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滞后。本文从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入手,以西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西部高校体育课程与社会为主线,提出新时期适合西部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三维”结构理论。
[关键词]指导思想 西部 体育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218-02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课程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研究中一个不断发展的核心问题。建国60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经历许多的阶段,这是一个适应社会变化的良性发展过程。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育体制的改革》确立了“体质教育”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改革开放前以“技能教育”为内容的前苏联模式。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和层次由原来单一性、统一性转变为具有针对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这是具有里程意义的文件,它拓展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使高校体育课程具有了学校教育的真正功能。近些年,随着“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深入人心,体育课程的改革越来越来走向成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13)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1]”这更是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指出了核心所在。
但是,根据中国社会非均衡发展的差异理论,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东部地区高校与西部地区是有差异的、中部地区高校与西部也是有差异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刘佛年曾指出:“我国自建国以来已进行过多次课程改革,可是,不论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如何改,有一点是不变的,它就是全国统一的,不论什么样的地区,不论什么样的学校,教师只能按照大纲、教材进行教学。[2]”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我国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着诸多的实际问题。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不具有针对性,课程目标不具有时效性,课程结构单一、课程设置灵活性不够、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甚至《纲要》下发10多年,有部分高校还处于“体质教育”的上世纪时代。面对诸多如此重大的问题,笔者选择从指导思想入手,阐述确立适合西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三大方面出发,构建西部高校体育课程理论。
二、西部高校体育课程理念的更新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西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走进了全国一盘棋的浪潮中。近年来,国家新一轮的体育指导思想开始发布,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提倡的“阳光体育运动”思潮,国务院2009年8月30日实施《全民健身条列》等,使本来改革发展就滞后一步的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更是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
西部高校,社会经济基础落后,社会结构复杂,传统体育与现代运动交错发展,高校的体育课程往往在指导思想上分层分段,只有宏观国家政策,没有落实实情的具体要求。“高校体育课程育人为本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内化一种体育的精神,是一种对体育精神的追求,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育人。[3]”在西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我们一定要树立体育课不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而是学到了什么的认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把育人为最高目标,以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为主线,把育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和终身受益紧密结合起来”[4]。在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时数是有限的,课程的结构也大多带有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学生根据兴趣可选的余地并不大。但天下的学生都是一样,他们的理性认识很强,知道完善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的人。西部高校确立完善的育人为本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应成为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三、西部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三维”结构理论
新《纲要》对体育课程结构做出了规定:“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5]
(一)西部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与课外
长期以来,西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总是固定教材内容的必修课制度,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或者从事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一学期的体育课,固定的体育项目考核,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学会并独立展示体育课堂上那并不复杂的套路动作,练习时间太充足,难度不大。所以当下课铃快响起时,老师和学生都有想赶快离开的行为产生。“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应善于利用大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智能发展的优势,如将现代体育运动中的网球、体育舞蹈,或者带有一点专业性质的健美运动以及攀岩、马拉松引入,这就能较好的反应高校体育教学的此次与水平,反应在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不同之处”。[6]因此,西部体育课程设置应体现多层次化,摒弃过去那些内容简单的教材,进行重组教材或者重选教材,让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锻炼学不完,必须还要进行课堂外的钻研与探讨。
(二)西部高校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特别集中的区域,在这里有较为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表现为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了高校课程内容。把校外体育活动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校园,也许可以借助我国其他地区高校的经验。比如福建厦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开设的“爬树课”,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作为50多个少数民族聚集的西部地区,如何有机结合这些资源,西部高校的体育工作者应该做深入的调研与探究。除此以外,在阳光体育和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如何借鉴和创新新的体育活动,也是我们应该关心的内容。 (三)西部高校体育课程与社会
现代的社会,各学科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美学、教育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知识应该被借鉴和使用,在体育课程的研究问题上,不应该也不能只以体育的知识来解释体育。西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必然不能离开西部社会的大环境,我们应从西部经济、政治、文化的环境入手,建立起适合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体系。在西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不能脱离经济的制约因素,教育文化理论的研究思维,一句话,不能好高骛远,只能在“吸取精华”的基础上,走自己的路。
四、结论与建议
建立适合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针对性的探讨。我们从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入手,论证了应建立育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思想,从西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与民族地区社会环境关系,探讨了西部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三维”理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建立在硬件场地设施、软件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2010-2013)[S].中国,CHINA.COM.CN.
[2]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94-99.
[3]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90-91.
[4]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4(1):40-43.
[5]丁素文.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想[J].体育学刊,2002,9(1):66-67.
[6]潘彦宏.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该发展的构思[J].科教纵横,2012.
Abstract:Due to the reason of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lag.In this paper,from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west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organic combination, after-school sports activities,the west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urriculum and the society as the main line,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urriculum in the new perio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theory.
Key words:guiding ideology;west;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reformation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指导思想 西部 体育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218-02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课程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研究中一个不断发展的核心问题。建国60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经历许多的阶段,这是一个适应社会变化的良性发展过程。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育体制的改革》确立了“体质教育”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改革开放前以“技能教育”为内容的前苏联模式。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和层次由原来单一性、统一性转变为具有针对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这是具有里程意义的文件,它拓展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使高校体育课程具有了学校教育的真正功能。近些年,随着“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深入人心,体育课程的改革越来越来走向成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13)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1]”这更是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指出了核心所在。
但是,根据中国社会非均衡发展的差异理论,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东部地区高校与西部地区是有差异的、中部地区高校与西部也是有差异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刘佛年曾指出:“我国自建国以来已进行过多次课程改革,可是,不论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如何改,有一点是不变的,它就是全国统一的,不论什么样的地区,不论什么样的学校,教师只能按照大纲、教材进行教学。[2]”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我国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着诸多的实际问题。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不具有针对性,课程目标不具有时效性,课程结构单一、课程设置灵活性不够、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甚至《纲要》下发10多年,有部分高校还处于“体质教育”的上世纪时代。面对诸多如此重大的问题,笔者选择从指导思想入手,阐述确立适合西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三大方面出发,构建西部高校体育课程理论。
二、西部高校体育课程理念的更新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西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走进了全国一盘棋的浪潮中。近年来,国家新一轮的体育指导思想开始发布,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提倡的“阳光体育运动”思潮,国务院2009年8月30日实施《全民健身条列》等,使本来改革发展就滞后一步的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更是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
西部高校,社会经济基础落后,社会结构复杂,传统体育与现代运动交错发展,高校的体育课程往往在指导思想上分层分段,只有宏观国家政策,没有落实实情的具体要求。“高校体育课程育人为本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内化一种体育的精神,是一种对体育精神的追求,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育人。[3]”在西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我们一定要树立体育课不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而是学到了什么的认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把育人为最高目标,以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为主线,把育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和终身受益紧密结合起来”[4]。在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时数是有限的,课程的结构也大多带有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学生根据兴趣可选的余地并不大。但天下的学生都是一样,他们的理性认识很强,知道完善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的人。西部高校确立完善的育人为本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应成为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三、西部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三维”结构理论
新《纲要》对体育课程结构做出了规定:“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5]
(一)西部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与课外
长期以来,西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总是固定教材内容的必修课制度,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或者从事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一学期的体育课,固定的体育项目考核,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学会并独立展示体育课堂上那并不复杂的套路动作,练习时间太充足,难度不大。所以当下课铃快响起时,老师和学生都有想赶快离开的行为产生。“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应善于利用大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智能发展的优势,如将现代体育运动中的网球、体育舞蹈,或者带有一点专业性质的健美运动以及攀岩、马拉松引入,这就能较好的反应高校体育教学的此次与水平,反应在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不同之处”。[6]因此,西部体育课程设置应体现多层次化,摒弃过去那些内容简单的教材,进行重组教材或者重选教材,让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锻炼学不完,必须还要进行课堂外的钻研与探讨。
(二)西部高校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特别集中的区域,在这里有较为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表现为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了高校课程内容。把校外体育活动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校园,也许可以借助我国其他地区高校的经验。比如福建厦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开设的“爬树课”,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作为50多个少数民族聚集的西部地区,如何有机结合这些资源,西部高校的体育工作者应该做深入的调研与探究。除此以外,在阳光体育和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如何借鉴和创新新的体育活动,也是我们应该关心的内容。 (三)西部高校体育课程与社会
现代的社会,各学科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美学、教育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知识应该被借鉴和使用,在体育课程的研究问题上,不应该也不能只以体育的知识来解释体育。西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必然不能离开西部社会的大环境,我们应从西部经济、政治、文化的环境入手,建立起适合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体系。在西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不能脱离经济的制约因素,教育文化理论的研究思维,一句话,不能好高骛远,只能在“吸取精华”的基础上,走自己的路。
四、结论与建议
建立适合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针对性的探讨。我们从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入手,论证了应建立育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思想,从西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与民族地区社会环境关系,探讨了西部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三维”理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建立在硬件场地设施、软件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2010-2013)[S].中国,CHINA.COM.CN.
[2]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94-99.
[3]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90-91.
[4]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4(1):40-43.
[5]丁素文.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想[J].体育学刊,2002,9(1):66-67.
[6]潘彦宏.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该发展的构思[J].科教纵横,2012.
Abstract:Due to the reason of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lag.In this paper,from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west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organic combination, after-school sports activities,the west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urriculum and the society as the main line,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urriculum in the new perio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theory.
Key words:guiding ideology;west;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reformation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