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高效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新知识,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亢奋的情绪参加学习,以轻松的心态接受知识。
  一、创设情趣课堂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认识活动,它需要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参与。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联系着的。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情趣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体验,会增强学习效果。
  1.史料引入。数学史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数学兴趣的提升、创造精神的培养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数学史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具体的现成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学到科学的方法,开拓视野,增强洞察力。通过数学史例的介绍,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数学发展的轨迹,同时还可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格,而这些正是新世纪高素质人材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趣题导入。人对刺激物的反映是有选择的,感兴趣的信息将优先进入人的意识领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趣题,逐步改变数学给某些学生留下的枯燥乏味的印象,让他们先找到学数学的乐趣。
  3.设疑解惑。好奇心人皆有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就等于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课堂教学中有必要设置一些让学生产生好奇的疑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疑能引思,思则生趣,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4.亲历感悟。对于习惯于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生来说,偶尔组织几次室外活动,让其身临其境,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会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让学生懂得知识的应用。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人的心灵。”因此,教师应在具体的言行中体现民主思想和人文情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真爱,从而达到心理上的互通,情感上的互融。平等和谐的课堂有利于开发学生心中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握课堂,与学生一道在数学王国自由翱翔呢?
  1.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处于课堂教学的特定环境,教师具有家长式的身份,传递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指令性。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统率全军的指挥官,教师说的话不能不听,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不做,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有着敬畏感。
  如何更好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像大海一样有容纳百川的大度,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宽广的胸襟,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睦相处。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各种想法;只有较好地把握学生心理,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增加语言谐趣性。教师在以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到可敬的同时,还要以其日常的言行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了解和把握所教学科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注意讲解语言的可接受性,做到语言风趣、精炼、简明扼要,让学生未及主题已生三分情趣,由对教师语言感兴趣,进而转入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3.注意细心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中要说好三种话:一是教育学生时多说贴心话;二是学生遇到挫折时多说鼓励话;三是与学生个别接触时多说知心话。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值得信赖的朋友、可以推心置腹的良师.进而在课堂教学时才会有兴趣所向,激情高涨。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会产生视觉上的疲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熟视无睹”的不良后果。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刺激大脑神经使之处于亢奋状态。
  1.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涉及到许多具体的问题,大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的有效资源,把生活和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感。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3.分层编组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差异,再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本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生为本”原则。在剖析问题时,可以让中等生上台表演,让潜能生说过程,让尖子生归纳总结,人人都可得到教师的肯定。对尖子生可通过布置思考题,指导阅读课外数学书刊,参加课外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等加以提高。对后进生通过小型的集体和个别辅导,弥补在“双基”中存在的不足。
  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情趣,既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植,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良好学风的形成,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对聋哑学生“进行发音、听话(看话)、说话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话(看话)、说话、阅读和作文能力,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并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低年级要打好字词基础,搞好“每日一词”的教学;中年级要严格进行句、段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句子,为连段成篇打好基础;高年级进行篇章的综合练习,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聋哑生的活动范围增加一定数量的篇章练习。特殊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谁掌握了学习方法,谁就掌握了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在学校所能学到的知识很有限,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社会成员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科学教学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
数学建模教学在西方国家已有三十多年了,并在数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教育、科学、社会、文化的观念来看,数学建模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和特点  关于数学建模,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都在不停地使用模型,修改模型,检验模型,再使用模型,如此循环的过程。对于数学建模,从某种意义上当代除了数学之外的理工科的成熟理论都是数学建模的范例。同
期刊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教材的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坏。要教好初中数学,单凭学习目的教育,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辅以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由于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导致学生学得累,教师自己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解题,动手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勤于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而现在很多的数学教学成了对题海的挑战,面对大量的习题,不仅仅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阻碍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形成。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本文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做了一
瓦斯灾害是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因素之一,瓦斯灾害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采掘工作面进行采掘活动时,瓦斯涌出到生产巷道空
期刊
数学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结果,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要是人类为了更便利的生产生活而创造出的一门重要学科。通常来说,对数学的认识,是从理论抽象性、应用广泛性、逻辑严密性等三方面进行的,这是数学的特性表现得最独特的地方。而且这三个方面的特征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教学时,应依照数学自身的特征,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努力探索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