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微视频资源的开发、应用原则及策略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视频指短小的视频,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5分钟以内的视频。微视频具有直观性、高效性、广泛性、信息量大等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要注意利用网络、电视、电影等信息媒体,丰实、深化、拓展课程内容。如何开发适切的微视频资源,并恰当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呢?下面我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爱国教育主题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原则及策略。
  一、微视频资源的开发原则及策略
  (一)微视频资源开发遵循的原则
  1. 正确性原则。正确性,即符合事实、道理或标准,观点正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追求人生的真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爱国教育主题内容中,涉及历史事件、时事政治等相关知识,就需要教师对微视频中呈现的图片、文字等反复斟酌、校对,使其反映出来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准确的,能传递正能量的。
  2. 针对性原则。每一节课有每一节课的内容,各不相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加之,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各有特点,选择的视频内容、呈现形式也要有所区别。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目标的达成,结合学生实际开发微视频资源。
  3. 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指总能让人想到一些回味无穷、趣味无尽的优秀作品。看一些含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的感觉器官,还能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认识外部世界,增长见闻和增加知识。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微视频资源開发问卷调查》发现,100%的学生喜欢观看视频,喜欢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短小的教学视频。因此,教师开发微视频辅助教学时,要选择有趣味性的、优秀的视频作品,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
  4. 品质性原则。这是指微视频制作的质量。视频就是连续的画面。人的视觉系统占外界信息总量的70%,而视频正是利用人的视觉系统的特点,加快了图像的各个像素,从而使人获取大量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开发的微视频资源就要求有高清晰的画质、接近原汁原味的音效,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观看、深度思考。
  (二)微视频资源开发的策略
  1. 挖掘生活相关事件引用。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微视频的内容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反映社会问题的现象,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如一年级爱国教育主题《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为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国旗,教师选择拍摄本校升旗仪式的一段微视频,视频中有的学生做法是正确的,有的学生行为是不当的,让学生观看后辨析怎样才是尊重国旗的表现,爱国教育于无形中。
  2. 选取影视内容剪辑利用。任何影视节目都灌输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优秀影视作品能够培养观看者积极的社会情感,催其奋发向上。因此,微视频选择正面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影视作品,能帮助学生建立客观公正的价值评价标准,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坚强不屈的精神。如五年级爱国教育主题《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圆明园的诉说》一课,教师选择了两段微视频,一段是3D电影片段,呈现圆明园昔日风貌的,另一段是节选自电影《圆明园的毁灭》的片段,再现八国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通过两段视频前后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同时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 深入实地参观访问录制。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对有些学习内容理解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领他们深入生活,接触社会,通过采访、调查、参观等形式的亲身体验,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认识。因受时间、地域、条件限制,学生实践活动不可能经常开展,也不能达到人人参与,所以微视频可以选择学生或教师外出参观或实践活动时拍摄的视频资料,予以加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如,四年级《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教师选择了几名学生实地参观陕西杨凌农博园时拍摄的采访记录视频,治作成微视频片段,让没有去过那里的学生也能了解陕西的农业科技。教师再适时补充,播放中国其他地区的新型农业生产基地视频,从身边扩展到全中国,让学生了解农业技术的发展变化。
  4. 选择图文音乐组材创作。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治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但能被使用的视频资源却很有限。因此,微视频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图片、文字,再配以恰当的音乐,制作成微视频,辅助教学。如五年级爱国教育主题《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之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一课教学时,教师下载、拍摄关于纸张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应用的图片,与相应的文字、音乐合成,制作成一段微视频进行播放,使学生了解到纸应用的广泛性,认识到纸的重要性,从而为发明和改进造纸术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微视频资源的应用原则及策略
  (一)微视频资源应用遵循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教学中所使用的微视频必须紧密围绕本课教学内容,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应用。让微视频的使用真正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
  2. 适切性原则。微视频的选择和使用,要符合学生的真实学情。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现实生活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微视频,让不同学段的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 频次性原则。微视频是一节课中诸多教学方式的一种,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其使用的频率和次数不宜过多,否则就会本末倒置。教师必须根据微视频使用的目的,有选择性地播放微视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二)微视频资源应用的策略
  1. 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意图,确定微视频使用的内容。每节课有多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微视频的应用如果是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放在导课环节;如果是为促进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更易于理解,可以放在讲解重难点的环节;如果是为了激发学生情感,开拓学生视野,可以放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等。如爱国教育主题《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教师执教第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播放了一段秦兵马俑在美国展出的微视频。观看了这则视频后,学生们认识到秦兵马俑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从而感受到作为陕西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2. 根据学生情感认知特点,确定微视频呈现的形式。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应使用不同形式的微视频。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點,选择动画视频、配乐视频等,形象感、画面感强的视频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对于高段学生来说,动画视频就不太合适了。教学中选用的视频,应含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或共鸣。如教材均涉及让学生了解关于炎黄子孙的由来的内容。低段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版的《神农尝百草》传说故事,学生观看后了解了炎帝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是高年段学生,教师选择播放清明节陕西省皇帝陵祭祖活动实录片段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思考:为什么海内外游子会不远万里参加这样的祭祖活动呢?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3. 根据教学内容的必要,确定使用微视频的数量。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35分钟或40分钟,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在一节课中不可能使用多个微视频进行教学。经实验课后的问卷调查发现,76%的教师认为一两段微视频最为恰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五年级爱国教育主题《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之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一课,教学重点是了解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传播的过程。如果使用微视频辅助教学,可以选择的内容有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后的造纸过程、造纸技术的传播、纸在生活中的应用。经过综合分析,执教教师认为:在本节课学习中,学生对纸是怎样发明制造出来的比较难理解。如果单凭教师出示图片讲解,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呢?教师决定使用一段微视频。教师利用网络搜寻了许多相关视频,但并没有找到内容、时长比较合适的。于是通过会声会影制作软件,裁剪拼接了3分30秒的一段微视频,主要展现我国西南边陲的合水镇一直沿用着蔡伦古老的造纸工序造纸。学生通过观看这段形象、直观的微视频,再结合蔡伦造纸工艺流程图,初步了解了几千年前古老的造纸技术,以及蔡伦改进造纸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贡献。同时,学生在了解了造纸过程的繁琐复杂后,感受到一张张的纸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纸张,节约用纸。一段微视频使道德教育于无痕,一举多得。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开发与应用合适的微视频,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会更加轻松愉快,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提升。
  作者单位  陕西省莲湖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阅览室”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减数是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目标是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操作体会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是,为什么在学习了10以内的减法,20以内的不退位、退位减法以后依然把感受减法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中的情境图引出了的三个减法算式,这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意义何在?根据当下教学现
期刊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我一直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好苗不愁长,每个学生都会有人生的高光时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孩子的智商水平是大致相同的。之所以基本同等的智商,一样的教学,成绩却参差不齐有好有差,主要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
期刊
统编版教材中的寓言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角色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语言朴实无华却又让人回味无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从寓言故事的特征入手,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寓言故事、读懂寓言故事,读透寓言故事。下面就以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文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及收获。  一、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精彩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图文结合的方法也有利
期刊
主持人语  “20分钟的微型课到底该怎样教学呢?”这是我近几年被老师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作为陕西省教学能手赛的评委和磨课导师,我发现执教者在时长受限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讲不完、讲不清、讲不够、讲偏离……这组关于小学语文微型课的教学建议,就是来自反复教学实践的梳理和小结。总体从基本原则、矛盾关系、专业素养概述了微型课的操作要点,分别从文言文、古诗文、现代诗三种文体做了实例展示。期待老师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坚持用好统编版教材,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以陕西省初中道德与法治集体大教研展示课为例,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简单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坚持用好统编版教材
期刊
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原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高中历史教育应贯彻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促进了历史学习方式和育人方式的转变,但目前高中阶段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形成。这种评价机制应该是学
期刊
为了更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咸阳市实验中学在校领导的集体倡导下,全校教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以“同课异构”为交流平台,开展了听课、评课、议教研讨活动,笔者受益颇多。现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进行反思,以期与同仁进行交流分享。  一、教学有效是良训,“同课异构”当先行  “同课异构”重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為什么教与为什么学?教什么与学什么?怎么教与怎么学?我们从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存
期刊
温先生在《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中用很大章节来论述语文教学,对这部分内容我作了深入研读,试图通过这些文章来领会温先生语文教育的真谛,特别是在了解了语文教材的编写的体例、特点之后,必然要回归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操实练中。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要求中,“读”占据第一位  温先生说“读说听写”,“读”是最重要的,关乎学生在成长中甚至步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熏陶的能力。因此他倡
期刊
在我国少年儿童中有这么一类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与父母其中一人或其他亲人一起生活,这个儿童群体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多数将子女留在了农村,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他们被称为农村留守儿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名著是中学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本文以初中教材《简·爱》一课为例,简要谈一下笔者对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  一、精心设计导读课  设计导读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笔者在《简·爱》的导读课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目录切入猜读法  1.请学生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