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此相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教师以前的教案也变成了现在的学案.近期学校组织了互听互评活动,活动中发现教师设计的学案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列举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谈谈解决方法.
  1对学生应该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内容把握不准
  1.1对学生应该探究的问题把握不准
  (1)学案片断
  下面是一位物理教师设计的《电阻》这一节学案的片断:
  活动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粗细)……
  设计实验:
  实验电路装置及器材如图1所示.
  图1中:A为细长的铜丝,B为细长的镍铬合金丝,C为粗的镍铬合金丝,D为细短的镍铬合金丝.
  (2)存在问题
  猜想和假设是探究过程的重要一步,在教学中遇到合适的教学内容应该让学生去猜想和假设,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上面的学案中,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直接列出,而不是学生经过思考去猜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能力.
  (3)解决方法
  首先,教师要明确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学生探究.一般来讲,适合探究的内容应该是教学重点,且难度适中.不是重点的内容也去探究,教学所用时间增多,在规定的时间内可能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太大的内容,如果让学生去探究,效果一般不好,学生也会有一种挫折感;难度太小的内容,学生一想就明白,也不值得探究.
  其次,教师应该明确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含的步骤.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含的步骤有:(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与论证;(6)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完成全部的探究步骤还是其中的一部分步骤,需要灵活掌握.
  所以,教师确定是否让学生探究时,一是看内容是否合适;二是在内容合适的情况下,再看需要完成哪些探究步骤.
  1.2对学生应该自主学习的内容把握不准
  (1)学案片断
  下面是一位物理教师设计的《电阻》这一节学案的片断:
  活动三:阅读课本66页有关半导体和超导体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完成问题后组间交流,最后组间展示.
  ①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它受、等影响较大,可以制成.
  ②超导体的特点是,使用中的优点是,广泛应用中的困难是.
  (2)存在问题
  初中阶段有关半导体和超导体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简单阅读或是教师启发式讲授,省时省事,完全能达到教学要求,但在上面学案中教师安排了先让学生自学,再本组交流,最后组间展示,比较费时间,没有多大必要.
  (3)解决方法
  一是对简单的教学内容,适合教师启发式讲授,学生一听就明白,省时省事,不需要让学生去自学,因为自学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二是对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且为教学重点的内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内容,学生要学明白须经过一番思考,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理解会更透彻,也符合突出重点的思想.
  三是对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应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突破难点,效果较好.
  2学案的难度梯度设计不合理
  2.1学案片断
  下面是一位化学教师设计的《化学式书写》学案的片断:
  学习任务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1)学生自学课本上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2)学生独立写出下列元素或原子团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 NaO② OCa③ ClAl④ OAl
  ⑤ OHCa⑥ SO4Al⑦NH4SO4
  (3)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上面所写的化学式
  2.2存在问题
  化学式的书写,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学生仅靠自学难以深刻理解,因此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所写的化学式时出了很多错误.
  2.3解决方法
  属于教学重点,且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既理解所学内容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3实验不能服务于教学目标
  3.1学案片断
  下面是一位物理教师设计的《电阻》这一节学案的片断:
  按课本图16.3-1连成电路.
  想一想:可用哪些方法改变电流大小?
  试一试:记录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表1实验序号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①②3.2问题
  目的是通过连入不同电阻,引起电流变化,来理解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为引入电阻概念作准备,但这位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将其变成寻找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显然与教学目标不符,枉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3.3解决方法
  (1)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所设实验的目的.
  (2)除了教材中的实验外,如果自己在学案中另加实验,所加实验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
  4学案逻辑性差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师往往需要在学案中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但如果设计的不好,整个学案会缺少逻辑性.当学生按这种学案学习时会有一种面临断崖的感觉,感到似懂非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方法:
  (1)教师吃透教材,理出某节课的所有教学内容.
  (2)将教学内容按逻辑性排序.排序时,可以打乱教材中对教学内容的排序,也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以使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增强.
  (3)将这些富有逻辑性的教学内容再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整篇学案就富有逻辑性了.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不断解决探索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其他文献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规律和实验教学的延续和深化.通过对习题的讲解,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模拟和演练,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训练思维能力、运用物理思想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都包含习题教学环节.  虽然很多教师都知道习题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过程中,常常遇到数量大于质量、机械大于灵活、疲惫大于收获的情况.本人在多年
科学方法教育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纵观我们的教学,培养思维能力方面,科学方法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在科学方法教育取得某些局部的重大进展的同时,初中物理教学仍然存在的浮躁心理却给科学方法教育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困难.把科学方法当作灵丹妙药,企图用它解决有关思维能力的一切问题,已经对一些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严重影响,使本已陷入误区的物理教学雪上加霜.那么,具体该如何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呢?如何推进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根本.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其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能力,真正算得上是初中物理,尤其是农村物理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作为物理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有感于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偏颇,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  1演示实验学生不该是看客,应积极参与其中  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
在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物理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进而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新形势,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学习策略,并根据高中物理学科特点,作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很有必要.本文就高中物理学习策略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若干意见,以期能给高中物理教师有所
初中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效率,因此怎样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物理教学是教师工作时必须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此有这样一些思考.  1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及教师的作用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的开始,正是精力最为旺盛、思维最为活跃的年龄段,同时也是最为敏感、最具可塑性的阶段.从物理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孩子首先是充满好奇,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
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汹涌的今天,每一所学校都在思索如何提高办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这一重大课题。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基于多年的办学积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脚踏实地、守正固本的治校精神,积极探索、锐意创新的办学追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固本强基,开创了优质的办学局面,也积累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一、立德树人:从常态开展到生态建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期刊
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应该始终贯彻这一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以推动学生更为全面地提升科学探究的相关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  1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应该不局限于实验活动的探究,还可以是基于物理学史的探究和立足于理论层面的探究.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认识科学探究,我们还需要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物理是很有趣的 ,但学好非常难 ”是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优生就物理学科而言,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但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物理学科特点、学生自身的动机及教师素质的原因等.对于中学教学来老师的更多精力也花在了后进生上,相反,成绩较好的优生却只得到很少的关注.因为大多数老师认为优生、心理素质优良、基础知识
1 问题提出的意义  现代知识观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  获得程序性知识的过程体现了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体现了能力的养成途径,因此,对于克服传统教学中技能与知识相脱节的形式主义倾向及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很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
一切伟大的发现都源于问题的提出,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倡导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的初中物理课堂在设计上要怎样进一步优化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物理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肯定存在或多或少的疑问,但是为什么他们不将问题提出来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