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先生在《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中用很大章节来论述语文教学,对这部分内容我作了深入研读,试图通过这些文章来领会温先生语文教育的真谛,特别是在了解了语文教材的编写的体例、特点之后,必然要回归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操实练中。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要求中,“读”占据第一位
  温先生说“读说听写”,“读”是最重要的,关乎学生在成长中甚至步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熏陶的能力。因此他倡导开展“海量阅读”,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容许有很多书可以“连滚带爬”地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持久的阅读兴趣。这个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构建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而教读也就是精读,自读也就是略读,课外阅读则是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中长期以来以精读、教师讲读为主,部编版教材引入略读课文单元,就是引导在精读之余,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不能全是老师牵着走,要让学生自己去试试水。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开展略读教学,是在教师完成阅读方法示范、阅读步骤之后,对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迁移、能力的检验。从精读到略读,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的阅读,构建起了完善的阅读体系,也是真正帮助孩子们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一生的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作好略读教学呢?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充分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略读”教学
  精读课中精讲精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和读书的兴趣。学生被教师程式化的教学设计牵着鼻子走,很难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很难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也是造成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学生们不喜欢语文课,不喜欢阅读,课后的自觉读书就无从谈起。而略读课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放手让学生们去读书,实践读书的方法,体验读书的乐趣,从而走上自觉的“海量阅读”之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
  (二) 如何进行略读指导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略读教学单位,就是专门引导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略读方法,为开展自主阅读、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我想要落实好本单元的目标,要作好以下几点:
  1.必要的略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方法的指导。略读教学单位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在单元教学中贯穿默读、跳读、扫读等方法的指导。《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方法中很重要的就是学会抓住段首句,快读提取文章信息;对文章重点句子进行深入阅读,如“双重的悲哀”“深重的苦心”等词句所在的段落,把握人物形象。既有略读,也有细读,结合起来很快就能掌握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以及他在待人、作文方面的风格。还有本文“写话”风格的主张和叶先生倡导的简明、通俗、质朴的文风暗暗契合。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本单元教学就看教师如何落实略读方法指导,也是看教师是否深入研读课标、教材,在教学之前做到教学目标清楚、明晰。否则再精彩的课堂也没有用。
  2.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突出每课的特点和学习重点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修身正己”,选取了散文、小说、议论文和文言文多体裁的文章,来指导学生学习略读。那么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确定不同的阅读重点,教师略加指导,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会,才是正确的教学姿态。同时,要注意处理好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自主获取信息,查找问题,再进行重点词句赏析、感悟,精彩之处细细品读,就能快速、有效地完成单元的教学。
  3.采用“1+X”方法,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
  “1”即教材中的课文,“X”可以是同作者的文章,也可以是同类型、同话题的文章引入,也可是教材中、单元中课文的重新整合或若干篇课外阅读文章。学生通过学习一篇课文,可以快速学习更多文章,扩大阅读的范围和视野,对领会教材文章内容起到深化作用。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可以让学生读叶圣陶先生的一些文学作品或关于略读的论述,也可以读张中行其他写人记事的散文,深化对作品主人公及作者的认识,丰富课外阅读。有的老师也将此文与《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负暄琐话》中自己喜欢的篇目,也是非常好的。
  通过教材中文章的精读教学、略读教学,最终走向整本书阅读,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最佳的路径。至于整本书阅读,没有那么多的技巧,学生已经通过教学掌握了必要的方法,读整本书只是正常的应用而已。教师主要在“导”,即引导学生读哪些书,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即可。核心在于放手让学生静静地读书,不宜过多干预,不要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地读书。
  4.以有限的讲读引导学生走向无限的阅读空间
  阅读教学最终在于让学生们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拓展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激活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阅读空间,逐步向个体阅读和自由阅读过渡,促进学生个性的真正发展。温先生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牵住牛鼻子。”这个“牛鼻子”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书。所以,广大语文教师要以有限的讲读引导学生走向无限的阅读空间。
  二、还原孩子们的语文生活,给他们自由阅读的空间
  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注重阅读,将为学生的一生打好基色,如果学生们能在这个阶段建立起阅读兴趣,将会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受益一生。所以温先生说:“阅读是种生活方式,无论教科书,还是闲书,如果学生没有喜欢上读书,没有学会怎么读书,对未来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有所损害的。” 网络时代信息充斥,但这种阅读浮光掠影,思维碎片化、浅层化,学生过多接触画面和音响,反而会忽视文字,文字的感觉、语感的形成会受到很大干扰,也会造成思维能力的弱化。
  还有一种,我们常常会强制学生读一些书,目的性太强的阅读,学生没有兴趣,就失去了该有的阅读空间。不如放手让学生们选择一些适合其年龄段、个人有兴趣的书来读。至于经典不是不读,而是慢慢读,不能求全责备。我非常认同温先生说的“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读一些闲书又何妨,课外闲书的閱读交流、写博客、QQ聊天等,都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成长和语文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尽可能地在语文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给予尊重和必要的关照,那学生读书的兴趣、读书的习惯还用愁吗?
  三、教师以身作则,让阅读成为良性的生活方式
  教师要读书,语文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我非常认同温先生提出的“读写能力培养是一种思维训练,也是习惯、品位和优雅的行为方式的学习”。写作是锻炼大脑的最好的方法,能使大脑更清晰、更有深度、更有创意。鲁迅作品为什么一直要读,就在于他作品的批判性和自己独立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不随波逐流。教师不读理论性书籍,只是拼凑教学设计,缺乏对教材整体的认知和自己的教学主张,是很难把语文课上好,也很难提高自己的学养,很难成为名师的。提高学养,还得靠读书。主动做研究型的教师,就要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敏感,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知识。“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要留有精神的自留地。”我会一直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提醒自己,时时保持专业的敏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阅读,读语文教学典籍,读专业杂志,修炼内心与专业,走上研究型的教育者之路。
  作者单位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微型课作为陕西省教学能手的赛课类型,已有七年之久。选手们在备赛磨课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刚刚进入正题,时间就到了;课堂上“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在细节上挖掘,缺乏整体观;不同体裁的文章,只局限于一个模板,而忽略了各种文体的独特性……尤其是现代诗的教学,只停留在表面的语言表达上,忽视了作者真实情感的抒发、文本的写作背景等一系列问题,这样的微型课自然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
期刊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歌具有独特且崇高的地位。从创作者角度来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接受者层面来说,诗歌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感,从早期传播的民间歌谣到音韵缠绵的楚辞,亦或工整的格律诗,都蕴含着难以言说的意境,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古代诗歌作为言简义丰的文学样式,在初中使用的统编教材选文中,更注重了经
期刊
文言文是在先秦汉语的基础上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具有文字精炼、节奏鲜明、表意明晰、内涵隽永的特点,它记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社会风貌、山川河流、人物故事、历史风云、哲思睿语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学习古人智慧、欣赏先贤风采、领略汉语之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七条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统编版小学语文
期刊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阅览室”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减数是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目标是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操作体会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是,为什么在学习了10以内的减法,20以内的不退位、退位减法以后依然把感受减法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中的情境图引出了的三个减法算式,这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意义何在?根据当下教学现
期刊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我一直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好苗不愁长,每个学生都会有人生的高光时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孩子的智商水平是大致相同的。之所以基本同等的智商,一样的教学,成绩却参差不齐有好有差,主要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
期刊
统编版教材中的寓言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角色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语言朴实无华却又让人回味无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从寓言故事的特征入手,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寓言故事、读懂寓言故事,读透寓言故事。下面就以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文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及收获。  一、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精彩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图文结合的方法也有利
期刊
主持人语  “20分钟的微型课到底该怎样教学呢?”这是我近几年被老师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作为陕西省教学能手赛的评委和磨课导师,我发现执教者在时长受限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讲不完、讲不清、讲不够、讲偏离……这组关于小学语文微型课的教学建议,就是来自反复教学实践的梳理和小结。总体从基本原则、矛盾关系、专业素养概述了微型课的操作要点,分别从文言文、古诗文、现代诗三种文体做了实例展示。期待老师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坚持用好统编版教材,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以陕西省初中道德与法治集体大教研展示课为例,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简单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坚持用好统编版教材
期刊
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原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高中历史教育应贯彻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促进了历史学习方式和育人方式的转变,但目前高中阶段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形成。这种评价机制应该是学
期刊
为了更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咸阳市实验中学在校领导的集体倡导下,全校教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以“同课异构”为交流平台,开展了听课、评课、议教研讨活动,笔者受益颇多。现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进行反思,以期与同仁进行交流分享。  一、教学有效是良训,“同课异构”当先行  “同课异构”重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為什么教与为什么学?教什么与学什么?怎么教与怎么学?我们从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