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

来源 :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了,总撞见那个地方
  街巷破败,身影褴褛
  天,从未晴过
  不觉得热,也没感到冷
  仍赶集般奔命。阴阳两界
  像拧乱了的魔方,以至醒来
  反而,对目光里的事物
  起惑生疑
  脊骨和血,早已被笔墨置换
  草木鳍翘,依旧
  深居页岩,栩栩如生
  干脆,把门窗全部打开吧
  讓风沙狂啸,人流湍涌
  ……可是,今晚
  除了梦,还有谁,能孵化
  青铜鼎上的一窝泪锈
  五彩滩叙事
  旷古之静,无所谓——
  风在顽皮,水在撒泼,人在喧闹
  因为远崖,早盼得慈祥已皱
  等得思念已白
  孩子,河,躺下去是蜜
  站起来是刀啊
  况且,寒流的喘息正朵朵逼近
  为什么,你非得捡够
  那曾炫耀于梦的五彩石子
  而错过夕阳递来的最后一根火柴
  或许,逃荒北上,生死相隔
  不止阿山一家,否则
  我眼闭着,怎么
  也会呈现:一半翠绿,一半焦黄
其他文献
童天遥,青年诗人。画画,翻译。著有诗集《小孤山》,翻译长篇童话《绿野仙踪》。信奉勇气。信奉美即道德,信奉爱无等差,信奉万物有灵,信奉自由胜于真理。  你仿佛什么也没有书写,也没有真正生活过,但你愿意谈论写作本身,谈论生命本身,从身体所经验的一切中出离。这是一个魔法中的现象世界。  你要如何关切这个世界,你能为它做点什么,若要这样谈论,是否写作本身已是关切,一种有关力与美的、潜在发生的关切,它并不常
期刊
纳姆沃尔·辛格(1927- ),印度现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印地语文学博士,曾任《文学批评》主编。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从事文学批评。主要著作有《阿伯布朗舍语在印地语发展中的贡献》(1952)、《现代文学的潮流》(1954)、《阴影主义》(1955)、《历史与文学评论》(1960)、《小说,新小说》(1964)、《诗歌的新榜样》(1968)、《探索另外的传说》(1977)、《争论与
期刊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这道“光”为我们照亮了捷克诗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在此之前,中国读者中大概还很少有人知道他。这道“光”太强了,以至于我们阅读他时带着太高的期待。坦率地说,最初读他的詩,从艺术角度而言,我并没有太深的感受。在读过塞弗尔特的数百首诗后,我甚至觉得瑞典皇家学院所看重的他的那种“有生气的独创性”显得有些勉强,起码在我所看到的译诗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也许是隔着一种语言的缘故。也许
期刊
曼奴·彭达莉,当代印度印地语文坛著名女作家,也是印度文坛“新小说”运动的代表作家之一,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儿童文学等均有涉猎。其作品被译介为多种语言,受到广泛关注。彭达莉在作品中主要关注知识女性群体的生存困境,以及印度知识女性的传统身份与个体权利的矛盾冲突等。她凭借女性独特的眼光和亲身感受,揭示了独立后印度中产阶级知识女性痛苦挣扎的内心世界。她擅于在作品中客观地叙述故事,真实地把事物和人物际
期刊
维杰斯拉夫·奈兹瓦尔(1900—1958),捷克最具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捷克理论家卡·泰格创立的诗歌主义流派曾影响了无数捷克诗人。诗歌主义主张诗歌从禁欲主义和理性主义中解放出来,强调艺术想象和自由联想的重要性,要求诗人通过想象力的游戏表现生之欢乐和世界之美。重要诗集有《桥》《哑剧》《布拉格的雨和手指》等。  一周的颜色  星期天周身银光闪闪  缀着小喇叭的糖果摊为她编织花环  栅栏后面幼鹿
期刊
1  在苍茫的旷野里,突兀而起的山脊绵延远去,黝黑的山岩散发出苍凉的气息,述说着不能抚摸的恒久而坚硬的历史。天空上一只苍鹰伸展硕大的羽翼,平缓地滑下,又昂扬地腾起,一声尖厉的啸叫令四野瞬时一片肃杀。山谷里枯荣杂陈的小草,柔弱而固执地仰头倾听,渴望天籁之音予鄙陋的卑微以抚慰。大地,虫鸣嘈杂,歌舞喧嚣,却似乎没有一丝声息。静谧,像死亡一样席卷而来。一个巨大的黑洞,悄无声息地窥视这世间万物的兴衰轮替。我
期刊
呜咽  这是被人生所宽限的一个季节  这是在长期劳作之后被溢出的时辰  这也是,狱吏们饮酒庆祝的时刻  如同被众门拒绝的乞丐  如同连众树都不愿伸出援手的鸟儿  我放下自己的卑微,向你祷告——  我看到窗外的大海在节节后退  露出了中世纪的海床  我看到众神去了,世界空了,没有了主人  通过观察时代的囚徒,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所有以梦为马的人,最终都没能梦想成真  最艰难的时刻已经来过了——  
期刊
杉林,位于古都南京玄武湖公园正门内左侧,紧贴古城墙,活化石“曙光红杉”——水杉为其唯一树种,人称“杉林氧吧”。每日上下班行走其间,浸淫于杉林四时晨昏变幻莫测的物象天候,于时断时续的微博、微信中,记录行走于这“早已不止是一个物质存在”的林间所见景致、所闻声响,以及睹物闻声之所感所思,日积月累,竟得三万余言。这些文字,许是受吉尔伯特·怀特、玛丽·奥利弗、苇岸等中外自然写作大家们影响,与他们有一丝契通之
期刊
1  这天跟往常没什么两样。八点钟电铃响,肖大生已经在金库二楼的办公区抽过三根烟。第一根从外面带过来,他在办公室扫尾。第二根在厕所。蹲着,一边往下用力一边往上冒烟,抽得有些业余。第三根才算正儿八经在抽。坐着,手肘搁在桌上,像在从事一项事业。烟越过窗户升上天去,烟灰弹进烟灰缸里。上天的东西归上天,办公桌的归办公桌。这段时光属于他一个人。这以后,会有一行脚步从一楼踏上来。刘金保总是一边走,一边往自己的
期刊
圣山之巅  看见  塔尔寺金色寺院上空徘徊的  烟雾般粉色灵魂的那一刻  从身旁如奔跑疾风而过的  红狗的眼中  微笑忽现而又转瞬消失的刹那  注音拼读  一百年前离开了家乡  磕着长头磕到这里的  十二岁女孩脸颊上显现的  六字箴言  “om ma ni bad mi hom”  靠近  来自无限的  以无边无际的光芒一样的词语  以佛陀的心跳一般的词语  妆扮面容的  圣洁女孩  像是炎炎夏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