所出的书籍和画册。不仅思想内容好,在印制上也是非常讲究,为我......
下面这段鲁迅的思想轨迹几乎家喻户晓:1905年,二十四岁的鲁迅在日本仙台的医学校里,看了中国人做看客又做刀下鬼的幻灯片,当鲁迅看......
东京留学期间,周氏兄弟曾师从章太炎,并深受其思想的影响。章太炎的“文学复古”思想,不仅拓宽了周氏兄弟的文学视野,而且影响了他......
奠定了中国新文学“为人生”方向的周树人、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无论是在翻译对象、翻译主题的选择上,还是在翻译文体上,都不......
<正>鲁迅小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叙事诗化特征,这类"诗化"不仅指向现代小说共通性的抒情文体品性,也指向内在于叙事的文学诗情。多年......
<正>与晚清同时代其他作品相比,将《域外小说集》划入佳作行列应该不会有人怀疑,这首先得益于鲁迅、周作人兄弟坚持了较高的著译标......
<正>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100年来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阐释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其中大部分成果皆着力于分......
《域外小说集》承载了译者们"重构国民性"的政治诉求和更新中国文学多元系统,填补"真空"的文学诉求。因此,它的选目偏重东北欧的弱......
<正>近阅王晓元教授的大作《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引文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