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解决优等生的心理问题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要特别关注学习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出对策,培养他们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高素质的社会人才。本文从优等生的问题行为,心理成因,相应对策三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优等生 问题行为 心理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53-01
  
  所谓优等生,就是指那些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学习成绩优异、聪明好学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他们习惯了表扬、夸奖,听不进任何批评、逆耳的话 。即使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老师与家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优等生的这种发展模式,显然是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违背,长此以往既不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甚至会出现像马家爵一样心灵扭曲的社会败类。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优等生的问题行为,探究他们的行为根源——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第一方面:优等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忌妒心强,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从小学到初中,他们习惯了表扬,拿惯了荣誉,如果对荣誉不能正确对待,就会形成“只能我比别人强 ,别人不能比我强”的心理暗示,逐渐发展为忌妒心理。有一学生叫李伟,他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全班第一,而且一直担任班长,在家里又是“小皇帝”。进入高中后,由于高中汇集了大量各地初中的尖子生,像他这样经历的人也大有人在。在班委会选举中,竞选班长失败,在考试中,他也不再是班级第一。于是他“忌妒心理”作怪,先是拉帮结派,不支持班长工作,故意和班长作对,带头违反班级纪律。对学习比他好的同学冷嘲热讽,离间同学们的关系。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学生”。
  2、自私自利,消极班级事务。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每位成员都有维护班集体荣誉,管理班级事务的权利和义务。部分优等生们喜欢搞特权,只愿要权利,不愿尽义务。班级中的事务:如值日、运动会、课外活动实践、办黑板报等等,都不愿管,不去干。认为这些事务与自己无关,消极对待。做好人好事,帮助后进同学更是免谈。
  3、自以为是,处处唯我独尊。他们总以为我很聪明、智商高,什么事都是我说的对,做得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主要表现为:(1)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2)骄傲:言谈举止中,表现出瞧不起别人,自命清高,目视一切。(3)怨师: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问题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把怨气撒到老师身上。有一学生吴霜,高一入校时,考了全市第二的好成绩。入校后,学习努力,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异成绩,深得老师们的喜爱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在老师们的赞扬声中和同学们的羡慕眼光中,他潜意识里“自以为是”的思想渐渐滋生,学习上自搞一套,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劝告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致使成绩大幅度下降,现成为班级倒数几名的学生。
  第二方面:优等生问题行为的根源——心理成因
  1、自负心理。心理学上指出:所谓自负心理就是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自负心理的成因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原因 如果说自夸者夸大了自己的短处,缩小了自己的长处;那么自负者则是缩小了自己的短处,夸大了自己的长处。自负者同样缺少自知之明,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和学识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二是情感原因: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
  2、逆反心理。心理学上指出,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以下三种情况容易诱发人的逆反心理的产生:(1)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里求得自我肯定地满足感。
  第三方面:优等生不健康心理的对策
  1、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心理氛围。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优等生只有将自己融于集体当中,体会到个人的名誉与班集体的名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就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克服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思想,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在班集体建设中,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出发,采取以下办法:(1)实行班委轮换制。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我、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再把班干部作为优等生的“专利”,每个人都是管理和被管理者。平等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优等生良好心态形成。(2)评选的多样化。改变只评出少数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做法,设立多个单项奖,学习标兵、体育健将、文明守纪模范等。让优等生从评选中发现他身边的同学有突出的优点或“一技之长”,不能瞧不起别人。(3)实施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在管理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各种能力。当然也是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健康心理标准。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就“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全班学生认识到了不健康心理的危害,对他们调整心态、处理好关系起到了导向作用。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疏导学生心理压力。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体格强健没有疾病,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的影响最大。这正是我们如今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以往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一份健康档案,如今,在班主任手里应当有一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它不同于思想品德档案。班主任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压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心情愉快的学习和生活,在我们的科学指导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优等生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这些优等生更以特别关注。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培养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责无旁贷。
其他文献
人民公园作为郑州市内建成时间最久的公园,拥有古树名木22株,古树名木后备资源近 600株.2019年,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民公园的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同时丰富公园景观层次、提升公
期刊
为推进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由隶属于世界500强第21位、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期刊
摘 要:实践证明,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环境、师资入手,双管齐下,使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得以深入发展和向更大范围的推广。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素质教育 主动探究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41-01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
摘 要:本文就探究性学习与新《课标》、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探究式学习研究。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 农村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4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的重心开始由侧重于教师的“教”转为侧重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摘 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在重新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的基础上,把英语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控制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基本因素,创设相关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过程 最优化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37-01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44-02     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是英语综合水平的重要反应。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其具体要求是:“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中考中对阅读能力的考核自始至终占着主导地位,阅读理解能力题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
在武汉经营小吃店的张子恒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家店面门前不远处的绿化带上覆盖的防尘网下,竟有一口无盖的污水井,而污水井井口仅仅有一层防尘网.11月9日中午, 11岁的张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43-01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潜心研究教法而忽视了学法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是相互作用的整体,只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犹如鸟的双翼缺少了一翼。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据调查,我国中学生因为不
摘 要: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心理效应,并能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那么一定可以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心理效应 政治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50-01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在政治课教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应当铭记的.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