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的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贴近现实,反映生活,使他们在作文中能充分感受到作文的乐趣,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呢?
一、丰富生活的经历,积累作文的素材
作文首先应积累好素材,而生活则是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参与生活,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的材料。
(一)引领学生积极投身生活
现代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在家里的生活内容一般是做作业、看电视、玩电脑等,较少参与家务劳动和承担家里的工作,而以套房为主的居住模式,大门一关自成一统,又阻隔了孩子与邻里的交流、与社会的接触,减少了孩子喜欢做的很多活动。在学校,为确保安全、避免麻烦,能减少的校内外活动、社会实践,也在尽量减少。由此造成了孩子的生活历练少,生活内容单一,作文素材自然匮乏。为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积累作文素材,我们应多让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买菜、煮饭等,多组织一些校内外的活动,如校内的各种文体活动、竞赛,校外的各种社会实践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生活的内容,增加生活的积累。
(二)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但如果不用心观察、注意记录,也许它过去了就过去了,不留什么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我们可让学生准备一本生活记录本,用来记录每天的生活见闻及感受,并定期回头翻阅,坚持下去,学生对每天的生活就会多一份留意,多一点思考,多一分积累,学生的作文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和充实。
二、描绘生活的感受,体验作文的乐趣
生活积累丰厚了,内心感受丰富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此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他们的生活经历、内心感受说出来,写下来,让学生的心声尽情地释放出来,达到一吐为快的境界。
为了引导学生倾吐心声,体验作文的乐趣,我们可设计一些利于倾诉的题材作为指引,如《xx,我想对你说》《那件事让我烦心》《今天真高兴》等。教师可通过举一些身边遇到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烦心的问题、高兴的原因都说出来。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就是倾吐情感的工具,是反映、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当学生养成了用作文抒写内心感受、表现生活的习惯后,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作文。
三、开放作文的模式,拓宽作文的渠道
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开放作文训练的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时时处处都可以作文,作文也能为生活带来帮助,带来精彩,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一)开放作文的内容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的作文内容也可以是多元的、多彩的。作文内容除了课本里提供的题材外,生活里还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按自身的兴趣从各个角度去进行作文训练。如我们可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为校园的花草树木或其他物品写介绍;为自己的东西设计宣传广告;根据实际的需要写寻物启事、感谢信、建议书等。通过这些生活小作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作文的妙处、作文的作用、作文的乐趣。
(二)开放作文的时空
作文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它更应是生活中的一项内容。正如《毛诗序》中所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用来抒写生活的,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作文不只是课堂教学中需要,生活中时时处处也都需要作文。如日记就是我们记录生活的一种最好的作文方式。日记没有体裁、篇幅的限制,它是用来描绘生活,抒写心声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用日记来抒发我们生活的喜怒哀乐。我们还可引导学生定期回头翻阅自己的日记,这既能让学生重拾生活,品味成长的足迹与快乐,也能让学生在回忆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体味日记的乐趣。当然,除了日记外,生活中的书信往来,网上微博的留言等也都是作文训练的方式。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丰富生活的经历,积累作文的素材
作文首先应积累好素材,而生活则是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参与生活,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的材料。
(一)引领学生积极投身生活
现代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在家里的生活内容一般是做作业、看电视、玩电脑等,较少参与家务劳动和承担家里的工作,而以套房为主的居住模式,大门一关自成一统,又阻隔了孩子与邻里的交流、与社会的接触,减少了孩子喜欢做的很多活动。在学校,为确保安全、避免麻烦,能减少的校内外活动、社会实践,也在尽量减少。由此造成了孩子的生活历练少,生活内容单一,作文素材自然匮乏。为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积累作文素材,我们应多让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买菜、煮饭等,多组织一些校内外的活动,如校内的各种文体活动、竞赛,校外的各种社会实践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生活的内容,增加生活的积累。
(二)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但如果不用心观察、注意记录,也许它过去了就过去了,不留什么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我们可让学生准备一本生活记录本,用来记录每天的生活见闻及感受,并定期回头翻阅,坚持下去,学生对每天的生活就会多一份留意,多一点思考,多一分积累,学生的作文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和充实。
二、描绘生活的感受,体验作文的乐趣
生活积累丰厚了,内心感受丰富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此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他们的生活经历、内心感受说出来,写下来,让学生的心声尽情地释放出来,达到一吐为快的境界。
为了引导学生倾吐心声,体验作文的乐趣,我们可设计一些利于倾诉的题材作为指引,如《xx,我想对你说》《那件事让我烦心》《今天真高兴》等。教师可通过举一些身边遇到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烦心的问题、高兴的原因都说出来。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就是倾吐情感的工具,是反映、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当学生养成了用作文抒写内心感受、表现生活的习惯后,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作文。
三、开放作文的模式,拓宽作文的渠道
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开放作文训练的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时时处处都可以作文,作文也能为生活带来帮助,带来精彩,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一)开放作文的内容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的作文内容也可以是多元的、多彩的。作文内容除了课本里提供的题材外,生活里还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按自身的兴趣从各个角度去进行作文训练。如我们可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为校园的花草树木或其他物品写介绍;为自己的东西设计宣传广告;根据实际的需要写寻物启事、感谢信、建议书等。通过这些生活小作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作文的妙处、作文的作用、作文的乐趣。
(二)开放作文的时空
作文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它更应是生活中的一项内容。正如《毛诗序》中所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用来抒写生活的,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作文不只是课堂教学中需要,生活中时时处处也都需要作文。如日记就是我们记录生活的一种最好的作文方式。日记没有体裁、篇幅的限制,它是用来描绘生活,抒写心声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用日记来抒发我们生活的喜怒哀乐。我们还可引导学生定期回头翻阅自己的日记,这既能让学生重拾生活,品味成长的足迹与快乐,也能让学生在回忆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体味日记的乐趣。当然,除了日记外,生活中的书信往来,网上微博的留言等也都是作文训练的方式。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