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例题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是否可以真正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经常反思,学生自己也要反思。不能只以学生能否解出题目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该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问题,逐渐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上述情况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例题教学这一块值得反思,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头戏,一方面数学例题占了题目数量的大多数,另一方面讲解数学例题占用了课堂时间的绝大多数。数学例题教学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把例题教好是把数学教好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停留在会解题,而不思考的状态,出现知识脱节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一、通过例题的变式进行反思
  很多老师为了中考使用“题海”战术,虽然做的题目很多,但却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和发展思维的目的。就像磨坊中拉磨的毛驴,虽然每天辛勤劳作,却总在原地打转。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例题资源,从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促进学生思考的发展。例题的变式有利于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有条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变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解题思维模式,根据具体题目打破固定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的一般性和灵活性。
  二、抓住学生易错知识进行反思
  初中学生正处青春期,思维方式还不成熟。知识积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作为教师的成年人不同,因此,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与教师所理解的有所差异。数学课堂中的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往往能找到学生出错的“病根”,然后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课堂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尽量现场解决,帮助学生在出现错误时就能及时认识并纠正错误,这对于学生今后杜绝此类错误是极其有利的。同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课后小结,特别是要总结学生的典型错误,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反复进行教学思考,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复习与再次总结,以保证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总结中形成较强的数学解题思路与能力。
  三、在情感培养之处反思
  数学例题的解题过程并非只是一个纯粹数学知识的运用、数学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学生整个内心情感世界参与的综合过程。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有利于锤炼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和面对困难时顽强的意志品格。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与团队合作的能力都有提高。
  例题:A,B两家公司都准备面向社会招聘人才,两家公司条件基本相同,只有工资待遇有如下的差异:A公司年薪10000元,一年后每年加工龄工资400元;B公司半年薪5000元,半年后每半年加工龄工资100元,求A、B两家公司第n年的年薪分别是多少?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哪家公司更有利?然后围绕问题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
  1.要计算两公司第n年的工资,首先要从哪儿开始?
  2.两公司的工资又应如何分别计算?相等关系是什么?
  此举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状态。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展开讨论,A公司的工资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正确答案,而对于B公司的工资有的学生认为“整年计算较简单”,有的则认为“分为前半年和后半年分别计算不容易出错”等等。根据不同学生所得出的不同答案,教师直接给予肯定或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融于交流互动的氛围中。而后,教师利用表格让学生填写并对式子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讲解进行讨论,此时同学们参与教学的情绪较为高涨。而对另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考虑如何选择,锻炼他们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真正成为数学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得到发挥,从而师生真正达到“互动”的效果。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互相交流,在合作、互助、互动中获取多向信息,将感性的实践活动与学生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反思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反思就是将知识和技能系统化。由于学生的智力方面存在差异,总有学生对解题方法和思路不能准确地掌握和应用,因此,在例题教学之后进行反思,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习题是:有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分别是:(1) 20, 40, 120;(2) 20, 60, 100.怎样把每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一般化:怎样的三角形能被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二、寻找充分条件  可见,当一个锐角等腰三角形与另一个等腰三角形若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只能是直角三角形、二倍角三角形或三倍角三角形。  同理可证:当△ABC直角等
本文属教学设计,分别从备课和上课两个方面进行撰写。备课部分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用具、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就《3.5去括号》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上课部分从教学过程的问题情境、建构活动、数学化认识、基础训练、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等七个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最后教学设计反思部分是笔者对《3.5去括号》教学的再认识。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背诵优秀诗文80篇,认为评价学生古诗文阅读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由此,文言文阅读成为各地语文中考的必考内容。而文言文字词的基础性,使得文言字词解释成为中考必考题之一。那么,如何应对这类考题呢?我们以近两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释词题进行解析。 
“一题多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一道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解法,课堂成为同学们合作、争辩、探究、交流的场所,它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题多解”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满足仅仅得出一道习题的答案,而去追求更独特、更快捷的解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繁荣、国力增强,国内出现了一股民族文化热潮,其中的“汉服运动”也成为文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泱泱华夏流传数千年的“汉服”.也成为广受追捧的传统文化符号
普通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教材独具特色,要求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相结合;通俗曲目与经典名曲相结合;传统训练与即兴伴奏相结合。留钕铜教授和李美格副教授出于相同的审美原则精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然而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部分老师把重点放在小组交流合作展示上,部分小组以组长的分析代替了学生个体的阅读实践,以集体讨论代替了个人阅读。对此,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反思,以逐步缩小教学理
插图是初中教科书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产生的作用不可低估。虽然当前多媒体设备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但是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奢望。因此,有效利用教科书的插图,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是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教科书插图概述  (一) 语文教科书插图的作用  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是根据课文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或者美丽风景而设置,其主要作用是辅助说明教科书的
想要实现教学目标,就一定要将教学模式与现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陶冶他们的情操。这就要求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营造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并合理利用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方式。  一、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实践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现代教学中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这
数学史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史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角度谈谈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中的许多具体知识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数学史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到从古至今那些伟大数学家的思想和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