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数感培养有效落实在认数教学中——“11~20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来源 :江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也是一种对数和运算的直觉。学生获得数感,不能光靠教师讲解,而要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即经历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淀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11~20的认识"并不是全新的知识,他们在入学前大多会从1数到20,认识11~20这些数,了解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与感应,是一种心灵与精神的创作。不管是知识的授受、能力的培养,还是智慧的互启、生命的点润,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分享与共生。诸多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无不指向这样一个真谛:成功的课堂里正在发生着教学信息良性互动的教学反馈。  然而,反观我们大多数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现状,可谓病象丛生。概括说来,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种症候:一是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一枝独秀”,就是学生们“众声喧哗
开展教学反思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或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校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反思型教学研究活动中来。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不定期地、在不同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写寄语,肯定、欣赏、指导他们的反思行为,从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一股推动力。校长寄语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写在成功心得后。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有新的收获,或是对教材的灵活处理,或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师把这些记录下来供自己以后参考,供其他教师借鉴。有位
一、韵律活动中幼儿主体的失落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应该开始于动作.“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达尔克罗兹也曾指出:身体大肌肉随乐运动能力的发展,是音
古语云:“教然后知困,困然后知不足。”这个“知困”“知不足”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及其成果。反思既有利于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大家对写教育教学反思都已重视起来,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制度、规模,有的教师已由被动、受压迫性地写,到主动反思、乐于反思。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作为孕育反思沃土的学校应
我国棉花种植经过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化学调控三大技术革新后,迎来了第四次技术革命。经过几年的研究示范,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移栽成活率已经达到95
本文对贵州中部和东部地区不同母质、不同发育程度以及不同肥力的12个黄泥类水稻土剖面和3个白鳝泥土样(耕层)做了各种形态的铁锰的测定,发现不同母质发育的黄泥类水稻土铁、
在一般人的眼中,“反思”似乎与“反省”或“内省”意思最近,都含有自我省察之意。《论语.学而第一》中有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通过内心活动指向自己的言行,反思的主体和对象在这儿就合二为一了。换句话说,就是一方面“我”在从事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我”又在审视自己的工作,即在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冷静地观察、分析、批判、总结。我反思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别的,
课程改革运行到今天,已经从最初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关注,开始转向更为核心的领域——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即谋求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协调共进。作为一名市教研员,我与教师一道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痛并快乐着。猛然回首,十年的时光飘忽而过,需要对已经走过的课改之路进行一些反思和回味了。苏格拉底说过:“不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反思意味着沉淀和回味
“学案导学”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把课堂45分钟划分为“20+2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占到20分钟,剩余的5分钟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上课前,任课老师将准备好的学案提前一至两天交给学生,便于他们预习准备。教师可根据内容的多少,灵活运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PPT、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学案。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
学生初涉文言文,犹如步入泥泞之路,纵然有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学习精神,但因途中难免遇到拦路虎——文言实词而产生畏难情绪。面对这种难点,学生光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量是不够的,还要掌握应对文言实词的阅读技巧,否则会影响到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笔者认为借助几种联想法,可以“咀嚼”出文言实词的准确含义,从而化解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困难。  一是借助成语联想。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