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民俗文化词翻译方法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少数民俗文化外宣翻译越来越重要。本文以自建的民俗文化双语平行语料库为例,研究民俗节庆名的翻译方法,以此来进行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促进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
  关键词:语料库;民俗文化;节庆名称;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56-02
  一、引言
  广西民间节庆繁多,大体一年之中,大节以十数,小节以百计,世人有“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的俗谚。节庆的形式和内容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溢,民族特点鲜明,是广西各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庆有祭祀、时令、交游、纪庆等节会之别,涉及生产、生活、宗教、民族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或娱人,或娱祖,或娱神,或三者兼而有之。广西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其中壮族的歌节、瑶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冬节、仫佬族的依饭节、毛南族的分龙节、回族的库尔邦节、京族的哈节、彝族的跳公节、水族的端节等最具代表性。这些节日因各民族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传统差异而各展风韵,节俗迥异。当今的许多传统节日,多姿多彩的歌舞文体活动已经成为节日的主题,既保留浓厚的民族传统,又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容。
  在国内的民俗文化翻译研究中,丁树德(1995)就民俗名称的英译进行了深入研究。蒋红红(2007)提出要重视民俗翻译中的文化身份问题和不可替换性,并挖掘深层结构。马慈祥(2009)就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提出翻译策略。麦红宇等(2012)对广西民俗文化词典英译进行了案例分析。在广西的对外开放和交流中,少数民族民俗节庆是对外宣传的重点,其中节庆名称的翻译就是外宣的名片。本文将通过自建语料库分析广西少数民族民俗节庆名称的翻译方法,来进行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
  二、基于语料库的民俗节庆词翻译研究
  严复先生语:“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翻译的基本方法是直译和意译。然而,通过自建语料库的统计,作为专有名词的民俗节庆名词的翻译方法基本为两种:音译法和直译法,意译法却很少采用。
  1.音译法。仫佬族的依饭节译为Yifan Festival。依饭节又称“敬依饭公爷”,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丰收、保人畜的隆重传统节日。“依饭”是仫佬族的祖先名,为专有名词,可以采用音译方法进行英译。盘王节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日,译为Panwang Festival和King of Pan Festival。瑶族崇奉“盘王”或“盘古王”为本民族的开山始祖,所以盘王的“王”不是普通的姓名,而是“King”,不应简单音译为Panwang。建议音译加直译为King of Pan Festival。
  广西巴马县的瑶族分支——布努瑶,每年的农历5月29日,他们都要欢度名为“祝著”的节日,祝著是瑶语“达努”的译音,它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自宋代开始沿袭至今。1986年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瑶族人民意愿将此节日名称改为“祝著”节,祝著节又称“达努节”、“瑶年”。其译名为Zhuzhu Day和Danu Festival。其实,如果意译为the Yao’s New Year更能达意。
  京族的唱哈节译为Changha Festival。哈节是京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哈”或“唱哈”,京语即唱歌之意。哈节就是歌节。所以,如果唱哈节音译为“Changha Festival”,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可译为Folk Songs Festival或者Folk-singing Festival。
  仫佬族走坡节译为Zoupo Fair,是青年男女传统社交的节日,因节日活动的地点多在绿坡秀岭上而得名。走坡节是仫佬族传统的青年男女聚会唱歌、寻觅知音而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仫佬族传统文化的映照。苗族跳坡节译为Tiaopo Fair,苗语称“欧陶”(跳坡),因节会在坡场举行而得名。苗族跳坡节和仫佬族走坡节一样,是传统社交节日,不过不限年龄大小。音译不能体现走坡节和跳坡节的内涵和意义,直译的方式也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如意译为Social Festival。
  跳公节音译为Tiaogong Festival,它是居住在那坡县桂滇交界地带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跳公节一般要过三天,内容主要是祭天地、祭祖先、祭山神、讲本民族历史、唱歌跳舞、吃菜喝酒等。有一个盛大场面是不可少的,那就是在舞坪上举行的集体舞蹈。由于跳公节点内容丰富,很难用简短的词去涵盖,所以直译或意译都不如用音译法。
  2.直譯法。经语料库检索,牛魂节有两种译法:Ox-soul Festival和Cattle Soul Festival。牛魂节是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cattle”一词是对牛的总称,意为“牛群”。牛神应为单数,所以cattle不合适。英文没有单独的对牛的统称,具体有ox,bull,cow等。Ox意为“阉牛”,bull意为“雄性公牛”,cow意为“母牛”。为传达积极、正面价值,牛魂节译为“Bull-soul Festival”更为恰当。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的三月三歌节,亦称三月歌圩,译为Singing Festival和Double Three Festival。壮族的“圩”指的是村子的集市或集会,所以三月歌圩意为农历三月初三的民歌集会。因为中国的某些传统节日固定在某个阴历日子上,人们常常会用阴历日子来指称节日,如我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其直译为Mid-autumn Festival,而不是“the 15th of August i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太长的译法不利于文化宣传,也不容易为外国人接受。因此,Double Three Festival不能很好地表意,不是一个适宜的译法。壮族歌圩可直译为Zhuang Singing Festival或者Zhuang Song Festival。
  毛南族的分龙节译为Dragon Separating Day。龙也是毛南族的民族图腾,因此,龙的形象、龙的影响在毛南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它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祭祀龙的传统大节。人们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辰(龙)日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沿袭下来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称为分龙节。
  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侗年又称“吃冬”节,是侗族的大节,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苗年和侗年分别直译为the Miao’s New Year和the Dong’s New Year,简洁明了。
  三、结语
  民俗节庆名称的翻译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通,才能有效地进行对外宣传。利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相比传统方法来说有许多优势,如:检索方便,例证丰富,信息量大。通过语料库的统计,发现在一般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为直译和意译。而在民俗节庆名称中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却是音译和直译。同时,用语料库进行民俗文化词翻译研究,还需考察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等因素。总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自建民俗文化平行语料库并进行翻译研究,为开展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更好地推动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
  参考文献:
  [1]丁树德.关于民俗名称的英译[J].中国翻译,1995,(3).
  [2]蒋红红.民俗文化翻译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7,(3).
  [3]马慈祥.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翻译策略[J].青海民族研究,2009,(7).
  [4]麦红宇,关熔珍.关系民俗文化词英译案例评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1).
  [5]广西地情网[DB/OL].http://www.gxdqw.com/.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独有少数民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民俗文化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批准号:10BWW0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晓滢(1979-),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研究与文化对比。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偏重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掌握能力。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和革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了,小学数学教育正逐步探索着如何在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同时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思维能力等进行培养和发展,使学科知识学习和价值体系塑造齐头并进,达到润物无
摘要:本文通过采取用关怀搭建的桥梁、用勤奋铺就前进的基石、用激情感染学生的心灵、用智慧丰富工作的艺术、用活动拓宽教育的渠道等措施,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欣赏自我价值成就学生幸福。  关键词:关怀;勤奋;激情;智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44-02  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都说教师是人类
摘要:本文从分析目前高等数学“小班研讨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课前充分准备—课中引导、讨论—课后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和具体做法,指出该模式是解决高等数学“小班研讨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妥善办法,同时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等数学;小班研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91-02  一、问题
摘要:对高校教师和学生读者来说,期刊是一种必读的刊物。休闲刊对扩大知识面是一个积累,专业刊则是教师和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必需的准备过程。这就决定了纸质期刊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已成为图书馆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也是师生不断充实新知识和提高专业水平的一个积累过程。图书馆收藏的期刊是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参考文献,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满足学生课外阅读及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不可忽视的内容
摘要: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抗风伞设计想法,指导教师设计了一个学生切实可行的风洞试验。通过对三种伞布料的迎风风阻系数风洞试验,得到三种布料的风阻系数随风力变化的规律,结合上海市区东南方向南汇新城的年均风速的情况,依据风阻系数的实验结果,找到三种布料中最适合做抗风伞的布料是EVA。该实验不但可以作为测定雨伞布料风阻系数的测试方法,而且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各项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
摘要:大学生综合素质是以先天遗传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质量的总和。体育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综合素质的含义,以及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分析当前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以体育专业学生为例,提出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
摘要: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建设的需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本文结合学校实际对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从“理论保障、服务水平、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群众路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摘要: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力军,课前要对每一课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选择、巧妙安排、精心设计,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  关键词:品德学科;课程资源;利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42-02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堂因势利导、因材取义地进行跨学科文学知识应用教学策略,能够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教材的距离,也能够有助于化解教材当中的疑难点;跨学科应用文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文学知识的内涵,增长学生的见识,可以说,思想品德课堂跨学科应用文学知识进行教学,于思想品德教学与文学知识教学都是相得益彰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文学知识;跨学科  中圖分类号:G633.2 文献标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嘉兴学院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入职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总体入职适应性较好,但师范生在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评价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得出要调整师范生课程,注重教学实践,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从而使英语专业师范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教师这一职业。  关键词:英语专业师范毕业生;入职适应性;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