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的生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片段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它们统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师:接下来我们又要进行闯关游戏了,独立计算下列两道题:
  127+308-246 36÷18×200。
  开始!
  学生们在自备本上独自解答,教师在黑板上解答。(2分钟后,先做完的学生坐不住了,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老师不得不提醒他们,明显看出遭受批评的学生积极性大幅度地下降。)
  师:(等所有学生都做完后)你们在自备本上解答时,教师也在黑板上解答。与我做的一致的有多少?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手,气氛不如前)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请将答案写在本子上。
  生:(写完后,纷纷举起了手)
  师:有谁愿意朗读自己所写的答案?
  生:(大多数都举手争抢着发表意见)
  生:第一题里只有第一级运算,第二题里只有第二级运算,它们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小结)很好,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次序计算。
  生:(对照小结,修改自己的答案)
  ……
  二、教学反思
  这是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的片段。教师在教学时试图通过“提问—思考—发现”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学生高参与的课堂氛围。但从课堂实施效果来看,喜忧参半。
  (一)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基础
  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还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学是门永远带有遗憾的艺术。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和学生练习答写时,只要有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推进,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而应以其他同学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本片段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粗略地解释了四则运算后,立即转入闯关游戏,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两道习题做得很快。但随即教师的处理减缓了上课的节奏,等所有同学都做完后才提问,反应快、不安分的学生早就按捺不住了,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的现象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再加上老师的“提醒”,这部分学生的参与率和注意力就大打折扣,再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就很难了。
  (二)“提问—答写”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重要策略
  细细品味课堂上的提问和答问,教师关注的还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体验快乐变成了反应灵敏、成绩优异者的专利,思考不成熟和反应迟缓者得到的永远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连这个问题也不会。”很多学生就在这种循环往复地提问与答问中打消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冲动,选择了消极坐等,课堂上的“听众”越来越多。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其实并不是学生不愿“再好好想想”,也不是他们真的“连这个问题都不会”,而是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他们得不到仔细思考、判断的时间和空间。
  本片段中教师一改以往常用的“提问—答问”,采用“提问—答写”策略,即让所有的学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快速写下自己的答案。“答写”是为所有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同时促使所有学生都去认真地思考。大多数学生写完答案后,老师问“有谁愿意朗读自己所写的答案?”时,由于学生都有了各自的“产品”,举手自然也就踊跃了。由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将答写的重点由激活学生思维偏向检查答案的正确与否,避免给反应迟钝的学生过大的压力,造成关注老师脸色比思考问题重要的局面,否则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并没有任何帮助。
其他文献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抓住契机,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课堂引入,同时还要运用直观演示导入,巧妙地提出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的看法。  一、重视课堂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教学环节,抓住新旧知
数学是研究空间图形和数量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的严谨性和抽象性使得一部分初中生缺乏学习它的浓厚兴趣。对学生来讲,缺乏兴趣的学习,无疑是一件苦差事,当然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
如何减少细粒磁铁矿的流失,尽量将其回收,是磁选厂提高选矿指标—个重要方面。作者结合实践,就提高细粒磁铁矿金属回收率的途径谈了4点认识。 How to reduce the loss of fi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其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
本文作者结合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进行了阐述.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等。数学知识是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灵魂。  二、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概念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究竟如何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既关注又苦恼的话题。新教材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教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其实,以上这些都对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OIE疫病名录(OIE-listed di
辽宁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山羊品种资源,以产绒量高,绒质好而闻名于世,目前该品种内有常年长绒型和季节长绒型两个品系。虽然国内对辽宁绒山羊的绒毛发育与毛囊发育进行了
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