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切莫忽视学生的职业素养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只有人人提升自身素质,尤其是作为社会人的职业素养,才能安其本位、乐其本业、敬业奉献、恪尽职守,传递正能量,凝聚新力量,构筑和谐社会大舞台,实现富民强国中国梦。在此,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若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人生发展将暗淡无光;一个组织,若其员工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便会失去凝聚力、向心力与竞争力;一个民族若没有职业素养,民族振兴将失去希望;一个国家,若公民没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国家兴盛将遥遥无期。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基本途径,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同时,职业教育应贯穿人生发展的始终,为人一生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基底。职业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职业素养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鉴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鲁中职业学院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培育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教育任务,并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
  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简而言之,就是指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人文素养等方面。“冰山”理论认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支撑着这小部分的是水下80%左右的隐藏着的巨大冰山。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八分之一的冰山,主要代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是看得见的显性职业素养,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八分之七,代表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方面,是看不见的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其中,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主要依靠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但支撑制约显性职业素养的却是隐藏在冰山下的八分之七的隐性职业素养。因此,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以培育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为根本目的,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为精神保障。
  良好职业素养的意义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顺利实现就业。就业是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从“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必经之路。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懂技术、会变通、有文化、能敬业,才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顺利实现就业甚至择业。其次,从个人长远发展来看,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有限的,但以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当代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教育满足无限的社会要求,可能的契机和途径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适应职业的多变性、发展性,能够随时更新自己的职业能力,实现职业技能的迁移。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1世纪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在一份国家竞争力评估中,我国国民素质的国际竞争力排名35位,这一指标成为制约国家竞争力提高的瓶颈之一。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事件,即在劳务领域用工短缺。究其原因,是职业素养问题。在中国,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中,“靠手吃饭”的劳务工作是低下的,“靠嘴吃饭”的办公室工作才是令人羡慕的。所以,他们宁愿待业在家也不愿下车间劳动。殊不知,由“手上工作”支撑起来的实体经济才是促进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中流力量。因此中国人的思想偏颇不但不利于个人发展,更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社会进步。职业教育当务之急应提升公民职业素养,转变公民就业观念,提升整个社会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变中国的“人口”优势为“人才”优势,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可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功在个人及单位,利在社会与国家。呼吁公民的职业素养培养规划应纳入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并建议国家建立健全职业人职业素养评价标准和机制,引领全民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职业教育铸就职业素养的途径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从被质疑到被认可,从艰难创业到初具规模,从边缘教育到国家重点扶持教育的历程,如今,己在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与普通高校并列的教育形式。这充分表明职业教育理念的科学性、方向的正确性、目标的合理性、教学质量的高端性。鲁中中等专业学校在职教发展的浪潮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独创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育人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义务与责任。在长期实践中,本校形成了“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就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健康身心,服务了一方社会的经济发展。
  找准一个点——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在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的培养是提升职业技能的思想保障。而人的思想是最难改变的,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是所谓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改变学生心态,树立正确职业意识,便成了首要而迫切的任务。素质教育无疑是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本校通过多年的办学总结,致力于教育理念的创新,融合教育心理学知识,构建起了拓展训练为主的“参与、体验、感悟、成长”的素质教育模式。
  在此理念指导下,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职业生涯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人格教育、养成教育等。其中,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规划职业生涯首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及能力水平,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制订阶段性发展目标,同时制订评估考核措施,对每阶段的发展进行评估、反馈和调整。这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启蒙教育,将对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就业与创业教育中,除了教给学生相关方法、技巧、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岗位的不同,岗位只有工作内容的不同,并无等级之分,不论何种工作,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为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使学生崇尚劳动,脚踏实地,学会“低头做人,抬头做事”。   素质教育的形式一方面继续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课堂,开展以感恩教育、自立自强、团结协作、职业目标设立等为主题的户外素质拓展课、各种校外实践训练课以及社团活动等,拓展了素质教育的空间与时间,增强了时效性。通过素质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端正了心态,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从源头解决了思想意识问题,促成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自我提升,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了心理基础。
  形成一个面——学校的顶层设计 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部分,与学校建设和总体发展趋势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主管领导应具有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思路、科学的教学理念、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有效的工作方针、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只有具备了这些顶层设计思路,学校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本校结合实际,提出了“苦练内功质量立校,提升内涵铸造名校”的教育理念。同时,着眼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五大理念:一是在办学方向上,坚持立足工作大局,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办学理念。这就为职业素养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适应当地经济建设为目标,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二是在职教发展上,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机制创新、体系完备的顶层设计。这就为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既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结合职校特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同时要有所创新与突破: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实践升学、就业、创业路路通的“立交桥”人才培养模式。这样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便得到了充分彰显;四是在教育教学上,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的教育教学改革。这就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渠道。五是在工作方法上,实行决策力、执行力、群众路线、科学评价“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在此机制下,教师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学院打造出了一批批高素质、高能力、高涵养的教职工队伍。这就为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在五大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学校完成了职业教育两大体系的建设:一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讲政治、讲大局、讲创新、讲团结、讲形象、讲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坐标,以培养学生自强创业和创造发明的意识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坐标,确定了“思想正、身体好、技能高”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评价体系建设。包括以职业素养(意识、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和以职业素养、师德为核心的教职工评价体系。
  五大理念的提出与践行,两大核心体系的建设都是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根本目的。由此可见,学校顶层设计是一个面,只有在这个面内,职业素养教育才能有章可循、有序开展、有所成效。
  构建一个圈——学校、家庭、企业及社会组织 职业素养是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家庭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是一个人释放本真性情的地方,父母对学生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要超过学校、社会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学生“根”的教育,根深才能叶茂,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为此,本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开通了家校信息网,并不定期地举办家长会、开展家长论坛、慰问困难学生父母、定期家访等活动,实现了“双管齐下”的教育效果。此外,在教学中,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德行教育的各层面,把孝道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教育学生回报父母恩,感恩父母心。只有学生首先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素养教育的重点,一个人的所有素养最终都要通过能力来体现。因此,职业技能是关键,是评价职业教育价值的主要标准。而企业无疑是培养职业技能的最佳场所,因此学校要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学校与本地十几家大型工业、企业等建立起长久的合作机制。在校内,专业设置针对性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教材,制订教学目标,在方向上给予学生正确引领。在教学方面,专业课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课程,因此,专业课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法,构建起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自我探索、自我实践,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职业技能。在校外,企业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最佳场所,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生产、经营、服务、生活第一线进行实践,能够给予学生真实、直观的职业观念、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便于学生把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力,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练就精湛的职业技能。
  职业素养既关乎个人成长,又关乎社会和谐与进步。职业教育只有真正担负起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使命,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因为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而职业是人融入社会的桥梁,每个人都需要一份职业,只有人人诚实劳动,精业勤业,才能“乐其业”,进而“安其居”,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盛世太平,民族振兴,中国才能搭建和谐社会大舞台,大步走向新时代,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鲁中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周振宇,现任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226”中青年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小学科学专委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级评审专家。曾获得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等十多项表彰,多次在江苏省教学比赛和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各地进行公开教学和学术报告六十多次,主持或参与全国、省、市级课题七项,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中小学教育》等刊
课堂的最终走向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从“教知识”走向“教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笔者认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爱学习而且会学习。“爱”——让学生“对知识充满热情”,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不需要教”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爱学的课堂应该是不断激发学习热情、不断增强自主学习意愿的场所。  爱学的课堂关注儿童立场。每个学生都是有内在学习需要和动力的,要认可每个学生都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是一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诠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培训学习,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此次培训对笔者来说不仅是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
本区开展小学数学“课堂三导教学”课题实验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也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线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导就是指导学、导疑和导练三个环节,三者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三导的含义  导学 让学生根据导学材料中的学习目标,老师提出的自学提示或导学问题,尝试先学,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
电影从诞生至今走过了100多年历程,青春电影至今还未严格划分为是一种类型片。人们常常把青春题材、青春范畴的电影叫做“青春电影”。我国内地青春电影的起步相对于美国、日本较晚,但是内地电影的荧幕上从来不缺乏青春电影。纵然对青春电影褒贬不一,却也没有阻挡它们收获的高票房。究其原因,是观众希望能够从电影中追寻到自己青春时代的影子,或怀旧,或反思,因此,青春电影是以其小清新的风格,描绘青春少年心路历程,呈现
近年来,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不统一、经费可携带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综合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亟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决定从2016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此,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2017年将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据了解,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要求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活动过于关注课本知识的学习或模仿,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那么,我们应怎样重建课堂教学结构,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变呢?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尝试和不断优化,笔者发现以“任务驱动”理念为指导思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近日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会,正式发布实施《北京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首次将民办学校教师、编外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教师系列与小学教师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在中小学(幼儿园)新设正高职称。今年内,北京17万名中小学教师均将逐步过渡到新的职称体系中。对教师评聘,新职称制度采取审阅教案、听课说课、面试
主持人提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有了重视德育的学校和以身作则的家长,才会有耳濡目染的学生,勤俭节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必修课,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才能世代相传。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副校长高媛:开学装备是“消费”不是“攀比”,广大家长要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教育培养孩子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奢侈“装备”;而社会也应营造良好环境,促使学生理性消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现行教学形式使得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困难重重,一直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机制。以项目学习来引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属于适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种模式。  2001年教育部已经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但是至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原